以数观势|稳预期 强信心 激活力及真金不怕火炼?工行“假金条”罗生门背后的信任危
视频加载中。。!
面对全球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如何稳预期、强信心、激活力?今年以来,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一揽子金融政策“组合拳”正在释放关键信号。
宣布降息降准、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完善房地产融资制度、发布公募基金重要改革举措……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稳市场稳预期的强信号。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是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近3倍,科技保险提供保障超过2万亿元。本次,中国人民银行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从去年的“9·24发布会”到今年的“5·7发布会”,金融管理部门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既彰显迎接风险挑战的决心和信心,更展现稳市场稳预期的行动和手段,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充沛动能。
编导:蔡志坚。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2025年5月7日,一条聊天记录在微信群疯传:有消费者称在工商银行上海南翔支行购买的金条,熔炼时剪开竟发现内部有黑色杂质,疑似“钨芯包金”。
一、事件回顾:从“黑渣”到反转的48小时
众所周知,现在金店为避免风险争议都是全程录像,所以事件发酵后:
面对质疑,银行起初强硬回应“可能是金店问题”,但在消费者出示录像、编号等铁证来证明,金条外包装完整、编号与购买凭证一致,且金店全程录像佐证未调包。改口“进一步核实”。
5月9日,工行上海嘉定支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金条纯度达99。99%,黑色杂质为“外部附着物”,检测结果获客户认可。至此,事件以“皆大欢喜”落幕。
二、争议焦点:谁在“让子弹飞”?
1。检测手段的“罗生门”
工行强调检测结果“权威”,但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常规检测仅用“水吊法”称重,难以识别钨芯包金等高端造假。历史上,河南灵宝百亿假黄金骗贷案正是用类似手法蒙混过关。而此次检测仅清洗表面杂质,未对金条内部做破坏性分析,真相是否被“洗白”?
2。银行的“信任悖论”
工行作为“宇宙行”,2024年贵金属资产超2000亿元,却因“掺假”疑云遭质疑。消费者维权时,银行态度从推诿到配合的转变,暴露了黄金回购业务中“包装完好才受理”的潜规则。网友调侃:“买金条保值,还得先学会破案!”。
3。“经典结局”的隐喻
检测报告称杂质为“外部附着物”,但未解释为何出现在金条内部。然后,这个杂质到底有多重?这又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买黄金都是按克买的,当前是700-800元价格浮动,如果杂质稍微重点,这可是不小的一笔钱,是个大数目。
公众不禁联想《让子弹飞》中“这才是我”的荒诞——当权威报告与肉眼所见矛盾时,观众该信“检测数据”还是“自己的眼睛”?
三、行业警示:黄金投资的“信任陷阱”
1。造假技术VS检测漏洞
铱、钨等金属密度与黄金接近,掺假后可逃过普通称重检测。尽管工行声称金条由国有精炼厂生产,但2021年洛阳分行曾因供应商掺铱被罚,历史教训犹在。
2。消费者如何避坑?
认准正规渠道:银行、金交所认证门店优先。
全程留痕:提货时录像、保存单据和编号。
警惕“包装陷阱”:部分银行要求回购时包装完好,变相推责。
四、结语:当“宇宙行”遭遇信任危机
工行此次虽以检测报告平息风波,但公众疑虑未消。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其价值不仅在于纯度,更在于承载的信任。若连银行金条都需消费者“自证清白”,金融系统的公信力将何去何从?
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选择里。
对此次南翔支行“假黄金”案,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