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狂掀上市潮!“盛宴”还是“剩宴”?-京东,又有大动作?-2024年预亏3.
头部新茶饮企业在2025年迎来上市“盛宴”。自2月以来,古茗、蜜雪集团、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上市,并且各家企业在上市首日均出现股价大涨。
潮水尚未退去,头部新茶饮企业已经分化。除了上市较早的奈雪的茶、茶百道遭遇股价大跌,近期上市的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股价涨幅也弱于蜜雪集团、古茗。
头部新茶饮企业上市后分化,凸显了整个新茶饮行业已步入竞争下半场,普遍的同质化竞争与过度规模化等“内卷”问题,倒逼新茶饮企业寻求突围之路。
新茶饮六股分化加剧。
自2月以来,每个月都有一家头部新茶饮企业上市,其中古茗、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相继在港股上市,霸王茶姬则成为美股新茶饮第一股。
区别在于,上述4家先后上市的新茶饮企业,当前出现较为明显的股价分化。
截至5月9日收盘,古茗、蜜雪集团的股价相较发行价分别上涨149。50%、137。93%;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的股价相较发行价分别上涨14。29%、27。74%。
部分新茶饮企业的上市“狂欢”,似乎只能维持在初期。
沪上阿姨上市的前一天(5月7日),暗盘涨幅超60%,融资申购倍数达3447。33倍,融资申购额超940亿港元,最终公开发售的认购水平达3616。83倍。
5月8日,沪上阿姨在港股上市,首日涨幅一度超70%,收盘涨幅达40。03%,但5月9日收盘跌幅达8。78%。
在近期密集上市的4家新茶饮企业中,霸王茶姬上市后的股价涨幅最小,并且一度下跌逼近发行价。
4月17日,霸王茶姬以28美元/股的发行价在美股上市,首日涨幅一度超48%,收盘涨幅为15。86%,但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的股价最低逼近发行价。
6家新茶饮上市企业中,分化更明显的是奈雪的茶与茶百道。2021年6月30日、2024年4月23日,这两家企业分别在港股上市,但上市首日股价便破发。
同时,奈雪的茶、茶百道自从上市之日起至2025年5月9日,股价相较发行价分别下跌94。39%、44。51%。
一家新茶饮企业人士向记者介绍,新茶饮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倒是其次,上市主要是给投资机构提供较好的退出渠道,以及扩大自身品牌势能,从而助力业务发展。
部分新茶饮企业上市后股价不甚理想,引发外界关注新茶饮企业是否都需要上市的问题。
“新茶饮企业最近接连上市,确实存在部分赶风头的情况。”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这些新茶饮企业上市后,还是要靠自身成长性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从2024年净利润表现看,蜜雪集团、霸王茶姬和古茗同比分别增长39。8%、213。3%、36。2%,沪上阿姨、茶百道同比分别下降15。2%、58。55%,奈雪的茶出现大额亏损。
“数字游戏”走到尽头?
新茶饮“不可能三角”凸显!
“新茶饮行业的‘数字游戏’走到尽头。”喜茶近期称,新茶饮行业出现产品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等问题。
过去几年,新茶饮企业出于资本、营收、利润等考量因素,以加盟等方式快速扩充门店规模。
以霸王茶姬为例,其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全球门店数量分别为1087家、3511家、6440家,同时GMV(商品交易总额)和营收高速增长,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173%、167%。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邱德坤拍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部分新茶饮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以茶百道为例,其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8。55%,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至31。2%,原因包含加大对加盟商的政策支持。
这是新茶饮企业在行业上半场普遍采用的打法,通过提升加盟商数量、提高品牌势能、争相上市等方式快速壮大,但导致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与门店过剩的困境。
喜茶方面表示,在此过程中,用户的实际需求被选择性忽略,广泛的同质化产品体验,以及过度的规模扩张,严重危害了整个行业的根基。
一位新茶饮行业人士介绍,业内企业的“不可能三角”问题正在凸显,即难以同时实现规模扩张、成本控制与品牌调性的平衡。
此前,新茶饮企业依靠加盟模式解决了规模扩张与资本周转的问题,但过度扩张导致单店盈利水平下滑,加盟商的成本回收周期变长。
2024年,古茗的单店GMV同比下降4。3%,单店日均售出杯数同比下降8。59%,并且有871家加盟商终止加盟关系,同比增长107%。
来源:古茗2024年年报。
近日,记者走访上海、杭州一些商场发现,部分古茗门店的人流量低于周边其他餐饮店。杭州某商场一位古茗门店工作人员称,感觉最近进店的人有减少。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邱德坤拍摄。
此外,新茶饮企业的加盟店多次遭遇品控危机。3月,蜜雪集团位于湖北宜昌的一家加盟店,被曝光使用隔夜柠檬和橙子切片制作饮品,并且该加盟店内的卫生状况堪忧。
新茶饮行业步入下半场。
差异化竞争成效有待观察。
新茶饮行业的发展阶段,正从上半场转向下半场。据悉,行业上半场以增量为主,各方“跑马圈地”抢夺市场份额;下半场以存量为主,各方采取差异化与精细化发展策略。
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中国新茶饮市场的规模在2024年达3547。2亿元,同比增长6。4%;未来几年将维持小幅但稳定的增长态势,到2028年有望超4000亿元。
王骥跃认为,同质化竞争、核心竞争力不强、壁垒不够的新茶饮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部分新茶饮企业已在注重差异化发展。比如,蜜雪集团凭借极致的供应链能力,在价格和门店数量方面取得优势。
问题在于,大部分新茶饮企业尝试差异化发展策略,具体成效有待观察,而新茶饮企业的跟风能力已在行业上半场有所体现。
近日,古茗上新“一杯冰水”和“鲜活柠檬水”等产品,售价分别为1元起、3元起(微信小程序售价2。5元起)。外界猜测古茗此举是否在尝试走低价路线,以对标蜜雪集团。
来源:古茗微信小程序。
对此,古茗否认了外界猜测,提及推出上述新品是想让更多用户喝到古茗的饮品,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并且上述新品仅在夏季限时上架。
同时,出海是头部新茶饮企业均在发力的方向。一家上市新茶饮企业相关人士介绍,新茶饮企业大都选择在境外上市,一个重要目的是助力开展海外业务。
6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有5家在港股上市、1家在美股上市。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介绍,新茶饮企业能否在出海、供应链等方面具备优势,成为港股、美股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较为典型的是霸王茶姬,4月17日在美股上市,4月26日首家北美门店对外试运营。招股书显示,霸王茶姬美股上市的募资投向,包含继续扩大海内外门店规模。
业内人士称,相较于咖啡已在全球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海外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认知还有待培育,并且新茶饮企业在海外的供应链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
针对新茶饮行业的最新变化,记者向霸王茶姬、古茗、奈雪的茶等新茶饮企业提出采访需求,但部分新茶饮企业拒绝接受采访,部分新茶饮企业截至发稿未予以回应。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新茶饮狂掀上市潮!“盛宴”还是“剩宴”?
中国商标网显示,近日,京东集团旗下公司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Joyrobotaxi”商标,商标国际分类覆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运输贮藏等领域。目前,上述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业界普遍认为,京东此举意在正式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赛道。
据企查查数据,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本29。2亿元,由缪钦、李娅云、张雱共同持股。
京东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或早有预兆。
在汽车销售与生态合作方面,2024年1月,京东与岚图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岚京计划”,构建全线上用户体验销售平台。2024年3月,京东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彼时,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京东集团基于自身战略定位及数智化供应链优势,将服务汽车行业作为重点发力方向,初步培育形成面向汽车行业的“产-供-销-服”的供应链数智化运营服务,以及面向车主用户的“买-配-养-用-换”全生命周期服务两大服务能力。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京东在物流领域积累的自动驾驶技术与经验,或将赋能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京东的物流无人车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在近30座城市开展智能配送车的运营。2024年9月,京东物流发布搭载感知大模型的物流无人车技术,并宣布第六代智能配送车将规模化布局。据介绍,京东物流第六代智能配送车集成了高精度定位、融合感知、行为预测、仿真、智能网联等10大核心技术,无人车的检测范围扩大19倍,感知性能提升3倍。
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2024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布无人驾驶政策,间接推动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落地。例如,北京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明确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除校车业务以外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汽车租赁等客运服务。
目前,国内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企业纷纷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其中,小马智行已经在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开始运营,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即将落地,第七代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下降70%。而早在2020年,文远知行就已经与高德打车达成合作,在广州市上线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服务。今年5月,文远知行与优步(Uber)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五年将在欧洲、中东等区域的15座国际城市,部署自动驾驶Robotaxi服务。
放眼全球,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订单数保持高增长,并计划在2026年将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扩展至美国亚特兰大、迈阿密以及华盛顿。特斯拉也在持续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落地,计划今年6月在美国奥斯汀推出收费服务。
各大巨头竞逐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该行业前景如何?
东吴证券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落地的拐点已至,2030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自动驾驶出租车占B端共享出行比例有望提升至36%。从产业端进度来看,东吴证券表示,L4能力比肩人类司机,头部企业测试平均车速达38km/h,接近出租车水平。此外,头部自动驾驶出租车企业新一代前装车型即将量产,单车盈利模型有望跑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京东,又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