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扩机构”稳步推进 科创投资再添生力军及数字化赋能 餐饮业创新服务促消费提
近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简称AIC)再添新军,第六张牌照花落兴业银行(601166。SH)。当前,AIC“扩机构”正稳步推进,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宣布的八项增量政策中,明确提出“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专家表示,第六家AIC的设立,表明AIC试点已逐步从探索阶段迈入体系化建设阶段,未来随着首批试点运行经验逐步积累、监管政策更加清晰透明,AIC“扩机构”步伐有望提速。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加力扩围,目前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深化现有试点,积极拓展新模式,健全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李云泽谈到支持科技创新时提出三方面举措,包括优化信贷服务、强化保险保障、扩大股权投资。其中在扩大股权投资方面,李云泽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近日即将陆续批复”。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2024年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AIC股权投资试点的区域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今年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并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对于此次兴业银行申请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市场并不意外。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就曾表示,近期监管部门在积极推动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兴业银行符合条件;兴业国信资管在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方面有较多成功项目,积累了较多经验;一旦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功申请,兴业银行将会在科技金融方面获得新的发展。
5月7日晚间,兴业银行公告称,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设立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有利于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对债转股业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本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除了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也披露了筹建AIC的最新进展。5月8日晚间,中信银行(601998。SH)公告称,该行拟出资10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同日,招商银行(600036。SH)也公告称,公司拟出资人民币1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此前,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扩大AIC试点范围的政策后,招商银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论证。“第一,我们的资本有这个实力;第二,有这个基础,招银国际过去在股权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成效;第三,在服务方面,除了贷款融资需求以外,在股权投资方面能和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存在这样的需求。因此,对招行来说,设立AIC公司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获批筹建,标志着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表明AIC试点已逐步从探索阶段迈入体系化建设阶段。第六家AIC的设立,不仅意味着政策支持正加速向更多区域覆盖,也体现出金融机构在构建科创投融资生态方面的积极响应,对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首批试点运行经验逐步积累、监管政策更加清晰透明,AIC”扩机构“步伐有望提速。特别是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科技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基础扎实的区域,将可能出现更多AIC落地,形成区域集聚与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杜阳表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AIC“扩机构”稳步推进 科创投资再添生力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餐饮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近日,在新华社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发挥企业作用,助力消费提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在餐饮提振消费方面仍面临不少现实难点,通过数字化赋能餐饮消费,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餐饮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居民消费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餐饮行业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2024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50169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723亿元,同比增长3。5%,餐饮行业整体增速高于社零增速。
2024年以来,部分餐企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与创新力,实现了收入的显著增长。奶茶品牌霸王茶姬的全球门店数量已突破4500家;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古茗先后通过港交所聆讯挂牌上市。
外卖创新撑起餐饮收入大盘。
在餐饮消费中,在线外卖服务在整个餐饮业数字化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和扩散效应,通过丰富餐饮消费场景、增加消费时段等方式,创造餐饮消费需求,推动餐饮业蓬勃发展。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在线餐饮销售额增长29。1%,占餐饮消费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到22。2%。
《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达到22。6%。有近五成的调研企业表示,其外卖销售额较2022年有所增加。
“外卖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即时配送体系,极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与会专家指出,即时配送体系不仅是外卖业务发展的基础,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外溢性的经济价值。即时配送是对我国当前流通体系的完善和补充,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难题。
以餐饮行业为例,传统中小餐饮门店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0米左右。美团外卖的平均配送距离为987米,扩大了近一倍。据美团平台外卖业务数据,2023年外卖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约6000亿元,同期餐饮大盘收入增长6168亿元,外卖对于大盘的增长贡献比例超过95%。
在多家外卖电商企业的带动下,全渠道零售快速发展。即时配送品类也从早期的餐饮外卖拓展到生鲜宅配、商超零售、鲜花蛋糕、医药配送、服装鞋帽、3C电子、美妆等品类。以美团闪购为代表的零售新业态,联合零售全品类的大、中、小本地实体零售商家,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商家通过前置仓模式开展线上经营,满足本地消费者“30分钟万物到家”的即时消费需求。
数字化赋能餐饮消费。
数字消费深刻重塑了居民消费行为,以其便捷性、多样性、高效率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生活品质,呈现出创新消费模式蓬勃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新的消费群体加速崛起等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与互联网发展研究室主任刘奕指出,鼓励行业协会、平台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的指导咨询,帮助中小商户明确定位及发展方向;引导各类电商平台为服务商户提供更多普惠性的数智化转型工具,扩充服务消费内容、增大服务消费空间。
餐饮业借鉴电商零售行业的“C2M模式”(从消费者到生产者),推出的平价外卖产品发展迅猛,该类产品通过前端汇聚需求、后端摊薄成本,进而优化供应链、扩大规模效应来实现“性价比”。
以美团拼好饭为例,该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传统街边店上线,还吸引了一大批知名连锁品牌入驻。研究发现,90%入驻拼好饭商家实现销量提升30%以上,再叠加出餐效率提升带动平均成本下降,平均降幅在20%以上。
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外卖正在参与到餐饮供应链上游建设中,帮助餐饮商家在数字化建设上持续深耕,探索多维的供给模式,不断完善供给、迭代产品,提高餐饮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供应链效率。
与会专家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使服务消费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动力,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 餐饮业创新服务促消费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