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出乎全世界意料,日内瓦谈判结束,美方对中国的称呼都变了 ,中美关税战结束?关
前言
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
今年4月,中美关税局势不断紧张,关税壁垒居高不下,美方对中方针锋相对,国际舆论甚至预测“新冷战”不可避免。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5月11日的日内瓦谈判,美方却放低了姿态,连对中国的称呼都从“战略竞争对手”变成了“主要贸易伙伴”,让世界见证了一次戏剧性的转折!
那么,这一变化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博弈与妥协?谈判桌上,中美又是如何“过招”的?
谈判基调的微妙转变
美方代表团在会前公开表示,愿意“以平等的姿态展开对话”,这与过去几年美国在外交场合动辄指责中国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意外的是,美方在谈判中主动调整了对中国的措辞,摒弃了“战略竞争对手”这一充满对抗意味的标签,转而使用“主要贸易伙伴”这一更具合作色彩的表述。
这一变化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美方在全球经济压力和国内政治博弈下,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的信号。
中国在此次谈判中的表现,展现了高度的外交智慧。
中方代表团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既不被美方的让步冲昏头脑,也不因对方的施压而退让半步。
例如,在美方提出所谓“公平贸易”诉求时,中方以数据反击: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已降至14。5%,而对东盟出口占比则攀升至22。7%。
这组数据不仅凸显了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的成功,也让美方意识到,试图通过单边施压迫使中国让步已不再现实。
正是这种有理有据的谈判姿态,让中国在日内瓦赢得了主动。
然而,基调的缓和并不意味着双方已彻底冰释前嫌,美方态度的转变,更多是迫于其国内经济压力和国际局势的变化。
关税博弈的有限突破
关税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此次日内瓦谈判也不例外。
过去几年,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一度高达145%,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也让美国自身消费者和企业不堪重负。
在谈判中,美方首次做出实质性让步,同意将部分关键商品的关税从145%下调至80%,涵盖半导体设备、医疗器械等高科技领域。
中方则以对等原则,承诺调整对美国大豆、汽车零部件等商品的反制关税。
这一“有限突破”虽然未达到全面取消关税的理想目标,但为双方后续谈判打开了一扇窗。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团队此前高调宣扬的“半价关税”提议并未完全落地。
这一提议曾在2024年底引发热议,被认为是特朗普为兑现竞选承诺而抛出的“橄榄枝”。
然而,谈判结果显示,美方内部在关税政策上仍存在分歧:白宫倾向于谨慎调整,而强硬派则主张维持高压态势。
相比之下,中方的立场则更加清晰而坚定,既展现灵活性,愿意在低敏感领域做出妥协;又坚守底线,拒绝在战略产业上让步。
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不仅让中国在谈判桌上占据了道义高地,也为后续博弈争取了更多主动权。
战略分歧与未来展望
尽管谈判在基调和关税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战略产业领域,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明显。
美方在谈判中要求中国开放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并停止对相关产业的补贴政策。
这些诉求直指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核心产业,触及了中国的战略底线。
中方代表团对此态度明确:中国有权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产业政策,任何试图限制中国科技进步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最终,双方仅在农产品采购和能源贸易等低敏感领域达成有限共识,战略领域的博弈依然悬而未决。
这种分歧的背后,是中美在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中的角色之争。
2024年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份额已超过40%,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让美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中国并未因外部压力而动摇,相反,中方在谈判中展现出的自信与定力,源于其近年来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合作上的扎实成果。
例如,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15。8%。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正在通过多元化战略,逐步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放眼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美方内部对华政策的矛盾态度、欧盟等第三方经济体的反应,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都可能对后续谈判产生影响。
但日内瓦谈判的意义在于,它为双方建立了一个机制化的对话渠道,为潜在危机的管控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于中国而言,关键在于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深化与全球伙伴的合作。
正如中方代表在谈判结束时所说:“中国不惧挑战,但也从不拒绝合作。”。
结语
中美日内瓦谈判以出乎预期的转折为全球经贸注入新变量。
美方改称中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将半导体等领域关税从145%降至80%,展现策略性让步;中方以农产品采购等作为对等回应,同时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坚守底线。
这场博弈既折射出美方迫于国内通胀压力与供应链重构的务实考量,也彰显中国依托出口多元化和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
未来中美关系将延续“竞合交织”态势,中国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与经济转型的路径,将持续塑造博弈格局。
参考资料
海外网:《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2025年5月12日
新民晚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双方达成重要共识 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2025年5月12日。
中国新闻网:《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2025年5月12日。
期待已久的中美关税战彻底结束!从结果来看,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中美关税战暂时结束!细节曝光。
今天下午3点,中国和美国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这是周六和周日谈判结果的一个胜利果实,也是中国在关税方面的胜利!
商务部网站:《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直接来看谈判的结果。美国表示:将修改4月2日关税制裁的禁令、保留10%的加征关税,并且取消4月2日之后制裁措施。
而中国方面表示,修改相应的关税税率,同时也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暂停或取消4月2日之后对美国的制裁措施。
双边关税降低细节文本。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这些条例到底说了什么,直接上结论。
1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 145%降至 30%;中国将降低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 125%至 10%。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确认,本次中美经贸会展大幅度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国取消91%加征关税,中国也相应取消91%关税。而中美两国也暂缓24%的反制关税。这个关税后续中美之间会继续讨论。
彭博社对于关税税率的解读。
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关税税率回溯到之前非常低的水平。但依然保持20%的关税差距。考虑到美国实在是不能打,20%的关税差额在我们可接受范围之内。
那么,这次关税谈判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次中美谈判,中国是不是“赢麻了”?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析本次中美关于贸易战的联合声明,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特朗普妥协,中美贸易战协议落地!
很明显,中国和美国这次谈判,中国是“赢麻了”的待遇。
直接算关税。特朗普本轮贸易战开打之前,美国对华关税税率大概在18%-20%左右。而这次对华关税加征到30%,相当于只保留了对等关税中10%的基础性关税。
而美国和英国的谈判大家都知道了,美国和英国谈判以后,也给英国加了10%的关税,特朗普称这是“最后底线”。
美英两国关税谈判,美国给英国也加了10%关税。
要知道,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美国尚且给英国加了10%的关税,而本轮中美谈判,我们得到的结果也是加10%的关税,可以说中国是得到了英国的待遇。特朗普算是彻底妥协了。
不仅如此,这也是一次中国正面对抗美国,最终让美国妥协的一次胜利。
因为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以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宣布反制美国,并且双方“实际脱钩”一个月,最终美国主动要求和中国谈判,且撤销所有加征关税的国家。
不是我想吹中国多牛,而实际上能够回溯这次关税的税率,对中国来说,起码面对美国,我们丝毫不落下风。当欧洲还在唯唯诺诺的用十分之一的商品进行反制的时候,是中国选择正面对抗美国。
美国方面声明发布。
最重要的是,这次的关税战,我们赢了,我们拿到了想要的结果。我写到这边的时候,美国那边也公布了降低关税的声音,版本和中国的一样,相当于美国也承认了这个关税税率。
我们需要注意到,现在的中美联合声明,仅仅是大框架的声明,在暂缓24%加征关税的90天内,中美将继续谈判,进行更详细的磋商和规划。
美国商务部长也表示:中美两国都不希望脱钩,中美将继续持续推进谈判,防止关税战进一步升级。
美国商务部长:中美都不希望关税战升级。
中美对等关税战结束,但贸易战依然继续。
尽管关税税率已经确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的结束,3。0版本的贸易战正在开始。对于中美两国来说,这次联合声明其实只是一个相互妥协的产物。
特别是对于美国,对于强硬的特朗普而言,“向中国妥协”必然成为特朗普的一个“污点”。所以美国财政贝森特提到,美国将谋求更加独立的供应链,在盟友之间找到更加可靠的供应。
什么意思呢?美国的意思也很简单,虽然这次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太庞大,美国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太深,我们妥协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贸易战不打了,如果我拿到了其他的供应链支持,那么可能还会打贸易战。
而中国的想法其实也一样。美国这次妥协了,下一次还会妥协么?不一定,所以我们也要更加努力的开拓非美市场,尽可能的扩大出口。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正在不断接触俄罗斯,巴西、中东等国家,而且非常积极的继续一带一路以及同“南方国家”的合作。我们知道,这才是我们的基本盘。
巴西总统卢拉访华?。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中国不仅没有放松对美国的稀土管制,而且中国还表示,将会加强战略狂战的出口全链条管控。
也就是说,这次中美关税谈判以后,中国是没有利用稀土,就让美国付出了妥协和代价的。而美国依然被我们用稀土卡了脖子。(这或许也意味着美国没有放松对中国芯片的管控)。
中国继续加强对稀土管控?。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本次中美联合声明的公布,基本确定了中美关税战的落地。我们下一步将会持续关税未来的90天内,24%关税的讨论情况。
但美国对中国发动关税制裁的念头可能不会停止。这只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后的缓和措施。由于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长期存在,美国虽然利用关税战逼迫中国失败,但是保不准会在金融和芯片方面对中国下手。
我们需要时刻铭记:贸易战是一次持久战,特朗普虽然妥协,但没有彻底的投降。白宫或许还想着卷土重来,而我们依然要对美国严阵以待!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点赞、评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