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 企业业态持续丰富-“银行系”表现抢眼 50余家信托公司整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稿,状态为“聆讯通过”的拟上市公司有5家,状态为“处理中”的拟上市公司逾150家。“A+H”趋势愈发明显,企业业态持续丰富。
继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A股公司顺利在港上市之后,宁德时代成为年内第三家赴港上市成行的A股公司。
5月12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披露发行阶段董事会公告及刊登注册招股书,宣布正式启动国际配售簿记,预计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按发行价格上限263港元/股计算,本次港股IPO发行规模预计达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
同日,宁德时代正式开启认购。老虎证券数据显示,截至当天18时,宁德时代的市场融资申购额已超468。8亿港元,认购倍数约20。15倍。
此前,有多只新股获得超额认购。例如,5月8日上市的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上阿姨”)申购倍数达到3616,申购额超过940亿港元。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雪集团”)以超5258倍的认购倍数、1。84万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刷新港股史上新股认购纪录。1月9日,作为国内拼搭玩具巨头的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鲁可”)也获得近6000倍的超额认购。
今年3月20日,香港证监会曾面向持牌机构发布多项指引,其中一项提出,首次公开招股融资中,投资者参与IPO融资时需预付至少认购金额的10%,杠杆上限被锁定为10倍。持牌机构若想提供10倍杠杆,还需在客户贷款前评估其财政能力,并在有需要时收取最低金额10%的预付认购资金。这意味着,港股IPO打新融资最高杠杆限额10倍,像布鲁可、蜜雪集团动辄5000、6000倍的网上超额认购或许难以再现。
与此同时,随着港股IPO市场回暖,打新赚钱效应显现,港股新股破发率也逐步走低。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年内21只港股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共5只,破发率为23。81%,低于2024年全年的上市首日平均破发率34。29%。
此外,还有部分A股公司拟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例如,5月9日,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鼎智能(无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分拆自A股上市公司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另有餐饮品牌企业绿茶集团有限公司5月8日至5月13日在港股招股;中式快餐头部品牌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联民生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师杨灵修表示,当前,香港市场的新消费、新科技等领域企业增多,反映出中国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
太平资产管理(香港)总经理姚鹏表示,今年以来,新消费公司受到资金追捧,尤其是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茶饮企业接连在港股上市,备受国际长线资金青睐。并且,目前内地企业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已经接近80%,愈发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并将在港股市场获得更好的机遇。
从政策面来看,科技类企业赴港上市迎来更多便利。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香港交易所市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港股市场的企业结构正从以金融、地产为主的旧经济结构转向以互联网、新经济企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未来,随着更多新科技、新消费龙头企业的上市,港股市场的活力和机遇将不断显现。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 企业业态持续丰富?。
信托公司年度业绩披露落幕。除去受托管无需强制披露业绩以外,已发布的2024年55家信托公司年报数据显示,整体总营收905。51亿元,较2023年下滑11。48%;净利润为298。04亿元,同比锐减20。58%。在整体业绩承压的情况下,不乏像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兴业信托等“银行系”信托公司表现抢眼。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信托“三分类”新规实施下,行业转型仍在路上。
4月30日,建信信托正式披露了2024年报业绩,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2024年,建信信托(合并)实现营业收入为54。97亿元,同比下降26。98%;实现净利润5。43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9。10亿元大幅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71。57%。
与此同时,中信信托也正式在当天发布2024年报显示,中信信托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3。79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3。27亿元,净利润26。53亿元。截至2024年末,中信信托信托资产余额达26244亿元(2。62万亿元),全年新增信托项目2549个,实收信托规模11999亿元。
另外,刚刚完成管理层调整的中海信托,也公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22。7%,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降46。9%。
从具体营业收入角度来看(以下均为合并报表数据),“银行系”信托公司业绩可圈可点。平安信托是唯一一家营收超百亿的信托公司,此外中信信托、兴业信托分列二、三位。营收前十的信托公司中,英大信托涨幅较大,达到14。58%,而上海信托和华润信托跌幅较大,分别为62。05%和18。13%。从55家信托公司营收增幅比例来看,吉林信托、昆仑信托、杭州工商信托、华宸信托同比涨幅均超100%,其中吉林信托营收同比涨917。56%。
从净利润表现来看,“银行系”和“能源系”包揽前五,其中平安信托、江苏信托、中信信托位列前三,优势较为明显。43家信托公司中有万向信托、浙金信托、五矿信托、中建投信托等7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中五矿信托亏损9。53亿元,也是自2010年公司设立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净利润前十的公司中,陕国投信托净利润涨幅较为亮眼,达到25。79%。记者发现,公司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仅计提2。37亿元,较2023年同期6。10亿元大幅减少,是净利润进一步改善的核心因素。与此相对的是,华能信托和平安信托净利润下降分别高达25。70%、19。60%。从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吉林信托是唯一涨幅翻倍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6。97%。
从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头部效应持续明显。截至2024年底,有5家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3家超过2万亿元。上述5家信托公司分别是华润信托、中信信托、外贸信托、建信信托和英大信托。这5家公司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是2。68万亿元、2。62万亿元、2。15万亿元、1。47万亿元和1。09万亿元。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银行系”表现抢眼 50余家信托公司整体业绩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