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万辆背后的中国汽车“出海”新动能:全链条优势加速释放(昨晚,鲍威尔重磅
视频加载中。。!
央视网消息:从单船运力的突破到行业航运体系的构建,中国汽车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的强劲动能正在加速释放。
如今,中国汽车不仅在航运物流领域掌握了主动权,更凭借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等多重优势加速“出海”。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份,我国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的跨越式增长源于技术、供应链、物流等多维度的协同突破。在技术端,高安全性电池系统、智能交互生态与车联网技术迭代升级,构筑起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供应链端,覆盖核心部件、智能驾驶软硬件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全球车企提供可靠支撑;在物流端,自主航运网络搭建与运力资源高效整合,大幅压缩国际运输周期,降低综合成本。
日前,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的2025年新一轮“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这次专项行动首次聚焦汽车出海,展现中国汽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全方位投入和对全球产业发展的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柳燕:供应链自主可控保障了产业韧性,航运体系升级则打通了全球化“最后一公里”。全链条优势叠加,让中国汽车很好地实现了“走出去”。下一步中国汽车品牌的重点是更好地“走进去”,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的跃升。
昨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重磅讲话,释放出强烈信号:一个持续四十年的低利率时代可能即将终结。这番表态引发全球市场震动,道指应声下跌超300点,美元指数则强势攀升至109上方。
鲍威尔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美联储将继续采取";有力而迅速";的措施抑制通胀,即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市场疲软。他特别强调,历史经验表明,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通胀反弹。这番表态彻底浇灭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
回顾过去四十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处于低通胀、低利率环境。1980年代沃尔克成功遏制通胀后,美联储长期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央行更是开启量化宽松时代,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这种宽松环境助推了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但也埋下了通胀隐患。
新冠疫情后,供应链中断、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全球通胀飙升。美国CPI同比涨幅一度突破9%,创40年新高。面对这一局面,美联储今年已四次加息,累计加息225个基点,创下19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紧缩步伐。
鲍威尔此次讲话传递出三个关键信息:第一,控制通胀是当前首要任务,不惜以经济衰退为代价;第二,利率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第三,美联储不会因短期经济数据波动而改变紧缩立场。这意味着市场期待的";鸽派转向";短期内难以实现。
这一政策转向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高杠杆行业面临压力;其次,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可能出现调整;再次,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最后,股票等风险资产估值体系面临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面临类似困境。欧元区7月通胀率达8。9%,英国通胀率更突破10%。全球主要央行同步紧缩,可能加剧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多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对中国而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多重挑战。一方面,中美利差倒挂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方面,外需放缓可能影响出口增长。但中国通胀压力相对温和,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拥有较大政策空间。
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新时期:通胀中枢抬升、利率水平提高、资产价格波动加剧。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各类资产的长期回报预期,企业也需要适应更高资金成本的经营环境。鲍威尔的表态或许标志着,意味那个依靠廉价资金推动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