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超1200亿元, 龙头公司占比超四成(并购重组程序从简 三类股
自去年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设立以来,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积极响应。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5月18日记者发稿,591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628单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1207。55亿元。其中,450单为回购贷款,贷款上限合计768。67亿元;178单为增持贷款,贷款上限合计438。88亿元。
具体来看,申请回购贷的上市公司中,牧原股份金额最高,达25亿元;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中国中铁、厦门象屿紧随其后,分别为18亿元、17。5亿元、16亿元、11。94亿元。此外,美的集团、三安光电、温氏股份等公司回购贷金额均超10亿元。
申请增持贷的上市公司中,东方盛虹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达28亿元,荣盛石化、格力电器、中远海能、中国建筑、赛轮轮胎、中国巨石等公司增持贷款金额上限均超10亿元。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8日记者发稿,上市公司披露的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已超过1200亿元,超过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三分之一;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签订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约2000亿元。
据记者统计,今年4月份以来,已经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合计超1000亿元,其中有三一重工、美的集团、荣盛石化等民营企业,也有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远海发等央国企企业。同时,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也公开宣布拟使用18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资金,加大对所投上市公司的增持力度。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来看,大市值、行业龙头公司申请回购增持贷款的占比较高。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上述591家公司中,254家公司A股市值超百亿元,占比超过四成,涉及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龙头。
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同时,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各类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降至1。5%。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融机构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约为2%,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使用贷款实施回购增持的积极性,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同时,资本市场两项工具的合并使用有助于提升工具便利性、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需求,进一步提高政策资金利用效率。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设立以来,对资本市场和企业融资产生了显著影响。一方面,该政策通过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增强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该政策通过再贷款机制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进而以低息贷款支持企业。从落地情况来看,迄今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金额已超过首期规模的三分之一,表明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参与积极性较高。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责任编辑:3 原标题:股巿特别报道·财经聚焦|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超1200亿元, 龙头公司占比超四成
继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亦共同发布了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其中,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既是本次最主要的修订内容,也是市场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
具体来看,对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以及运作规范、市值超过100亿元且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连续2年为A的优质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申请,三地交易所将在2个工作日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无需上会。同时,证监会的注册时间也缩短为5个工作日。其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如果满足2项条件之一,则可以适用简易审核程序。
事实上,自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来,A股市场就掀起了多年不见的并购重组热潮。近8个月时间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仅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合计已披露超600单,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是去年同期的3。3倍;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高达2000亿元,更是去年同期的11。6倍。
“三类股短线有利可图,但要注意见好就收。”浙工大MBA导师钱向劲表示,首先是ST股保壳预期增强,摘星摘帽潜力有望助推股价进一步走高;其次是非ST的“创业板低价股”,盖因主板低价股过去8个月时间已有了充分的反弹,而创业板低价股整体表现不尽人意,或有补涨要求;最后是超跌次新股,不仅有亮丽的业绩底气,而且在新科技革命与“十五五”规划预期下,存在着价值重估的好机会。
钱向劲也提醒投资者投资还需谨慎。一方面,加快并购进度、从简重组流程的立足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鱼目混珠”要么无法予以通过,要么即便通过后也会成为今后爆雷的隐患,对此投资者要多加甄别。另一方面,ST板块中除非确定性摘星摘帽,否则还是谨慎为宜、见好就收,避免因行情急转直下而踩雷。投资者操作上,可重点关注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并购重组标的股,或许能获得更可观的收益。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上游新闻记者王也。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65 原标题:并购重组程序从简 三类股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