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9元起!华为首款鸿蒙折叠电脑亮相 已有上万人开始预约及中泰证券:受益涨价
“给世界多一个选择!”5月19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上振臂一呼。
从华为发布鸿蒙 5系统,到鸿蒙系统首次在电脑端亮相。历经半年有余,再到如今鸿蒙电脑的正式发布,首个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终于走到了世人面前。
这一次,华为一连发布了两款鸿蒙电脑——首款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和鸿蒙笔记本MateBook Pro。其中,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是华为继三折叠手机、阔折叠屏手机之后,对电子产品新形态的又一次探索,而MateBook Pro的形态则贴近于目前市面上普遍的笔记本电脑。
发布会当天的18:08,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和鸿蒙笔记本MateBook Pro同时开启了预售。截至发稿,两款电脑的预约人数均已过万。
时代财经在发布会后走访发现,部分线下华为大型门店已经拿到两款鸿蒙电脑的样机,有门店店员介绍,已有不少消费者开始了登记预定。
华为经销商:价格比预期要低。
华为此次发布的两款电脑还均以轻薄见长。
据了解,MateBook Fold屏幕达18英寸,展开薄至7。3mm,重量轻至1。16kg,采用全球最大双层OLED显示屏,同时在电脑行业首次商用LTPO技术。MateBook Pro的机身重量为970g,厚度13。5毫米。两款电脑均搭载了HarmonyOS 5。
“我们终于解决了便携与大屏无法兼得的难题!”在发布会上,余承东如是评价MateBook Fold。
据了解,华为MateBook Pro售价区间为7999元-10999元,MateBook Fold32GB+1TB的售价23999元,32GB+2TB的售价为26999元,二者都于5月19日18!08开启预售,6月6日10!08正式开售。
“价格比预期要低。”来自浙江金华的华为经销商徐强(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按照他原本的预期,MateBook Fold高配版本(即32GB+2TB)要31000元。
事实上,由于未知鸿蒙电脑的全貌,发布会之前,徐强更关注的还是nova 14系列手机。
“我们(发布会)之前也没有拿到产品,先观望看看。”另一名经销商表示,不过从过往的经验看,华为的电脑产品售卖情况还是相对乐观的。另有经销商也表示,暑假的即将到来,可能对于电脑产品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多名华为经销商告诉时代财经,目前他们门店尚未分到鸿蒙电脑的货。
“根据华为的分货规则,不同经销商由于过往售卖情况不同,各有分级(一般分为4-5级),拿到的货物数量也有所不同。”徐强说。
从线上平台的情况看,京东上的华为自营旗舰店内,MateBook Fold截至发稿所有型号均显示无货,预约人数达2。3万人,在华为商城内预约人数超过3万人;MateBook Pro尚未上架京东,在华为商城内的预约人数超过了1。7万人。
在此次发布会上,华为还发布了首款鸿蒙商用笔记本电脑华为擎云 HM940,并启动擎云星河计划。华为擎云 HM940作为首款鸿蒙商用笔记本电脑搭载HarmonyOS 5,内置系统级AI助手“小艺”、采用轻薄机身、OLED原色屏等。
“给世界多一种选择”?。
在发布会上,余承东介绍了鸿蒙电脑软件生态适配的最新进展。
据介绍,目前,鸿蒙电脑应用已覆盖核心使用场景。余承东表示,超过150个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超过1000个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20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加速适配。同时,鸿蒙电脑已支持1100多款外部设备连接。
备受关注的是,腾讯QQ已完成鸿蒙电脑适配,微信、企业微信也正在加快体验适配,并将陆续上线。
会上,华为终端BG CEO何刚表示,自鸿蒙 5以来,鸿蒙系统版本更新30多次,系统功能新增150多项,平均每天都有400多个应用的版本更新。华为今日正式开启HarmonyOS 5。0。1新版本的升级,涵盖手机、MatePad等多款设备机型。
“在电脑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和mac OS主导了市场数十年,主流应用生态高度集中,形成了强大壁垒。国产软件生态起步晚,基础弱,但我们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余承东强调,“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一种选择。”。
在IDC中国分析师许悦看来,Windows的优势为软件兼容性广泛,通过AI PC战略推动换机潮,macOS则拥有ARM架构能效优势及跨平台生态。而针对鸿蒙电脑,从产品端来看,其核心优势在于“分布式能力+场景化生态”。
“PC与手机、平板产品应用略有不同,更着重于生产力应用,华为目前借助现有在手机及平板市场上表现亮眼的鸿蒙生态系,最待验证的即是生产力应用的适配能力。”Omdia高级分析师叶茂盛表示,消费者从传统Windows界面转进鸿蒙生态系也预计需要一段时间的推广与适应期,但相比一般较无基础的新进厂商,华为具备响亮的品牌声誉,有助于减少阵痛期。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23999元起!华为首款鸿蒙折叠电脑亮相,已有上万人开始预约!
中泰证券研报称,维生素板块2024&2025Q1受益涨价业绩兑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024年维生素板块在价格磨底近两年后率先掀起涨价潮,上半年厂商开始集体提价挺价,三季度巴斯夫爆炸将行情快速推向高潮。在2023年低基数和涨价带动下,2024维生素板块营业收入同比+22。5%、归母净利润同比+162。6%;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延续高增趋势,营收同比+10。8%、归母净利润同比+110。3%。展望后市,维生素结构性行情仍可期待,需求端饲料用维生素存在刚性,供给端看好部分供给格局更为集中、头部企业控价能力强、库存较低的品种后续仍有上涨潜力,如VE、VD3、叶酸。
全文如下。
【化工】孙颖:24年维生素一枝独秀,25Q1精细化工全面开花。
2024年&2025Q1精细化工板块跑赢基础化工。2024年国内多数化工品供过于求格局延续,年末基础化工和石油石化申万行业指数分别回落至3280。48和2315。60点,基础化工较年初跌幅为5。1%、石油石化较年初上涨5。4%,较大盘分别落后18。2和7。8个百分点。2025Q1受益油价下跌成本改善和需求弱复苏,季末基础化工申万行业指数反弹至3409。61点,较年初上涨6。1%,较大盘取得3。9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精细化工板块在2024年和2025Q1连续跑赢基础化工。由于精细化工行业的下游需求多数较为刚性,供给端由于较高生产壁垒集中度尚可,因此在化工板块景气低迷时更为抗跌、而在景气回暖时更具弹性。2024年精细化工较年初跌幅为4。2%,相对跑赢基础化工0。9个百分点;2025Q1末精细化工指数反弹至6905。55点,较年初上涨8。5%,较基础化工超额2。4个百分点。
维生素板块2024&2025Q1受益涨价业绩兑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024年维生素板块在价格磨底近两年后率先掀起涨价潮,上半年厂商开始集体提价挺价,三季度巴斯夫爆炸将行情快速推向高潮。在2023年低基数和涨价带动下,2024维生素板块营业收入同比+22。5%、归母净利润同比+162。6%。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延续高增趋势,营收同比+10。8%、归母净利润同比+110。3%,原因:一方面相比24Q1价格同比仍较高,另一方面Q1维生素市场价格虽环比回落,但实际成交价滞后。展望后市,维生素结构性行情仍可期待,需求端饲料用维生素存在刚性,供给端看好部分供给格局更为集中、头部企业控价能力强、库存较低的品种后续仍有上涨潜力,如VE、VD3、叶酸。
氨基酸板块2024年、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势向好。2024年需求恢复和原料成本走低带动下,氨基酸板块营业收入同比+8。9%、归母净利润同比+55。0%,其中赖氨酸在海外需求增加和反倾销影响下价格稳中有涨;蛋氨酸随着赢创复产和新和成产能投放价格走弱;苏氨酸出口增长促使供需紧平衡价格保持相对高位;色氨酸新增产能较多,价格偏弱运行。2025Q1氨基酸板块继续受益原料玉米价格较低的同时,出口需求量提升,营业收入同比+9。0%、归母净利润同比+74。6%。值得关注的是,蛋氨酸在市场预期较差、渠道库存较低的背景下超预期上涨,厂商纷纷提价。展望后市,蛋氨酸或在检修和提价中价格保持向好,同时需关注蛋氨酸海外产能彻底退出的机遇。
农药板块从2024年到2025Q1初现周期反弹趋势。2024年农药行业整体依旧供大于需,大多数原药品种价格持续低迷,库存去化基本完成但渠道商及终端用户采购习惯呈现尽量少库存、晚采购、随用随购、碎片化采购的倾向。在量增价跌的背景下,2024农药板块营业收入同比-2。3%、归母净利润同比-73%。2025Q1部分处于价格历史底部的农药由于厂商偶发事件、行业低库存导致短期供需失衡、价格出现快速拉升。以百菌清、阿维菌素、甲维盐、烯草酮、毒死蜱等为代表,板块业绩反弹。2025Q1农药板块营业收入同比+4。5%、归母净利润同比+57。2%。展望后市,关注部分产业公司诉求强、作物需求旺、供给存在不可抗力等因素催化的品种后续涨价的持续性。
甜味剂板块2024年营收展现韧性、2025Q1业绩进入释放期。2024年甜味剂板块营业收入同比+2。1%、归母净利润同比-32。5%。主要原因是核心产品价格出现一定下跌,如三氯蔗糖、安赛蜜价格同比-10%、-23%。2025Q1营业收入同比+7。1%、归母净利润同比+81。1%。主要得益于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的厂商提价和库存消化,在Q1反馈到位,同时抗性糊精等功能糖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展望后市,三氯蔗糖涨价在主流企业空前默契下仍可期待,同时关注天然甜味剂阿洛酮糖在国内正式获批后带来的广阔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风险;数据与实际情况偏差风险;产能投放超预期风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使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风险;第三方数据失真的风险等。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