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 保持流动性充裕 ,18家全国性银行已降息!定
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23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鉴于本月MLF到期量为1250亿元,故此次操作后MLF将实现净投放375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做MLF,3月份、4月份MLF净投放量分别为630亿元、5000亿元。
对于本月MLF大额净投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以来,外部环境波动加剧,国内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其中,5月7日央行等部门推出包括降息降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5月份降准后MLF继续大额加量续做,这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的同时,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增加实体经济信贷融资的可获得性。
“5月份MLF大额加量续做,也可能意味着本月买断式逆回购将再度缩量续做,以满足商业银行对央行融资工具需求的结构性调整。”王青预计,考虑到5月份降准落地,本月中期流动性整体投放或出现小幅缩量。
近年来,央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去年7月份明确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后,今年3月份又调整了MLF的招标模式,改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MLF利率的政策属性退出,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与其他工具合理搭配维护流动性充裕。
央行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MLF招投标机制完善后,由操作当天发布结果公告改为预先发布招标公告,有利于参与机构提前做好短中长期流动性安排,价格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既有利于机构按需求合理确定投标利率,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市场化定价能力,也有利于央行动态掌握机构流动性余缺状况。同时,随着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不断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对MLF的依赖也逐步降低。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央行今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 保持流动性充裕?。
继国有大行之后,股份行也全面完成存款利率下调。
5月22日,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公告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浙商银行3个月、半年、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0。7%、0。95%、1。15%、1。3%、1。55%、1。6%。
至此,12家全国性股份行和6家国有大行的新一轮存款降息已经全部落地。
经过本轮降息后,国有大行一年期挂牌定存利率已经全部跌破“1字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揽储难度也会加大,储户可能将资金从低收益的存款转向理财产品、股票等更高收益的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超预期环比增长2。1万亿元,达到31。3万亿元,超越季末水平并创出年内新高。
光大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本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银行存款与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比价效应再度显现,一般存款“脱媒”压力或再度抬头。
2年定存不如余额宝,“存款搬家”要来了?
5月20日,国有大行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本轮存款降息后,长期限存款产品利率降幅最大,达到25个基点。以5年期挂牌利率1。30%计算,存50万到期后利率减少约6250元。
“3年前在当地的农商行存了一笔钱,利率3。5%,后悔当初没有直接存5年,今年已经找不到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了。”一位来自河南的储户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利息越来越低,还不如把钱放在余额宝。
“这两天还是有人过来咨询存款的,跟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如果是偏稳健的投资者,除了存款还可以考虑国债或者货币基金进行投资。”某华东地区股份行理财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据中国货币网,5月22日,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45%、1。68%,其中1年期国债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天弘余额宝基金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为1。326%,略高于国有大行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此外,目前全国性银行中,两年期定存利率约在1。05%~1。3%之间。
不过,降息对于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并非没有影响。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货币基金也会配置存款,长期来看,降息后其收益率也会有所下滑。
事实上,在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投资者们不再“死磕”定期存款,理财方式愈加多元化,以往的“存款特种兵”现象也逐渐消失。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自己的理财方式,如配置R2风险以上的银行理财,定投黄金,购买储蓄型保险、高股息股票等。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本期存款挂牌利率非对称下调后,定期存款性价比降低,有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趋势,引导更多居民超储流向消费和投资。对于银行而言,需要关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的存款迁徙压力。预计大行存款向小行迁徙,银行体系存款向非银迁徙,存单供需扩张,最终以银行间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来平衡。
武泽伟表示,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储户风险承受能力越高,因此可以将更大比例放在投资中,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缩减投资比例,增加储蓄比例。
理财收益阶段性回暖,向风险要收益。
对比存款利率,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明显更高。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4月,银行理财收益率上升,4月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近1月收益率2。51%,较上月上行7bp。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上行,4月固收类产品收益率2。74%,环比上升32bp,其中纯固收类、固收+产品收益率分别环比上月上升50bp、28bp至2。74%、2。65%。
收益回升的同时,也带动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2025年4月,银行理财规模上升2。1万亿元,达到31。3万亿元,环比增长7。35%,同比增长6。83%,基本回归历史高位。
上述研报认为,一季度银行通常以揽储“开门红”为业务重心夯实表内流动性,信贷投放压力得以阶段性缓解。进入二季度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削弱存款吸引力驱动资金迁徙,银行转而将营销资源倾斜至理财产品。理财机构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丰富销售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比价效应下,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也较为青睐。“我们目前在售比较好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长期限封闭产品,作为定期存款产品的替代,一类是类现金的灵活申赎产品,作为活期存款的替代。收益率都能跑赢同期限定期存款。”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随着债券、存款等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银行理财未来也面临收益下滑的趋势。
近期,多只理财产品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据普益标准数据,今年4月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1%,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存款利率和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
据光大证券研报,截至5月20日,年初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8。3%,实现较好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当前A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在4%以上,A、H同步上市的银行,H股股息率在5%以上,存贷款利率、债市利率波动下行趋势下,银行作为类固收资产配置性价比凸显。
5月22日,A股上市银行再次迎来普涨,中信银行、青岛银行、沪农商行、厦门银行等当日涨幅均超2%,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盘中创历史新高。
武泽伟表示,尽管银行股股息率较高,但要注意的是,股息率是历史数据,不能代表未来,未来有降低的可能,且买入银行股就要承担股价下跌的风险。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3 原标题:18家全国性银行已降息!定存2年也不如余额宝,银行理财吸金31万亿又成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