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新能与三峡能源深度对比:新能源双雄谁更强?(三无公司也敢上市?卖“假水”给中
7月16日华电新能在沪市主板上市,首日暴涨125%,180亿募资额刷新今年A股IPO纪录。
央企新能源巨无霸的亮相直接把资本市场点燃了。
新能源股民等这一刻太久了,但狂欢背后藏着的隐忧更值得琢磨。
6862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确实吓人,全国8%的新能源发电都归它管。
风电场铺满31个省,光伏板从海边铺到戈壁滩,硬核实力没得挑。
可仔细看财报就笑不出来了——去年净利润88亿,比前年少了近8个亿,毛利率更是一路从54%滑到46%。
补贴退坡这把刀,砍央企照样不留情面。
战投阵容倒是够排场。
国家级基金+保险巨头凑了79亿捧场,占发行规模一半。
机构们嘴上说着15倍市盈率“估值便宜”,眼睛却盯着那800亿在建风光项目。
说白了就是赌政策:风光大基地15GW项目刚拿到180亿募资款,这相当于往赌桌推了堆筹码。
首日换手率71%太诡异了。
散户人均持股才997股,刚上市就被倒手三遍,妥妥的击鼓传花。
主力当日净流入20亿看似风光,可看看技术面——7。58元的筹码成本线悬在头顶,现在5块多的股价稍不留神就套人。
那些喊着“中签赚翻”的,怕是忘了中石油48块之痛。
华电新能上市更像是新能源行业的风向标。
装机量稳坐头把交椅,可盈利波动暴露了行业通病。
央企背书能撑一时股价,长期还得看度电成本能不能压下去。
当资本盛宴散场后,最终买单的还得是普通股民。
泰国小厂卖椰子水赚中国人钱 上市涨价又跌股价腰斩。
昨天刷到新闻说泰国一个椰子水公司上市了,市值快120亿了。创始人叫彭萨克,80后泰国人,以前家里开纺织厂。他2013年自己创业开这个公司,叫if椰子水,现在员工才46个。他们的产品在香港卖得一般,2018年中国曝出不少饮料添加剂问题,他们立刻说自家产品零添加,瓶子也换成透明塑料,销量一下起来了。
疫情那会儿卖得特别好,2024年光赚了11亿多。今年6月30号在香港上市,当天股价从27块多涨到46块多,涨了60%多。结果现在股价跌了30%,可能投资人觉得风险太大。他们请肖战做广告,小红书上有人觉得贵,但还是有很多人买。
这家公司特别之处是没工厂没仓库没分销渠道,全外包生产运输销售。自己只管研发、宣传、财务和管理。46个人里5个搞研发,20个做营销,剩下搞后勤。这样省了很多钱,利润高。但供应商要是出问题产量跟不上怎么办?运费关税贵,泰国到中国成本不低。
现在国内也有椰子水品牌起来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网友说喝下去感觉一般,但有的觉得健康重要。超市里卖几十块一箱,比普通饮料贵很多。彭萨克算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想要天然饮品的心理,加上明星网红推广,年轻人容易被吸引。
不过他们完全靠外包生产,万一泰国那边收成不好或者天气原因供货紧张怎么办?海运费涨了成本肯定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国内同行价格更低,质量也不差,到时候竞争起来,他们还能不能保持高价?
公司上市后股价反而跌了,说明投资人对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有顾虑。泰国那边要是工厂出问题,或者运输成本突然涨,利润马上受影响。彭萨克家境不错还能创业成功,但这种轻资产模式长期能不能维持得住,现在谁都说不准。
现在超市货架上确实摆满了这种椰子水,不管是不是智商税,还有很多人在买。创始人从小老板做到上市公司老板,但靠代工模式的风险确实存在。市场早晚要给出答案,现在的情况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