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九只基金翻倍 创新药主题基金强势领涨 ,机构热议创新药出海 产融对接展现
得益于创新药板块行情的持续演绎,今年以来多达9只基金净值翻倍。业绩领先者年内收益已接近140%,已暂停申购。资金进场热情仍较为高涨。7月30日,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一度飙涨近9%,溢价率高企,基金公司午间紧急提示风险。
从创新药行业表现来看,波动较大。后续创新药板块究竟会如何演绎?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创新药行业仍有较多利好因素催化,尤其是优质公司配置价值显现,但由于短期涨幅较多,波动可能会加大。
创新药主题基金强势领涨。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十分强势,多只基金抓住机会,实现净值翻倍。具体来看,截至7月28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QDII)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139。12%。
业绩亮眼吸引资金涌入。7月26日,汇添富基金公告称,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自7月28日起,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QDII)暂停申购。
此外,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也出现多只“翻倍基”。截至7月29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129。35%,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基金收益为119。64%,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基金收益为114。79%,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基金收益为109。26%。此外,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基金、嘉实互融精选股票基金、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基金、平安核心优势混合基金收益均超过100%。
从持仓来看,多只基金挖掘到了医药大牛股。以桑翔宇管理的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基金为例,截至二季度末,重仓持有三生制药、荣昌生物、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其中,三生制药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400%。梁福睿管理的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也重仓持有三生制药、一品红、益方生物、石药集团等医药牛股。
创新药后续机会如何?
创新药板块后续如何演绎,成为市场当前关注的焦点。
从资金面来看,7月29日,创新药板块强势上涨,多只创新药主题ETF强势吸金。据Choice测算,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为3。93亿元,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额为2。86亿元,景顺长城港股创新药50ETF净申购额为1。51亿元。
7月30日,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涨幅一度近9%。午间,华宝基金紧急发布公告称,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溢价风险。若投资者以高溢价买入港股通创新药ETF,将承担额外的溢价成本以及未来溢价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资金博弈也十分激烈,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当日成交额为25。02亿元,换手率为568。61%。
桑翔宇表示,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研发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创新药板块有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投资者也需保持理性,创新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创新药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从短期来看,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涨幅较大,积累了一定的获利盘,部分资金或有落袋为安的需求。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梁福睿的看法也较为相似。他表示,下半年,除了国内政策利好可期外,还有临床数据与学术会议催化可期,具体来看,8月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9月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等将举办,预计将披露中国创新药的关键数据。短期对创新药板块保持乐观谨慎,当前创新药板块上涨趋势尚未看到明显拐点,不宜轻易言顶。建议投资者在配置上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充分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建议过分追高。
在嘉实互融精选股票基金经理郝淼看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与跨国公司达成许多产品合作开发协议,且BD(商务拓展)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极大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创新药公司投资价值的信心。创新药板块收获了较大涨幅,预计板块后续的波动可能会加大。中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周期才刚刚开始,优质龙头企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今年已有九只基金翻倍!
7月25日上午,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系列活动之“光明科学城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成功举办。与会领导和嘉宾就创新药出海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证券时报社党委委员、社长助理朱丽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创新药的海外授权交易上半年已经接近去年全年,中国已从全球医药市场的参与者升级为规则共建者。这个成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医药人以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突破技术垄断的生动实践。
卫光控股董事长暨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在致辞中指出,卫光控股全面链接光明区“医教研产”资源,为光明区生命科技相关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目前已经牵头或参与成立了三只生物科技相关领域的基金,总规模达8亿元。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翰漾在主题演讲中表示,2024年至今,国产差异化创新药技术国际化表现亮眼,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所代表的新技术相关交易继续呈现加速趋势。此外,其他类型的创新技术和差异化产品也达成了重磅国际化交易。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成熟,中国创新药在这些前沿领域的国际价值日益凸显。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中国创新药出海,嘉宾分享了最新的行业观察。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薛轶表示,上半年创新药的BD(商业拓展)出现越来越多传统大药企(Bigpharma)的身影,他们投资的创新药产品也进入到BD交易市场。中国创新药BD的价格在全球都具有一定竞争力。行业也正发生深刻变化:第一,国内临床研究者们已经知道如何用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创新药研究;第二,产业界培养了一批真正懂创新药研发,有国际接轨能力的人才队伍。
勤智资本董事长汤大杰指出,创新药出海的第一种出路是结构性的,比如双抗、多抗、ADC,主要是中国制造能力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价值体现;第二种是全局性的,除了产品还有服务出海,从源头开始的科研人才、专利、知识产权,到整个产品和服务平台,更能体现行业十几年沉淀的结果。
高特佳投资副总经理于建林认为,优秀的创新药公司,每一轮都可以持续加持。以康方生物为例,其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走向国际的典型代表。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跨国大型药企,但未来一定会出现万亿级别市值的中国创新药公司。
天图投资合伙人魏国兴强调,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趋势会越来越猛。首先,中国的创新药性价比非常高,包括人力资本和任何一个阶段管线的成本都比欧美低;其次,中国有制度优势,很多管线可以提早看到数据从而降低风险;最后,在中国做BD的效果正在慢慢体现,大型药企花重金买回来资产,最后又帮这些药企挣了钱,完成了闭环,他们会持续在中国寻找这样的资产。
三泽创投合伙人付四有表示,上半年的BD总额超过了去年全年,这个趋势在下半年可能还会有所体现,但是长期来看应是波动向上的概率更高。创新药研究方面,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成本优势明显,但总体水平还需确切的结果来验证。
此外,湾影科技、柏垠生物、三晟医药、倍捷锐、中博瑞康、韶脑科技等六家生物医药公司在现场进行了路演,展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生物医药“硬核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机构热议创新药出海 产融对接展现行业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