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港口大结局:中资进董事会,要么大幅降价出售要么卖不出去
李嘉诚现在非常沮丧,因为李嘉诚港口交易的最后期限,7月27号这个日期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在期限截止日之前,我们中远海运也入场了,和李嘉诚、贝莱德和地中海海运等几方已经谈出了多套方案,但是最终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套,但是这些方案都不是李嘉诚高兴接受的方案,不管选哪套方案,都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李嘉诚这些港口卖的价格大幅下降。3月4号,李嘉诚向外吐露的贝莱德报价是228亿美元,主要是针对于巴拿马运河,光是巴拿马运河这两端的港口就是靠太平洋这一侧的巴尔博亚港,以及靠大西洋那一侧的克里斯托巴尔港,售价是142亿美元,这个价格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
这是我们中资参与进来的第一个结果,就算价格大幅下降。还有第二个结果,也是令李嘉诚非常不舒服的,就是这些港口可能卖不掉。李嘉诚卖他的43个港口、199个码头,根本目的就是赚钱,因为这199个码头本身就不挣钱,利润率只有1%。大家都知道,摊子铺得这么大,真的是叫打遍全球,却只有1%的利润率,基本没有什么钱可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生意,抗风险能力很差,所以他就想赶紧卖掉,卖掉之后,李嘉诚长河集团的负债率就下降到了18%。
作为一个老牌上市公司,负债率18%,应该说他的这个财务状况还算是非常良好的。负债率18%是怎么回事呢?表明企业的总负债仅占其总资产的18%,这个负债率远低于传统行业40%到60%负债率的合理区间,更低于地产、金融等高杠杆行业70%到90%的行业常态负债率。这说明长河集团还债能力强,依赖自身资产即可轻松偿还债务,财务风险极低,债权人资金安全性高,抗经济波动能力较强,
赚不了钱就套现跑路,这是多年来李嘉诚做生意的一贯套路,本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李嘉诚在事关国家航运安全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考虑我们国家的利益,不考虑我们整体的战略布局,也不考虑我们国家的法律,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私自就把这么重要的港口就卖了,我们国家当然不允许这么做。
在我们市场监督总局介入调查之后,我们就告知李嘉诚,你这么做不合规,然后我们中资企业中远航运就参与进来了,总共和相关利益方谈了两套方案。第一个就是中远海运入股地中海海运集团,地中海占股7%,贝莱德财团占51%,但是贝莱德的51%只拿巴拿马两端公开的运营,其他的41个港口他不要。那么剩下49%的部分,就是地中海海运,通过意大利的TIL公司,就是地中海下面一个子公司持有这些股份。也就是43个港口都要占49%。而我们中远海运只拿到了地中海海运集团7%的股份,我们的占股还是比较小的。
李嘉诚卖掉的这43个港口,占全球吞吐量的10.3%,我们中资企业拿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运营企业7%的股权,7%是要进入董事会,进入董事会就能参与股东会会议,参与决策,参与制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参与决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参与制定基本管理制度。这样一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不至于让美国垄断这些港口的经营权,然后卡我们的脖子。
我们拿到7%的股权,进入了董事会,贝莱德财团的权力就没有这么大了,之后这些港口的垄断作用,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卡脖子作用就降低了,所以李嘉诚的这些港口就得降价了,下一步还要重新评估港口的售价,据说这个价格现在降很多了,从228亿美元,降到220亿美元,之后又降到190亿美元,不过现在还没有谈好最后的交易价,因为中间还有很多的博弈,自从中远海运入股,地中海海运集团就赶紧联合我们的中资企业共同去压低这些港口的价格,到现在这些港口就不再是什么抢手货了,特朗普现在也不再拿巴拿马运河说事了。
本来李嘉诚从3月4号宣布他出售港口,到7月27号交易日终止,本想利用这四个多月好好地把价格再往上提一提,没想到最后不但没升值,反而大幅掉价了。
能卖190亿美元还算是比较好的情况。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就算另外一套方案是贝莱德财团出资45%,我们的中远海运出资30%,然后其他的参与方比如说地中海海运集团或者是地中海下面的子公司出资25%。我们中远海运占股30%,我们就是大股东了,我们就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凡是有损我们国家利益的事,我们一票否决,不需要国家出手,通过一家中资企业,就能让李嘉诚的港口卖不出去。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国家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把握得很好。
所以李嘉诚现在的日子不好过,要么你就降价出售这43个港口,从现在的190亿美元再往下降,要么就卖不出去,让你辛辛苦苦高投入高风险,然后拿着1%的低回报,整死你,这就是和国家作对的下场。李嘉诚港口大结局:中资进董事会,要么大幅降价出售要么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