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网友称“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回应:在教消费者成熟

3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A.lmm

  

月薪两万竟也难实现“水果自由”?

  

当网友吐槽水果价高,质差的声浪席卷社交平台。

  

百果园董事长却以“教消费者成熟”的强势回应登上热搜榜。

  

  

一边是董事长高谈“品质至上”,一边是消费者用脚投票、门店大规模关闭。

  

这场关于水果自由的舆论,正将百果园推向风口浪尖。

  精英水果论?

  2025年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一段视频中回应消费者对水果价格的质疑。

  他直言“水果虽是普通商品,但真正的好水果供不应求,所以贵得有理。”

  余惠勇强调,百果园始终坚持“教育消费者成熟”。

  而非“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并称“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这一傲慢表态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激烈争论。

  在社交媒体上,“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话题迅速升温,阅读量突破143万,甚至登上热搜。

  

  在话题下,消费者们纷纷晒出真实购物体验。

  有人展示着花费51元买了四个进口樱桃李的购物小票,有人吐槽“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

  甚至有“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的辛辣评论直接刷屏。

  社交媒体上,一条高赞评论讽刺道“原来不是百果园贵,是我不成熟。”

  

  同时,也有消费者对百果园的水果质量提出质疑,认为其并未达到标价所匹配的水准。

  “烂果做果切”“隔夜水果当鲜果卖”等问题频现,让公众对其“高品质”的承诺产生怀疑。

  

  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余惠勇回应的前一周。

  百果园刚因“车厘子大小与宣传不符”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随着争议不断升级,余惠勇悄然删除了争议视频,但这一举动反而加剧了舆论反弹。

  

  目前,再查询其视频号时,已经找不到相关内容了。

  人们不禁质疑:教育消费者的雄心,为何经不起公众审视?

  

  信任崩塌

百果园目前正深陷一场信任危机,然而,这场危机却并非偶然降临。

  过去,百果园曾凭借着“三无退货”政策成为行业标杆,然而如今却面临着品质滑坡的困境。

  

  消费者发现,百果园的价格与品质逐渐失衡。

  招牌巨峰葡萄在百果园售价32.8元/斤,而在菜市场同品种却仅需9.5元/斤。

  一个A级芒果标价28.6元,而生鲜平台同品质三只装才29.9元。

  持续的价格刺痛感,让“水果刺客”这个称号不胫而走。

  

  然而,更严重的是,在价格高企的同时,品质保障却在瓦解。

  2024年3月,武汉百果园门店被曝光,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

  将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以次充好把2J车厘子当做4J销售。

  

  与此同时,类似事件却并非个例。

  2023年11月,上海百果园因翠冠梨农药残留超标被罚9.3万元。

  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百果园的投诉累计超3千条,“坏果不赔”“价格虚高”等字眼频繁出现。

  

  另外,加盟商体系本是百果园的扩张引擎,如今却成为崩塌的重灾区。

  2024年,百果园出现966家门店关闭潮。

  而这背后,其实是加盟商的集体“叛逃”。

  

  曾在重庆百果园工作的李先生透露A股上市公司,公司压货严重。

  日均3千元业绩的门店,被强制分配一千五的滞销货品,且“三无退货”成本全由加盟商承担。

  

  广州加盟商黄先生的60平米门店,日销售额从8500元直接暴跌至3100元,月亏损达2万元。

  最终无奈在转让广告中写道“带设备29万跳楼价急售,实在撑不住了。”

  而百果园总部却将关店归因于“优化门店布局”。

  

  当供应链优势沦为压货工具,品质承诺变成店员手中的烂芒果。

  消费者与加盟商的双重背离已不可避免。

  如今,品质神话的崩塌,正直接削弱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百果园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

  

  商业悖论

  百果园的财报数据,无情揭开了“教育消费者”背后的残酷真相。

  2024年,这家水果巨头迎来了上市后的首次亏损,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净利润也从上年的盈利3.62亿元骤变为亏损3.86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百万元。

  

  门店数量的崩塌式减少,更令人触目惊心。

  据统计,仅是2024年,全国净减少965家店,平均每天有2.64家百果园门店从街头巷尾消失。

  在此背景下,董事长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被批评为脱离现实的空谈。

  

  尽管余惠勇称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的路线。

  甚至宣称“便宜水果供大于求,真正的好水果供不应求”,并拒绝降低品质换取低价。

  但这种“教育论”却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严重冲突。

  

  在如今,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时代,大众更渴望的是“高性价比”,而非是“价值教育”。

  有消费者讽刺道“卖高价水果,至少得保证质量稳定,可网友反馈质量下滑,这不是自打嘴巴?”

  

  实际上,百果园在宣称“坚守高品质”的同时,早在偷偷转向。

  2024年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多达25次。

  

  实际操作中,“好果报恩”活动直接将车厘子售价拉低至往年的6折。

  甚至深圳门店还推出了“9.9元一杯车厘子”活动引流。

  这种既标榜高端又要下沉的矛盾操作,暴露出其教育叙事下的生存焦虑。

  

  而供应链效率的真相,更戳破了品质溢价的神话。

  行业数据显示,社区团购“预售+次日达”模式能将损耗率控制在3%以下。

  而百果园重资产冷链体系的损耗率高达20%以上。

  

  其招牌芒果包装成本是普通箱的3倍,冷链物流占售价18%,门店损耗率7.2%。

  这也就意味着,当消费者为32.8元/斤的葡萄买单时,超过三分之一的钱都在支付低效成本。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早已预示着这场教育实践的结局。

  截止2025年8月8日,百果园股价报1.75港元,总市值仅剩26.94亿港元,较高位蒸发超80%。

  加盟商黄先生含泪控诉“三年前月赚三四万,现在倒贴两万,董事长的教育经能当房租交吗?”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水果太贵?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我们在教育消费者成熟”

  

  

现代快报——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贵引发热议,客服称“该视频存在误解”

  

  

映象网——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董事长余惠勇回应水果太贵

  

网友称“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回应:在教消费者成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