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俄乌后,特朗普对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答应什么都好说
2025年夏天,特朗普先是把精力放在俄乌冲突那边,派人去斡旋,设置停火期限,还对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加关税施压。等那边局面稳下来点,他就转头盯上中美贸易了。8月10日晚上,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帖,直截了当地说,希望中方把美国大豆的订单量迅速增加到原来的四倍,这样能大大缩小中美贸易逆差,还保证美国那边会快速供货。这话一出,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立马蹿升了2.8%,创下四个月来最大日内涨幅,玉米和小麦也跟着涨了点。
这个要求不是凭空来的。背景是中美贸易休战期快到期了。从5月开始的90天休战,到8月12日就结束了。在此期间,美国把对华关税降到30%,中方对美降到10%。特朗普发帖的时机卡得准,就在到期前一天。表面上看是建议,实际带点压力味儿:要是中方答应增加采购,一切好商量;要是不答应,关税谈判可能崩盘,甚至影响整体关系。
他想通过这个赚笔钱,顺带改善美国农业州的状况,那些地方是他的票仓。大豆是重点,美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中方是最大进口国。但从2018年贸易摩擦开始,中方转向巴西采购,美国农民损失惨重,大豆出口从3100万吨掉到800万吨,价格跌了20%,总损失27亿美元,其中大豆占七成一。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他觉得中方正担心大豆短缺,美国农民产的货优质,能快速供应。增加订单不光能拉动美国出口,还能让他在国内吹嘘贸易胜利,提升支持率。毕竟,农业出口对美国经济重要,2024年对中方的大豆出口值超126亿美元,比其他国家多多了。但现实没那么简单。
中方进口大豆主要是用来压榨成豆粕喂牲畜,去年进口1.05亿吨,美国占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从巴西来。今年早些时候进口创纪录,导致豆粕库存过剩,需求其实在降。分析师说,中方不太可能突然把采购量翻四倍,那得把大部分需求都转到美国,成本高不说,还不现实。
中方回应也干脆。外交部发言人在8月11日的记者会上说,采购农产品得基于市场原则,看价格、运费、汇率、利润和需求量。巴西货稳定又便宜,美国货因为关税和物流贵。贸易得互利共赢,不接受单方面强加条件。商务部也表态,不会受外部压力影响采购决定。结果,8月12日特朗普签了行政命令,自己把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到11月10日。中方随之暂停部分对美出口限制。市场反弹了点,但大豆期货很快就回落,投资者觉得中方不会大幅转向。
这事儿暴露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尴尬。他原想用关税当筹码逼中方让步,结果中方没动摇,他反倒先松口。农业团体抱怨机会溜走,农民仓库里还堆着卖不出的货。保守派媒体批评他没能迫使中方屈服。回想2018-2020年的贸易战,美国加关税,中方反制,美国大豆销售暴跌,特朗普只好出300多亿美元补贴农民。后来签的“第一阶段”协议,中方承诺增加采购,但实际没达到目标。现在情况类似,中方从南美进口更多,还在试从阿根廷买豆粕,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特朗普处理俄乌的手法也值得说说。他上台后任命卢比奥当国务卿,贝森特当财长,派维特科夫去莫斯科谈停火。5月设8月8日为协议期限,没成,他就对印度等买俄能源国加税。这招有点效,俄乌局面缓和了些,让他腾出手来管贸易。但中方不吃这一套。贸易逆差问题,美国总怪别人,其实自己高筑贸易壁垒,限制芯片等高科技出口,还单方面要中方开放市场。分析师指出,这样的要求可笑,因为美国不想取消壁垒,却要中方多买货。
特朗普这要求反映了美国对贸易的焦虑。俄乌冲突后,全球供应链乱套,美国想借机重塑影响力,但中方有自己的节奏。贸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特朗普与其天天施压,不如脚踏实地谈合作。毕竟,美国农民需要市场,中方需要稳定供应。强扭的瓜不甜,这次他又砸了自己脚。
特朗普的动机还包括政治层面。农业州是他的基本盘,中期选举在即,他想通过出口改善农民收入。但中方转向南美后,美国大豆行业找替代买家难,没有国家能匹配中方的规模。2024年中方从美进口2213万吨,从巴西7465万吨。特朗普推生物燃料政策,本想消化国内库存,但出口不确定性让农民不安。
中方态度强硬有原因。贸易战以来,已开发新来源,如秘鲁钱凯港,方便南美货运。测试阿根廷豆粕货,就是为第四季度备战。特朗普的帖子里说中方担心短缺,但分析师不这么看。中国豆粕期货跌了0.65%,显示需求不旺。
延长休战后,谈判焦点扩到制造业产能和中方买俄伊石油。美国担心过剩产能,但中方强调市场决定。出口控制上,芯片谈判棘手。特朗普团队乐观,觉得技术细节能搞定,但核心分歧在。
特朗普的贸易风格一贯强势,但效果有限。第一次任期,加关税没让制造业回流,反倒伤了农民。现在重来,情况更复杂。全球经济复苏慢,俄乌后能源价格高,美国通胀压力大。要求中方多买大豆,本想一箭双雕,既赚外汇又减逆差,但忽略了中方选择权。贸易不是零和游戏,美国想赢太多,容易适得其反。
最后,这事件提醒大家,国际关系讲究平衡。特朗普搞定俄乌是步棋,但对中方要求太急躁。合作才能共赢,施压往往反弹。未来中美怎么走,得看谈判桌上的诚意。搞定俄乌后,特朗普对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答应什么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