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破防!多国损失百亿,联合让中国废除禁令,温铁军:轮不到你发言

9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2

  文、编辑 橙子

  

  前言

  全球贸易圈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事件,其中最具争议的莫过于中国相继出台的两项重要政策:禁止洋垃圾进口和收紧稀土出口,这两项禁令不仅影响了全球数十亿美金的贸易流动,也让多个发达国家陷入焦虑和不安。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依赖进口洋垃圾和廉价稀土原料发展工业,承担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如今,随着经济实力提升、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增强,中国不再愿意用环境换增长,而是坚定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这一系列政策不仅彰显了中国的主权与底气,也为全球产业链和环保责任的重新分配提供了思考样本。

  

  洋垃圾进口的历史与环境代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如火如荼,但资源极度匮乏,钢铁、纸张、塑料等工业原料短缺,外汇有限,无法高价进口原材料。

  当时,发达国家手中有大量被视为“废弃物”的资源,迫切需要处理,而中国恰好可以“变废为宝”,废钢铁、废纸、旧塑料开始大量涌入中国,1995年单年进口量达到450万吨。

  沿海城市建起了数以百计的回收厂,工人们分拣、拆解废料,将废纸打成纸浆,废塑料切成颗粒,废铁重新熔炼,这些洋垃圾在短期内极大降低了工业原料成本,帮助工厂正常运转,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的代价逐渐显现,拆解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废渣直接排入河流和土地,重金属、化学残留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广东贵屿镇就是典型案例,靠电子垃圾拆解兴起,全镇九成家庭参与其中,年产值一度高达50亿。

  但几年后,土壤铅含量超过安全标准数千倍,癌症发病率飙升,土地难以耕种,空气和水源严重污染,全国范围内,这类依赖洋垃圾的地方不计其数,环境破坏与健康问题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成本。

  

  面对环境危机,中国在2017年出台了禁止进口24类固体废物的政策,这一决定让多国措手不及,过去处理垃圾只需每吨5美元,而禁令实施后,他们不得不花费七八十美元处理相同量的垃圾,2018年美国因此额外支出数十亿美元。

  港口堆满了无处处理的垃圾,回收企业纷纷倒闭A股上市公司,西方国家被迫联合起来向WTO施压,要求中国撤销禁令。

  中国明确表示,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巴塞尔公约》早已规定危险废物不得跨境转移,中国完全合法合规,这标志着,中国在环境治理上开始有底气拒绝充当全球污染“接盘侠”。

  

  稀土出口收紧与产业升级

  洋垃圾禁令引发国际震动尚未平息,中国又在2023年收紧稀土出口政策,让全球高科技产业陷入焦虑,稀土是一类包含17种稀有金属的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电动车电池、风电设备以及导弹制导系统。

  全球70%以上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过去,中国主要出口低价原料,发达国家将其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芯片、电池、精密磁体等,而国内污染和资源消耗却由中国承担。

  

  江西赣州是稀土主产区,长期开采导致矿山裸露、空气粉尘弥漫、水源受污染、农作物减产,环境与健康问题突出,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赚取的利润有限,而治理和修复污染的成本却远高于收益。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选择将稀土资源留在国内,推动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激光材料、高端磁体、电动车电池核心材料等领域成为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

  

  收紧稀土出口不仅是环保考量,更是经济战略,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获得国家支持,2024年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增长了30%,形成完整产业链。

  发达国家对稀土出口收紧反应强烈,美国特斯拉、欧洲风电设备厂、日本芯片企业纷纷抱怨“缺料”,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美元,但中国坚持自主发展权利,强调资源管理是主权行为,不允许外部干涉。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稀土政策迫使国际产业链重新布局,美国在澳大利亚开采稀土成本比中国高三倍,日本尝试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但收量微乎其微。

  这一现象表明,过去廉价的资源供应和外部环境代价掩盖了真正的产业成本,而中国通过收紧出口和产业升级,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为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展示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掌握资源与技术的能力。

  

  中国绿色转型与全球示范效应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和技术进步,中国在环保和产业升级上逐步实现突破,废纸、废塑料等资源在国内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废纸回收率超过90%,塑料循环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钢铁产业技术飞跃发展,高端钢材可以用于航母、高铁建设,曾依赖进口洋垃圾和低成本稀土的模式已被淘汰,稀土产业也通过国家补贴和技术研发实现深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经济与就业增长。

  

  环保意识成为社会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再是口号,而是切实投入,赣州矿区开始复绿,种植果树,改善环境质量;贵屿镇的小作坊关闭,建设环保处理厂,空气与水质逐步改善。

  中国在环保和资源管理上的主动性,使国内居民和企业受益,也为全球提供了示范效应,发展中国家同样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绿色转型,走出污染与增长并存的旧模式。

  

  在国际层面,中国的政策迫使全球产业链重新调整。洋垃圾进口几乎归零,稀土出口转向高端产品,西方国家不得不寻找高成本替代方案。

  发达国家长期将污染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现象被暴露,全球不得不重新思考环境责任的分配,联合国环保大会上,专家指出,中国的禁令不仅是贸易举措,更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公平发展的信号。

  

  发展中国家拥有自主决策权,不再被迫承受外部污染成本,而是通过技术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绿色转型中的经验也在向海外输出,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工厂,带去先进环保技术,不是将污染转移,而是分享绿色发展经验,这表明,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可以摆脱环境与发展矛盾,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局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结语

  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和稀土出口收紧,不仅是环保和贸易问题,更是发展权和技术升级的体现,过去,中国通过廉价资源支撑全球产业链,付出环境和健康代价;如今,中国有底气说“不”,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国内回收体系和环保技术提升,资源循环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这不仅惠及国内百姓,也为全球提供示范。

  西方国家损失百亿,与其抱怨,不如反思自身环保责任。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掌握资源命运,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破防!多国损失百亿,联合让中国废除禁令,温铁军:轮不到你发言

相关文章

幻想症?离婚女子租房后,幻想是房东的前妻,房东怎么赶也不走(霍尔木兹海峡硝烟再起

幻想症?离婚女子租房后,幻想是房东的前妻,房东怎么赶也不走(霍尔木兹海峡硝烟再起

   “这个房子是我亲手装修的,水电表都是我亲自去选的,谁也不能赶我走”。   ...

十亿能换来一命?47岁蔡磊与渐冻症抗争6年后,近况大不一样!

十亿能换来一命?47岁蔡磊与渐冻症抗争6年后,近况大不一样!

  文 招财小羊   编辑 招财小羊    “与其等死,不如战斗!”“我绝不会坐以待毙,直至成功攻克它!”...

从“天下第一村”到负债400亿,吴仁宝去世12年,华西村现状如何

从“天下第一村”到负债400亿,吴仁宝去世12年,华西村现状如何

  前言 提到“天下第一村”,就能想到华西村。    而如果要说华西村...

深夜炸雷!20家公司急吼吼减持,你“踩雷”了吗?(美国摩根、高盛、瑞银新进重仓的

深夜炸雷!20家公司急吼吼减持,你“踩雷”了吗?(美国摩根、高盛、瑞银新进重仓的

   大家周末好!6月第一周,上证指数实现“四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13%、1。42%、2。32%。算下来,上证指数平均每天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