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手里了!英伟达暴跌,H20芯片停止生产,卖给我们的芯片有猫腻
英伟达,这回是真“砸手里”了!H20芯片生产说停就停,美股夜盘直接大跳水,短短一晚上就跌出1.7%的水花。
看似一颗市场独家定制的芯片,背后猫腻一层又一层,聪明的你,应该早就嗅到不对劲的味道了。
文案:林凌 编辑:林凌
咱们把时间拨回2025年初,那时候中美芯片吹着风云突变的冷风,美国对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限制一波接一波,英伟达本想着用为我国做的特供版H20“重返江湖”,补点销售损失,没承想监管这根绳子拽得越来越紧。
特朗普团队刚放出口风数月前的禁令要松动A股上市公司,英伟达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前脚松绑、后脚抽条的戏码就上演了。
2025年8月,英伟达突然让包括三星和Amkor在内的多家上游供应商立刻停止H20芯片相关所有零部件的生产,货还没消化完,这下全线叫停,又造成了库存堆积。
再看这枚H20芯片,表面说是为我国市场量身打造,实际上阉割得相当厉害,连旗舰H100的三分之一性能都不到,大厂只能用来跑点算力要求低的小模型。
即便是这样的“缩水货”,美国人也硬要戴上一道道枷锁,非得在硬件里动点手脚。
今年让人侧目的新消息是,美国在向我国出口的AI芯片及服务器设备上,私下“暗插”了追踪定位小装置,甚至有些追踪器的体积都快赶上手机一半了。
别看做得隐蔽,其实这波操作背后写得明明白白,就是要严防死守芯片被“溜”到不该去的地方。
英伟达、戴尔等出口大户叫苦不迭,而“被装了定位”的芯片服务器不少都正运往中国市场。
中美之间的这场芯片较量,不仅仅是台面上的技术参数PK,更多的是监管措施下的隐性博弈。
对美方来说,芯片早已不是生意那么简单,2025年美国各路部门针对AI芯片出口定下的法案,除了常规出口审批之外,直接“钉死”了产品流向管理,甚至强制要求企业上缴部分在华销售收入,活生生把芯片当成了摇钱树。
“你要做中国市场的生意?先交‘过路费’,然后我再决定你能不能卖。”这种操作不但让芯片公司的利润被切走一大块,还直接打击了企业的自由贸易积极性。
连美国本土的法律专家都看不下去了,公开指出这种所谓的“收入分成”实际上已经接近非法征税。
面对美国的这波严防死守,中国市场当然不可能被吓退,为避免进口芯片成为安全隐患,2025年7月底,网信办正式约谈英伟达,点名要求对H20芯片的后门风险问题做详细说明。
国产头部企业更是应声而动,一方面暂停采购,一方面赌上全力加快国产计算芯片的迭代。
国家相关部门同步推进进口AI芯片的安全审查程序,要求进口商必须出具详细的安全评估,特别是关于后门和数据回传的所有证明材料。
对于英伟达来说,这无疑是在原有的销售压力上又添了一份不确定性,H20芯片陷入“卖也不是、丢也不是”的境地。
再看国产芯片阵营,2025年可谓风头正劲。华为今年的昇腾910系列预计出货再次突破70万颗,不论运算实力还是算力服务生态,都对进口芯片产生了强烈的替代趋势。
数据统计到8月底,中国AI芯片产业链整体自给率继续抬头,国产产品在金融、电信、云计算等细分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连带着英伟达在中国区的份额直接腰斩,从巅峰时期95%一路跌到刚及一半,头部供应商寒武纪、海光此时股价出现罕见拉升。
对于英伟达来说,中国市场本就是自家公司总销售额的13%左右,H20滞销让本就受损的业绩再次雪上加霜。
全球供应链一环断裂,本想以H20芯片作为妥协产物,借一步棋争取更多中国客户,结果政策、合规、技术三重合围,让这步棋彻底变成了死棋。
其实,美国人想用芯片追踪、市场份额限制搞“技术卡脖子”,核心诉求无非是担心中国在AI芯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可现实偏偏是——越压制中国,国产创新的动力就越足,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等企业在行业阵地精耕细作,EDA工具、芯片软件瓶颈也在逐步化解,今年以来生态合作和标准攻关频传捷报。
高压环境下,中国AI芯片出口额同比成倍增长,新一轮国产替代大潮正式启动。
H20芯片因为监管风波停产,反倒给了国产品牌更多追赶甚至超越的机会。
这场看似卡在芯片上的中美较量,终究会演变成中国自主技术大步崛起和全球产业链格局重塑的新拐点。
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但“砸手里”的教训,至少英伟达已经提前领教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