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手里有定期存款的人,需做好4个准备,银行职员解释清楚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需要经常和银行打交道,所以,认识的银行职员还不少,几乎每个银行都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最近一段时间,已经不止有一位银行职员提醒我说,从9月份开始,手里有定期存款的人,需要准好4个准备,这将会影响到每个人的钱袋子,到底是哪4个准备?银行职员解释清楚了,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首先是要有应对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从2024年开始,国内的银行业就进入了利率长期调整的趋势,比如3年期的存款利率,以前能达到3%~3.5%,但现在呢?已经跌到了1.55%左右,其中的利息差距可想而知!简单来说,以前存10万块钱,一年就能有3000多的利息,可现在却只有1500左右的利息,仅从一年的利息变化来看,就少了一半还要多!要知道,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定期存款,也没有其它能够理财的更好办法了,利率的走低,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显而易见。
为什么存款利率会越来越低?个人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现在消费不景气,银行希望大家把存款拿出来,去投资、去消费,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经济增长。第二,只有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了,贷款利率才能跟着下调,否则银行就没有利润可言了,贷款利率下调,可以鼓励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以及购房贷款,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第三,银行降息,可以拉开存贷利差,提高银行自身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这里多说一句,大家不要以为银行这样做不地道,其实金融稳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起码可以保证我们个人存款的安全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所以,预计未来的定期存款利率可能还会继续下调,大家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其次是个人要留足流动资金,随时准备应对不时之需。
很多人都喜欢把钱存3年或者5年,因为这样可以拿到更高的利息,但这样做也有个问题,就是流动资金会比较短缺。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万一家里人突发疾病,需要用钱,而你手里又没有流动资金,该怎么办?要么借钱,要么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借钱有利息,不合适!提前支取存款,也会损失利息,因为按照银行的规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利息是按照活期计算,损失也不小。
怎么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很简单,就是家里常备几万元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钱再去存定期,而且,存定期的时候,也不要只存长期,短期和长期要合理搭配,比如你手里有20万元,可以拿出5万元作为流动资金,剩下的15万元,可以分成3份,一份5万元,分别存1年,2年和3年,这样的话,不管你什么时候需要用钱,都能有相对合适的存款可以支取,不至于遇到事情的时候束手无策,也不至于损失太多利息。
还有就是每个人都要有防范中小银行风险的准备。
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小银行破产或者解散的情况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尤为明显,所以,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防范中小银行风险的准备,起码要做到不把所有的钱都存在一家中小银行里面。
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的存款,本息合计50万元以内的,实行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要等到银行破产清算以后,根据清算结果按照比例进行赔付。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倒闭了,你在这家银行的存款加上利息不超过50万,是可以拿到全额赔付的!所以说,大家最好把钱分开存到几家银行,每家银行的存款和利息不要超过50万元,当然了,如果你觉得麻烦,也可以选择把定期存款存到国有大型银行,比如六大行,它们的安全性相对要高一些,其次是股份制银行,而对于村镇银行或者农村商业银行,本金加利息就不要一次性存50万元以上了,风险太大。
最后就是随时把握好抄底资产“泡沫”的机会。
把钱存银行,除了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拿到利息,其实还有一个好处,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那就是可以随时把握时机抄底股市、楼市以及黄金等资产“泡沫”破裂的机会。
资产价格有涨有跌,当股市、楼市出现“泡沫”破裂的时候,资产价格会大幅下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手里有足够的资金,那就可以趁机买入便宜的资产,等未来资产价格回升了,我们就能拿到比较可观的收益!过去几十年,全球出现过几次较大的金融危机,股市和楼市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那些在危机中持有大量定期存款的人,且有一定的眼光,敢于抄底,后来几乎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要有眼光,有胆识,并且对市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是个纯小白,那就不要参与了,毕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不管怎么说,手里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主动权就会更大一些。
总而言之,9月份开始,随着银行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手里有定期存款的人,务必要做好以上4个准备,保障好我们的资金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提高资金收益,让我们的钱袋子更鼓,生活更有保障!毕竟,没人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对不对?对此,你怎么看?我是@常大川,关注我,了解更多新鲜事!9月起,手里有定期存款的人,需做好4个准备,银行职员解释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