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炸72小时!普京耐心耗尽,不炸发电厂、炼油厂,就炸乌克兰软肋
俄罗斯的“核威慑”效果越来越差!
欧洲10国都已经准备出兵乌克兰,美国正在讨论在乌克兰建立空中巡逻体系。
8月20日,俄军向乌境内发射了574架无人机与40枚各类导弹,空袭持续超10小时,覆盖从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到西部沃伦州的广泛区域。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后,俄军展开了一场长达72小时的不间断轰炸,创下冲突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的空袭纪录。
很显然,普京失去耐心了,俄军空袭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以往,俄军的空袭目标常常是乌克兰的传统能源设施,试图通过切断能源供应来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但随着北约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乌克兰的军工生产能力在持续恢复和提升。
如果不打掉这些军工生产的“命根子”,乌克兰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武器补给,战争就会陷入一个长期的消耗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在这次大规模空袭中,俄军的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匕首”与“锆石”组合惊艳亮相。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速度极快,能以10倍声速飞行,具有超强的突防能力。
“锆石”导弹也不逊色,它从水面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8倍声速,凭借低空突防能力,让现有反导系统很难拦截。
乌克兰那些从西方获得的防空设备,面对俄军高超音速导弹的攻击,显得力不从心。
不过,大家肯定也好奇,俄军是怎么这么精准地找到乌克兰那些隐藏的军工设施的呢?这就得提到俄军背后神秘的情报网络了。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通过多种渠道构建了一张庞大而神秘的情报网。
一方面,他们利用先进的卫星侦察技术,从高空俯瞰乌克兰大地,对地面目标进行持续监测。
卫星能拍摄到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就能发现一些可疑的军事设施迹象。
另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俄罗斯的情报人员也在发挥作用。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深入乌克兰境内,收集关于军工设施布局的情报。
还有开源情报,俄罗斯从互联网、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公开渠道,收集整理有用信息。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多渠道获取的情报,俄军精准掌握了乌克兰军工设施布局与供应链细节。
知道了目标在哪里,武器怎么运送,俄军在空袭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每一个目标都掐着乌克兰能继续打仗的命门...
8月21日凌晨三点多,乌克兰西部的美国伟创力工厂先挨了炸。
这厂子可不是普通外资企业,它是西方给乌克兰递军事技术的关键节点——专门生产标枪导弹的零部件,还有海马斯火箭炮的电路模块。
炸完西方的支援节点,俄军转头就奔着乌克兰自己的军工心脏去了——马达西奇发动机厂。
这厂子在乌克兰军工里的分量不用多说,乌军的“海鹰-10”无人机、米-24武装直升机,全靠它产的发动机才能动。
8月21日中午,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直接命中了马达西奇的主生产线,车间里的精密机床全炸成了废铁,组装发动机的传送带断成了好几截。
这一下,乌克兰不光新无人机造不出来,连前线受损的直升机都没法修,等于把它的空中支援能力给废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俄军连乌军运武器的通道都没放过。
8月22日凌晨,杜布诺空军基地遭了殃,这个基地是乌军用来往北部前线运弹药的。
结果被俄军用“匕首”导弹炸毁,后来卫星图拍出来,整个基地的跑道都裂成了蜘蛛网,别说起降直升机,连卡车都开不进去。
更狠的是,俄军连乌军的“电子眼”都给掐了。
8月22日下午,俄军先用20架无人机蜂群试探防空,吸引火力,接着一枚“口径”导弹就扎进了利沃夫电子厂的芯片车间,将生产电子元件的流水线和存着的芯片全毁了。
现在乌军手里的电子战设备坏一个少一个,再想干扰俄军无人机,根本没新家伙可用。
这72小时炸下来,乌克兰能继续打仗的本钱——西方零件、发动机、运输通道、电子设备,全被俄军敲了一遍。
现在乌军前线不光缺弹药,连修装备、干扰敌人的能力都快没了,接下来这仗,他们还能扛多久?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原本是俄乌之间的冲突博弈,随着北约等国的参与,逐渐演变成大国博弈。
就在俄军轰炸马达西奇工厂的同一天,美军6架F-35战机直接降落在波兰的马尔堡空军基地。
这些战机从德国拉姆施泰因基地转场过来,带着实弹,落地后没俩小时就开始在波兰和乌克兰边境上空巡逻。
不光是战机,美国还宣布要把4套爱国者导弹系统加速部署到罗马尼亚。
说是保护北约成员国,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导弹的射程能覆盖乌克兰西部大半地区,等于北约把防空网直接架到了俄乌战场边上。
现在北约不光给武器,还开始派教官在波兰训练乌军士兵,美国甚至在讨论要不要派美军顾问直接进入乌克兰境内。
北约这么加码,俄罗斯也没含糊,已经把核威慑的级别悄悄提高,战略核潜艇在北大西洋的活动频率比上半年多了一倍。
但这样一来,和谈的前景遥遥无期,甚至这场冲突不光要拖更久,还会用上更多高科技武器,有大国直接掰手腕的风险。
不过乌军现在没了军工产能,全靠北约输血,北约敢一直这么送吗?而俄罗斯又能承受多久这种高强度的精准打击?
这些问题现在谁都没法给出答案,但有一点能确定,这72小时的轰炸,不光是打垮了乌克兰的战争持续能力,更把大国博弈推到了更危险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