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什么都降价,那什么在涨价?正陷入“便宜的更便宜,贵的更贵”!

3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在整个经济迟缓的当下,超市里的猪肉价格牌三天两头更新一次,鸡蛋价格跌至近几年低位,作为消费者享受着降价实惠。再看网上,很多商品的价格更是一降再降,甚至领我们怀疑,当今似乎什么都产能过剩,零售商、制造商都在经历一场经营韧性的大考。

  

“猪肉便宜了,鸡蛋也便宜了!”在北京大兴的一家便民超市里,消费者们欣喜地发现生鲜价格正在下降。五花肉零售价已降至14.8元~16.8元/斤,腔骨类价格甚至在10元左右浮动。

  

但与此同时,粮食、能源和日用品却悄悄涨价了。这种“大件降价,小件涨价”的现象正是2025年下半年中国消费市场的真实写照。

  

  01 四大降价潮:房子、车子、家电和猪肉

今年夏季,消费本应相对活跃,但国内猪肉与鸡蛋的价格却持续走低。全国生鲜猪肉价格大面积跌破6元/斤,直接击穿了多数养殖户的成本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3.97元/公斤,同比跌幅高达33%。农业农村部统计的白条猪肉出厂价,8月中旬同比降幅达到34.8%。

  

鸡蛋市场同样惨淡。自春节后,鸡蛋价格便一路下跌。至6月份,产区蛋价已正式跌破成本线,创下近五年新低。8月传统消费旺季并未出现反弹,部分地区的散户出货价一度跌破3元/斤。

  

汽车市场也不例外。中档车降价幅度达1.5万至2万元,进口高档车降价更是高达10万元。新能源汽车涌入市场、科技巨头跨界竞争以及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都是导致车价下跌的原因。

  

房价下跌趋势更为明显。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降至15088元/㎡,环比下降0.56%,已连续23个月下跌。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房价普遍进入调整期以上海为例,市中心房价从2021年下半年的9.5万/平米跌至当前的6.5万/平米,跌幅超过30%。

  

  02 三样涨价款:粮食、能源和日用品

与四大降价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粮食、能源和日用品正在悄悄涨价。

  

气候异常导致粮食减产,全球供应链不稳定推高进口成本,运输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超市里米面油的价格正在一点点往上爬,饭碗问题不容忽视。

  

能源板块更是“牵一发动全身”。地缘政治紧张影响供应,全球需求回升导致用油量猛增,国内供需紧绷推高成本。其后果就是出行更贵、运费上涨,商品价格跟着涨。

  

日用品也在经历“慢性加压”。洗衣液、纸巾、洗发水等小东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运费增加,厂商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看似只涨一两块,但一个月下来,家庭支出就多出一两百元。

  

  03 降价背后:供需失衡与消费分化

猪肉与鸡蛋的价格低迷,核心原因都是产能过剩。影响猪肉供应的关键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当前该指标为4043万头,高于约4000万头的正常水平近4%。

  

鸡蛋价格下行更像是长期盈利过后形成的路径依赖。在连续多年盈利的情况下,养殖户普遍延迟淘汰产蛋鸡,维持甚至扩大产能。截至7月底,全国产蛋鸡存栏量达13.56亿只,创近三年新高。

  

汽车和小家电市场的降价则主要是因为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加快。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进军家电和市场,传统品牌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与此同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宏观层面的价格抑制,正转化为零售商的经营压力。

  

  04 涨价本质:成本传导与全球波动

与降价品的国内供需矛盾不同,涨价品更多受到全球市场和成本传导的影响。

  

粮食价格上涨与气候异常和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密切相关。能源涨价则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需求回升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超出了单个国家的控制范围,反映了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即使在美国,家庭用品也迎来新一轮涨价潮。由于肉类成本上升和关税影响,多家公司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零售企业压力显现,成本上涨已导致中低收入家庭缩减部分消费。

  

  05 消费者应对:理性选择与节能习惯

面对这种分化格局,消费者需要更加理性地规划家庭支出。专家建议,不要盲目囤货,应该按需采购,别被恐慌带节奏。同时要用好补贴政策,如粮食补贴、能源优惠券等,主动了解能省不少。

  

养成节能习惯也很重要。少跑冤枉路,少浪费用电用气,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在购物时,可以优先考虑性价比高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通胀环境下要守住资产,理财以稳为主,不要被高收益诱惑。理解这些价格变化背后的经济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猪肉价格已跌破成本线,北方多地每斤仅6元多;鸡蛋价格也正式跌破成本线,创下近五年新低。

  

  

然而超市货架上的粮油副食、日用品却在悄悄涨价。数据显示,7月份CPI环比上涨0.4%,但1~7月同比仍下降0.1%。在“3000亿国补”和“电商618”等大规模补贴刺激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长期停留在零附近,距离年度2%的目标仍有差距。

  

这种“便宜的更便宜,贵的更贵”的价格分化现象,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常态。

  

(部分数据引用AI,作者已核验)什么都降价,那什么在涨价?正陷入“便宜的更便宜,贵的更贵”!

相关文章

银行存款大调整!下半年起,家里存款超50万的,记得这3件事(刚刚,交易所重大调整

银行存款大调整!下半年起,家里存款超50万的,记得这3件事(刚刚,交易所重大调整

   在 2025 年这个充满变数的年份,国内存款市场犹如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泛起层层涟漪,引发无数人的关注。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走低。曾...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

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星河的向往和追寻从未停歇。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地球轨道,掀开了中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3.5万块炒股的日常(2025.07.17) ,中国最大忽悠,再次震惊全球-A股

3.5万块炒股的日常(2025.07.17) ,中国最大忽悠,再次震惊全球-A股

  个人记录,不喜勿喷!      大家好,我是股市小白。今天是3。5万块入市炒股的第835个交...

太突然!“85”后女儿接班首年,巨头大亏79亿元!70岁父亲声援女儿:充满了信任

太突然!“85”后女儿接班首年,巨头大亏79亿元!70岁父亲声援女儿:充满了信任

     3月26日晚间,天齐锂业(SZ002466)披露,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