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注意了,银行取款5万以上有新规了,是好事!

2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2

  

最近,不少老年朋友去银行存钱、取钱时可能注意到了新变化——以前取5万块现金,银行柜员总会多问两句:“这钱是从哪来的呀?”“打算用来做什么用?”但现在,这种“灵魂拷问”可能会慢慢变少了。

  

变化从哪来?今年7月,央行等部门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调整是: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时,银行仍需核实身份、登记基本信息,但不再明确要求必须说明“资金来源”或“用途”。

  

消息一出,不少人犯嘀咕:“是不是监管松了?以后取钱更方便了?”也有人担心:“不问来源,会不会被坏人钻空子?”别急,咱们先把新规的“前因后果”理清楚——这其实是一次“优化升级”,本质上是为了更精准地保护咱老百姓的钱袋子,尤其是老年人、普通储户的权益。

  

  第一,只要钱来得正,根本不用“藏着掖着”

要理解新规,首先得明白:为什么过去要问“钱从哪来、用到哪去”?答案就俩字:反洗钱。

  

现金有个特点——匿名性强。你拿一沓现金去买东西,商家没法查这钱是不是偷来的、骗来的;反过来,要是有人用现金“倒腾”非法资金(比如诈骗所得、赌博钱款),也很难被追踪。所以过去为了防洗钱,银行会要求大额现金存取的客户说明来源和用途,相当于给资金“验明正身”。

  

但这次新规调整后,“说明来源用途”的要求没了,是不是意味着“不管钱干不干净都能取”?恰恰相反。

  

新规里明确写着:银行还是要做“客户尽职调查”——也就是核实你的身份(比如看身份证)、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比如你是退休职工、个体工商户还是上班族),甚至可能根据你的职业、交易习惯,判断你的取现是否合理。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退休老人,每月养老金5000元,突然要取20万现金,银行柜员肯定会多留意——不是要查你“钱哪来的”,而是要确认“你是不是本人办理”“有没有被别人骗着签字”“这钱是不是要转给可疑账户”。

  

换句话说,只要你的钱是正当收入(工资、养老金、合法投资、卖房款等等),取5万、10万甚至更多,银行不会故意刁难你。但如果你的资金来源模糊(比如长期没收入却突然有大额现金入账)、用途可疑(比如取现给陌生账户、频繁拆分存取),银行反而会更严格核查——这不是“管闲事”,是在帮你挡住被骗的风险。

  

所以,咱普通老百姓完全不用慌:只要你没参与非法活动,取自己的钱,大大方方走正常流程就行。

  

  


  第二,年轻人几乎不受影响:现在谁还总去银行取5万?

仔细想想,咱们身边年轻人是不是很少揣着一沓现金出门?买菜用手机扫码,交房租直接转账,甚至买个大件家电都能刷信用卡分期。根据央行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同比增长15%,非现金支付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经超过80%。

  

对年轻人来说,“存取5万以上现金”的场景本来就不多见。就算是买房、结婚需要大额用钱,大多数人也会选择银行转账、手机银行操作,既方便又留痕。所以新规调整后,年轻人的日常金融生活几乎不会受影响。

  

反而A股上市公司,这次调整能帮年轻人省点“麻烦”。比如,以前要是临时需要取5万现金应急(比如老家房子装修要付定金),可能得提前一天和银行预约,还得填一堆表格说明“取钱干啥”。现在流程简化了,只要带好身份证,几分钟就能办完——当然,前提是你的账户本身没问题(比如没有被银行标记为“高风险”)。

  

  第三,老年人成了最大受益者:银行的“多问一句”,其实是“多护一关”

要说新规最受益的群体,还得是咱们父母辈的老年人。

  

为什么?因为老年人是现金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习惯了“兜里揣点现金踏实”,买菜、买药、给孙辈零花钱都爱用现金;加上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高发(比如“冒充公检法要求转账”“保健品推销骗老人取现金”),大额现金存取恰恰成了诈骗分子最常盯上的环节。

  

举个真实案例:2023年,上海一位78岁的张奶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警察”,说她银行卡涉及洗钱,要她把所有积蓄取出来存到“安全账户”。张奶奶吓得赶紧去银行,打算取12万现金。银行柜员发现她取现金额远超日常需求,而且对方提到的“安全账户”是外省某银行的陌生账户,立刻联系了社区民警。经核实,这果然是一起诈骗案,张奶奶的12万保住了。

  

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过去,银行柜员询问老人“取钱干啥”,其实是在帮他们“踩刹车”——如果老人说不清楚用途,柜员可能会进一步核实,甚至联系家属、报警。而这次新规调整后,银行对老年人的“尽职调查”反而会更细致:不仅要核身份,还要了解交易背景(比如是不是本人意愿、有没有人诱导),相当于给老年人的钱袋子加了一道“双保险”。

  

有人说:“不问来源用途,骗子不更容易骗老人取钱了吗?”恰恰相反。过去,骗子可能会用“别和银行说,说了就不安全”之类的话术吓唬老人;现在,银行柜员会更主动地提醒老人:“您这钱取给谁?认识对方吗?要不要给您子女打个电话确认?”这种“多问一句”,反而能让老人冷静下来,识破骗局。

  

所以呀,新规不是“松约束”,是“精准保护”。从2022年旧规实施到现在的新规调整,国家对现金管理的思路一直没变——既要防范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又要保障普通储户的合法权益。

  

这次调整,本质上是监管手段的“升级”:从“一刀切问来源用途”,变成“结合身份、交易习惯精准核查”。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只要钱来得正、用得明,取5万、10万现金不会更麻烦;对老年人来说,银行的“多问一句”“多核一步”,反而成了挡住骗子最有效的“防护网”。

  

所以,下次再看到“银行取款5万以上有新规”的消息,别着急担心——这不是“管得更严了”,而是国家在用更聪明的办法,守护咱老百姓的“钱袋子”。

  

(注:本文政策依据为央行等部门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终实施以官方发布为准。)注意了,银行取款5万以上有新规了,是好事!

相关文章

又一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10万员工丢饭碗,原来央媒早有预警

又一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10万员工丢饭碗,原来央媒早有预警

  中国正在失去“世界工厂”的头衔?随着在上海康桥工业区扎根了二十年的昌硕科技离开,这个曾经被人们称为“小富士康”的代工巨头,直接带走了将近十万个就业岗位。   究竟发生...

A股:今日行情不对劲,涨指数跌个股!大家做好准备,即将大变盘

A股:今日行情不对劲,涨指数跌个股!大家做好准备,即将大变盘

   今日A股行情十分不对劲,再度上演“指数行情”,表面看沪指走势确实非常强势,再度创年内新高,马上要突破“924行情”高点了。...

中国制裁欧盟银行,俄罗斯很高兴,欧洲却软了,希望我国网开一面

中国制裁欧盟银行,俄罗斯很高兴,欧洲却软了,希望我国网开一面

   8月13日,我国商务部突然发布一条重磅声明,宣布对欧盟UAB Urbo Bankas和AB Mano Bankas两家立陶宛银行进行制裁,作为对7月份欧...

纳斯达克或延长股市交易时间 24小时不间断!

纳斯达克或延长股市交易时间 24小时不间断!

     3月7日晚间,纳斯达克公司计划在其股票交易所推出24小时交易服务A股上市公司,以满足全球市场对美国股票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举措标志着又一...

4只个股大宗交易超5000万元

4只个股大宗交易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8月13日共有69只个股现身大宗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量0.77亿股,累计成交额11.65亿元,其中37只个股交易额超千万元。数据港交易额最高,大宗交易共1笔,成交额...

9年造假强制退市,股票连续一字跌停,这是惩罚公司还是投资者?

9年造假强制退市,股票连续一字跌停,这是惩罚公司还是投资者?

   股价创新低后又连续五个一字跌停,持有的5.2万股东再也无法淡定了,每天账户资金缩水5%,在里面的投资者最少亏损也是25%,中长线持有的多的已亏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