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红旗检阅车脚下是山东轮胎!一个县城小厂干到全球第六
骄傲!在重大国庆阅兵中驶过天安门的红旗检阅车,脚下踩的正是来自山东招远的玲珑轮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亮相,而是对一家中国轮胎企业最高规格的认可。
谁能想到?这家曾经靠修补旧胎维持生计的小厂,如今不仅走上了阅兵大道,还跻身全球第六大轮胎制造商,年营收超过百亿。
它背后,是一位 40 后创业者三十多年的执着与突围。
靠着三十多年的苦干硬拼,他把一家濒临倒闭的县办小厂,做成年入 144 亿、客户遍布全球的隐形冠军。
而在新能源车浪潮下,轮胎行业迎来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玲珑再一次站在了风口。
01
玲珑的故事,绕不开一个人,王希成。
1948 年,他出生在山东招远。
年轻时,他在罗山金矿、黄金冶炼厂工作,算是老一辈产业工人出身。
1987 年,他被临危受命,调到一个濒临倒闭的县轮胎制修厂当厂长。
那时的厂子,说是工厂,不如说是个“作坊”。
全厂一百来号工人,干活靠的是一腔力气,设备早就跟不上节奏;
几间土坯房子既是车间,也是仓库,风一大墙皮就往下掉。
账面上的总资产不到 50 万,还不够一家像样企业一年的折旧。
更要命的是,业务全靠修修补补旧轮胎,勉强糊口,谁也不敢奢望能靠它真正赚钱。
厂子亏损连年,县里派来的厂长换了一茬又一茬,短短几年足足换了七任。
没人愿意在这摊子上久留,因为在大家眼里,这就是个走到尽头的烂尾厂。
县里原本的打算,是干脆转产氯丁橡胶手套,换个活路。
但王希成经过调研,咬牙坚持:“轮胎,不能丢!”
他认准了汽车化大潮,觉得哪怕再难,也要在轮胎上搏一把。
于是企业更名为“招远县轮胎厂”,开始了新一轮尝试。
王希成上任后,带着工人们凑出 350 万元起步资金,硬是把产能拉了起来。
1987 年,他们生产出 9.2 万套轮胎,产值 650 万,实现利润 45 万。
对今天动辄百亿的企业来说,这点产值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的招远,却堪称“奇迹”。
更重要的是,它让濒死的工厂重新看到了活路。
几年之后,这家原本岌岌可危的小厂,竟像插上了翅膀般飞了起来。
到 1993 年,玲珑的产值和销售收入已经连续多年稳坐招远第一,成了名副其实的县里支柱。
再往前走,到了 90 年代中期,它的名字不再只局限于招远,而是被放在了烟台乃至山东的工业版图中,和那些传统强企并肩而立。
也是在那个阶段,“玲珑”这个名字正式打响,第一次走上了全国市场。
一个曾经被认为没有希望的小厂,反而撑起了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
02
如果说 90 年代的玲珑只是“山东骄傲”,那进入 21 世纪,它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世界。
这家从县里走出来的企业,开始在海外落子布局:泰国工厂投产,塞尔维亚工厂建成,产品直接供应欧洲和东南亚市场。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24 年,玲珑轮胎全年销量高达 8,540 万条,全球排名第六,其中乘用及轻卡胎冲到全球第五,卡客车胎也稳居第六。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的营收如今已经接近总收入的一半,美洲和欧洲的客户群逐渐稳固下来。
要知道,中国的轮胎企业长期被国际巨头压在头顶。
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可玲珑硬是凭借“快反应”的本土制造、极致的成本控制,以及多年积累的研发实力,一步步挤进了全球前十的席位。
燃油车被电动车替代,看似和轮胎无关,实则暗藏巨大变化。
首先是重量。
电池组让新能源车普遍比燃油车重一大截,同级别的 SUV,油车可能只有 1.8 吨,而电动车却轻松突破 2.2 吨。多出来的几百公斤直接加快了轮胎的磨损速度。
其次是动力。
电机的爆发力和燃油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油车需要逐级提速,电动车却能瞬间把最大扭矩释放出来,对轮胎的抓地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再看静音。
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车厢里最刺耳的声音就剩下了胎噪。
实测显示,时速 60 公里时,胎噪在电动车的车内噪音里能占到一半左右。
想要更安静的驾驶体验,就必须在花纹设计、橡胶配方上下功夫。
最后是续航。
新能源车主最关心的指标之一,就是电量能跑多远。
而这背后,滚动阻力是绕不开的关键。数据显示,如果把滚阻降低 10%,续航就能延长 3%–5%。。
这些变化,逼着轮胎行业重新定义产品标准。
玲珑看到了机会。它推出的 SPORT MASTER e 新能源轮胎,号称能提升整车续航约 8%,同时兼顾低噪音与防滑。
这让轮胎,第一次从“配件”变成了影响整车核心性能的关键。
03
中国轮胎行业,经历过野蛮生长,2010 年,全国有 600 多家轮胎企业,良莠不齐。到 2024 年,行业整合加剧,只剩不足 200 家。头部企业的份额不断提升,前五大企业合计已占到 15.6%。
新能源车的火热,不仅带火了电池和智能驾驶,也把一向低调的轮胎推上了“内卷”的舞台。
玲珑显然是跑在前列的那一个。
2024 年A股上市公司,它的新能源车配套销量达到 917 万条,占到全国市场将近 18%,这意味着,每卖出五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踩着玲珑的轮胎上路。
追赶者同样不容小觑。
赛轮轮胎已经批量进入比亚迪的供应链,为元 PLUS、秦 L 等热门车型提供配套。
老牌企业双钱轮胎干脆打出了新能源专属品牌“wondergy EV”,把新能源车胎的产能占比拉到三分之一,决心相当明显。
与此同时,国际巨头也没有闲着。
普利司通追加 2600 万美元投资,扩大无锡工厂的高端产能,剑指新能源市场;米其林则靠特殊配方和花纹设计,把滚动阻力进一步压低,直接冲击续航表现。
可以说,如今新能源车不止在比拼电池、比拼智能化,连脚下这四个轮胎,也卷得热火朝天。
一个隐形冠军,靠的不是侥幸,而是内功。
它最看重的,是技术。
很多人不知道,玲珑在行业里率先建起了全球首个轮胎综合试验场。
这里不仅能测试轮胎在不同路况下的耐磨度,还能模拟电动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胎噪表现。
但光有技术还不够,资本市场的支持,让企业真正插上了“翅膀”。
2016 年,玲珑登陆 A 股,从此有了和国际巨头叫板的底气。
2025 年,又递表港交所,冲刺 A+H 双上市,这意味着它能拿到更多资源去建厂、扩产,把触角伸向全球更多市场。
品牌价值也在这几年迅速提升。
2024 年,玲珑的品牌价值接近千亿,同比提升近两成。更重要的是,它不再只是依赖传统经销,而是和京东汽车合作,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
一个本土制造企业,逐渐学会了用互联网思维讲故事。
而在企业背后,还有一条清晰的传承线。
创始人王希成逐渐淡出舞台,他的儿子王锋接过接力棒,把这家企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套组合拳,让玲珑能从县级小厂走到今天,成为中国少有的“全球第六”。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正快速提升。
2025 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预计销量 90 万辆,重卡突破 11 万辆,增长率高达 80%。
这对轮胎需求,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红利。
玲珑的目标,不只是第六。它正在冲刺全球前三。
随着海外基地逐步投产,中国品牌有机会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与米其林、普利司通正面较量。
这场对决,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新一轮升级。当年只能靠翻新旧胎的小厂,如今能在新能源赛道和国际巨头掰手腕。
这不仅是山东招远的骄傲,更是中国企业隐形崛起的缩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头条深一度#骄傲!红旗检阅车脚下是山东轮胎!一个县城小厂干到全球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