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五年后,手里攥着两套房?三个结果,家家都得细思量!

4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自2021年下半年起,国内房价便步入了下行轨道。从天津、郑州、石家庄等二三线城市率先调整,到2023年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加入回调阵营,这一趋势在2025年后的今天,依然未见扭转。

  

权威数据显示,全国二手房价格已持续下行超过30个月,仅今年8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就高达7.34%。在这一深刻的市场变局中,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群体浮出水面——那些手持两套甚至更多房产的家庭。五年之后,他们将面临何种局面?答案已逐渐明朗。

  

  

房价为何持续下行?根基已变支撑房价长期上涨的几大支柱,如今已显松动。

  

首要原因在于,此前累积的价格泡沫仍需消化。

  

无论是二三线城市高达20-25倍的房价收入比,还是一线城市逼近40倍的悬殊比值,都显著脱离了普通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水平。房价回归合理区间,与当地收入相匹配,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其次,房地产作为“稳赚不赔”投资品的时代已然落幕。

  

长期的价格阴跌,彻底浇灭了炒房热情。曾经活跃的投资者纷纷选择离场,或在外持币观望,市场失去了重要的投机性需求支撑。

  

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实体经济承压,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甚至面临失业风险,购买力被严重削弱。

  

与此同时,购房者心态也日趋理性,盲目跟风、恐慌性入市的行为大幅减少。需求端的萎缩与理性化,使得高房价失去了最根本的支撑。

  

聚焦未来:手持多套房家庭将直面三大挑战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影响深远。对于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而言,未来五年,以下三个现实结果几乎难以回避:

  

  

第一,房产价值缩水难避免房产贬值的现实案例已非孤例。以上海为例,有居民于2021年以400万元购入的房产,时隔四年,当前市场估值仅余256万元左右,跌幅超30%。这并非个例,而是市场调整的缩影。展望未来五年,房价整体下行、逐步向居住价值回归的基调预计仍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调整节奏将呈现分化。此前跌幅巨大的部分二三线城市,如廊坊、涿州等环京区域,房价自高点回落甚至超过60%,泡沫挤出相对充分,后续下跌空间和速度或将趋缓。

  

反观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前期相对“抗跌”,价格仍处历史较高水位。未来几年,这类城市很可能面临更为明显的“补跌”压力,加速向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靠拢。这意味着,手持核心城市多套房产的家庭,可能面临更显著的账面资产缩水。

  

  

第二,变现之路愈发艰难“房子挂了大半年,看的人都寥寥无几” – 这已成为众多二手房业主的共同困扰。曾经可能一两个月就能成交的房产,如今挂牌半年甚至更久也难觅买家。流动性枯竭,是手握多套房产家庭即将遭遇的第二重困境。

  

其根源在于供需关系的根本逆转。一方面,二手房挂牌量在各地呈现激增态势,大量房源涌入市场,供给端压力巨大。尤其在一些大型社区,每日新增挂牌量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套,形成了激烈的“抛售竞赛”。另一方面,购房需求却在快速萎缩。潜在买家受限于购买力、市场预期等因素,出手意愿低迷,观望情绪浓厚。供需两端此消彼长,导致二手房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甚至“无价无市”的僵局。对于急需资金周转或希望优化资产配置的家庭而言,将房产快速、足值变现的难度将前所未有。

  

  

第三,持有负担只增不减除了资产贬值和变现困难,持续攀升的持有成本,是悬在多套房家庭头上的第三把利剑。未来五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家庭收入稳定性面临挑战。然而,对于背负房贷的家庭,尤其是早年签订固定利率贷款合同的情况,每月的按揭月供金额并不会因收入减少或失业而自动降低。这笔刚性支出,一分也不能少。

  

与此同时,伴随物价水平的整体温和上涨,与房产紧密相关的各项持有费用亦呈刚性上升趋势。物业费、电梯运行费、供暖费、公共维修基金等,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对于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这些费用是成倍叠加的。一套房子每年多出几千元,两套、三套累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持续性开支。在收入增长乏力甚至可能下滑的背景下,这些不断累加的固定支出,将显著加剧家庭的财务压力,蚕食现金流。

  

  

前瞻与应对:优化配置,审慎决策综上所述,五年后,手持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资产价值缩水、流动性显著降低、持有成本持续攀升这三大核心挑战。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得“以房生财”的旧有逻辑难以为继,房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的光环正在褪去。

  

面对这一趋势,理性认知是第一步。承认市场周期,理解房产价值回归居住属性的必然性,有助于摆脱对“只涨不跌”的路径依赖。第二步在于审慎评估自身持有能力。需精细测算每套房产的月供、各项税费、物业维护费等综合持有成本,并与家庭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进行匹配,警惕潜在的资金链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第三步:主动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对于非自住、非核心地段的冗余房产,在评估市场接受度和自身需求后,适时考虑处置,回笼资金,降低杠杆和持有负担,不失为一种防御性策略。将资金转向更具流动性、更符合家庭长期财务目标(如养老储备)的多元化资产类别,增强整体财务结构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方是面向未来的明智之选。

  

  

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将是价值回归与风险释放。对于手持多套房产的家庭,唯有清醒认知趋势,未雨绸缪,方能在这场深刻的资产变局中守护好家庭的财富根基。答案已然清晰,行动更需智慧与果决。五年后,手里攥着两套房?三个结果,家家都得细思量!

相关文章

债市情绪回暖,国债期货全线上涨

债市情绪回暖,国债期货全线上涨

   1债市行情    截至昨日13点30分,债市情绪抬升,国债现货全...

欧美市场整体疲软,管理费同比增五成 “永久”母公司中路股份半年亏831万元

欧美市场整体疲软,管理费同比增五成 “永久”母公司中路股份半年亏831万元

     老牌自行车“永久”母公司中路股份(600818)日前披露半年报,营收增长下净利润同比盈转亏A股上市公司。...

阳光电源上半年实现 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阳光电源上半年实现 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8月25日晚间,阳光电源(300274.SZ)发布2025年半年...

今年首只10倍股诞生!跨界、深耕、逆袭 解码2025年“明星股”进阶故事-中信证

今年首只10倍股诞生!跨界、深耕、逆袭 解码2025年“明星股”进阶故事-中信证

        今日早盘,上纬新材呈现低开高走态...

格力高管喊话小米总裁:制造业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让行业里少一些虚假的转发

格力高管喊话小米总裁:制造业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让行业里少一些虚假的转发

  8月26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Gree 在微博发文,再次回应与小米空调以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 的“隔空交锋”。   他表示,卢伟冰转发的对比图展示的格力机型十年...

8.11债市两点半丨利率债大雨,要跑了吗?加减仓提醒!

8.11债市两点半丨利率债大雨,要跑了吗?加减仓提醒!

      利率债的雨越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