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卖48座万达广场 王健林还剩多少家底?及11个产品9个销量下滑 九芝堂遭问询(
尽管此前宣布获得太盟(PAG)Capital Limited在内的投资者600亿元战投,缓解了轻资产上市平台对赌压力,但整个万达集团的资产出售计划仍未停止。
近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万达集团将一次性出手旗下48座自持的万达广场,接手方为太盟、腾讯、京东等“熟人”投资者。目前,该笔交易已获批准。
资产出售行动仍在继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显示,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太盟珠海”)、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和丰德”)、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控股”)、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潘达”)、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人寿”)直接或通过其各自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达商管”)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根据披露的信息,这48家目标公司对应39个城市的48座万达广场。其中包括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以及榆林、乐山、泉州、上饶等三、四线城市。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5月21日发布的最新信息,该笔交易已被无条件批准。对于这一交易的具体金额,公告信息中并未透露。
据澎湃新闻报道,本次交易总规模或达500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联系万达和太盟方面,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所涉及的48座万达广场为万达集团商管板块旗下的重资产项目。
2014年时,万达集团推动旗下商管平台——大连万达商管(当时名为万达商业)在港交所上市,但此后选择私有化,于2016年9月主动在港股退市,并开启了回A股上市之路。
2017年万达集团遭遇困境,随即将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分别售予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交易总计637亿元。出售之后,万达集团的核心资产主要为商管业务和万达电影。
与此同时,大连万达商管在苦等几年后,宣布撤回A股IPO申请,并于2021年对商管业务进行调整。商管板块所使用的品牌为万达广场,有轻、重两种模式。其中,重资产模式即为自持万达广场物业;轻资产模式不持有物业,收入主要包括运营管理服务费、开业前咨询服务费、物业管理费及增值服务费等,对应的运营平台为2021年3月成立的珠海万达商管。
万达集团从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成立之时便着力推动其上市,并于当年7至8月份时与腾讯、阿里、碧桂园、太盟集团等22家投资者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并设立了对赌协议。
不过,此后珠海万达商管未能在期限内上市。2023年12月,其上市对赌大限将至之际,太盟签署新投资协议消息传出。2024年3月30日,太盟、中信资本、Ares Management旗下基金(Ares)、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旗下全资子公司Platinum Peony和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在大连正式签署投资协议,5家投资方出资约600亿元,入股万达轻资产平台。
轻资产平台的新老股东们在新成立的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新达盟”)进行股权重新分配,珠海万达商管成为大连新达盟的子公司。
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协议所涉及的约380亿元债务由此得以暂时化解,但代价是万达集团对商管板块的轻资产管理平台持股比例从70。15%降至40%,太盟和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总计持股上升至60%。
尽管轻资产平台对赌危机暂解,但整个万达集团的资产出售计划仍在持续。
2023年,万达集团多次出让万达电影股权,并于当年年底失去万达电影实际控制权。
对于商管板块,万达集团从2023年开始便不断出售自持的万达广场,并退出对部分万达广场的轻资产管理。据不完全统计,万达集团仅2024年即出售了近26座万达广场。今年以来,万达集团又陆续出售位于宣城、铜陵、安阳、四平、扬州的5座万达广场。
大连万达商管和珠海万达商管的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在全国共有513座万达广场,其中大部分为自持。不过,目前万达自持的万达广场数量以及已经出售的数量仍未有定论。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此次出售48座万达广场的交易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交割,交易完成后万达商管将继续负责标的的日常运营,但万达广场的所有权将彻底转移。
太盟再出手。
此次参与接手48座万达广场的投资者中,除了高和丰德外,其余均为此前“熟人”。
高和丰德成立于2019年,实控人为高和资本集团,后者主要在中国境内商业不动产和消费类基础设施领域从事私募股权基金及私募不动产基金投资并购、资产证券化、产业创新投资等业务。
京东潘达成立于2025年,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最终控制人为京东集团。早在2018年1月29日,大连万达商管(当时名为万达商业)备战A股IPO之际,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易购、融创中国和京东以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14%股份。
这340亿元的总投资额中,腾讯控股投资100亿元,持股比例为4。12%;苏宁和融创中国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比例为3。91%;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为2。06%。就在同一年,永辉超市也从大连一方集团及其实控人孙喜双手中受让万达商管6791。02万股股份,每股转让价格为52元,转让协议价格为35。31亿元。
腾讯还参与了2021年对万达集团轻资产拟上市平台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当时金额约15亿元,持股比例为0。8401%。
近两年,市场上陆续传出万达广场出售的消息,接手方多为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大家人寿等险资。其中,仅阳光人寿就入手了至少6家万达广场。
而太盟珠海成立于2020年4月20日,主要从事投资业务,最终控制人为太盟。太盟在2021年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中,金额约28亿美元,持股约10%。
在去年宣布获得太盟在内的投资者约600亿元投资后,有知情人士透露,该笔资金原本预计在当年二季度到账,但迟迟未见落实,大连新达盟的股权也曾多次被冻结。
去年9月2日,大连新达盟注册资本由162。1亿元变更为405。17亿元,投资总额变更为513。15亿元。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也从万达的肖广瑞变更为太盟投资合伙人兼太盟中国总裁黄德炜。
据了解,尽管工商信息已变更,但大连新达盟的股权变更并不顺利,原定于去年二季度完成的600亿元股权交割重组目前仍未完成,原因或为受昔日合作伙伴“追偿”影响。据悉,去年永辉超市、苏宁易购、融创中国曾先后提出仲裁申请,要求万达集团支付此前的股份回购款,其间万达集团及其相关公司股权遭到冻结。目前相关仲裁尚未有定论。
近两年,大连万达商管股权遭到多次冻结,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万达商管账面货币资金约151。15亿元,公司短期借款约38。8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再卖48座万达广场 王健林还剩多少家底?
中经记者陈婷赵毅深圳报道。
近期,此前公司股票被“ST”的九芝堂(000989。SZ)成功“摘帽”,随后披露了公司前期对深交所2024年年报问询函的答复情况。
只不过,这一公告问询回函的举动先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一系列疑问:公司是于何时收到的年报问询函?为何先前没有披露?前期已经收到并回复为何直至现在才公告?……诸如此类的细节正待九芝堂给出解答。
而回到深交所发出的问询本身,问询函指出,九芝堂近年业绩持续下滑。2022年—2024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30。33亿元、29。61亿元、23。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2。97亿元、2。16亿元。其中,2024年出现近5年来业绩最大降幅。
九芝堂方面披露称,2024年,公司11个主要产品总收入同比下降20。52%。其中有9个产品出现销量下滑;10个产品的平均售价下降,仅1个产品价格同比微增0。19%。与此同时,公司12种主要原材料大部分平均采购价格呈上涨趋势,其中近两年持续增长100%以上的有2种。
对于公司问询回函的披露时点及产品集中出现销量下滑、价格下降的原因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九芝堂方面。5月28日,九芝堂方面答复称:“公司根据信息披露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没有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量价齐跌!
“北有同仁堂,南有九芝堂。”在业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道出了九芝堂在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地位。不过,有投资者认为,就企业发展来看,近年的九芝堂似乎“只剩下过去的名号”,业绩长期平平。
2025年5月23日晚间,九芝堂在问询答复函中对公司近3年业绩变动情况作出相关说明。年报显示,2023年及2024年,九芝堂营收同比分别下降2。38%、19。91%,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6。92%、27。31%。
九芝堂方面表示,2023年营收较2022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5月,公司完成湖南九芝堂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芝堂医药”)51%股权转让后不再将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2年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九芝堂医药营收为4。41亿元,剔除其影响后,2023年营收同口径增长14。24%;2022年因转让九芝堂医药股权增加了当期净利润2。11亿元,剔除该影响后,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58%,再剔除对参股公司Stemedica的投资亏损,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口径增长15。41%。
而对于2024年业绩下降的原因,九芝堂方面坦言,由于受医保政策、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结构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下降,导致公司营收下降,加之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营业成本上升,公司报告期内盈利有所下降。
九芝堂在问询答复函中列出了公司11个主要产品近年销量及价格情况,但没有披露具体的产品名称。2022年—2024年,公司11个主要产品合计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2。05亿元、17。53亿元,其中“产品1”是公司近三年营收主力,其收入分别达6。97亿元、5。88亿元、6。71亿元。2023年,九芝堂11个主要产品中有3个产品销售金额出现下滑。到了2024年,销售金额下滑的产品数量达到9个,其中下降幅度超过50%的有3个。
从销量上看,11个主要产品在2023年、2024年出现销量下滑的分别有4个、9个,平均售价发生下降的产品数量也从2023年的3个增至2024年的10个。其中,2024年有8个产品量、价齐跌,部分产品销量下滑的幅度超过降价幅度。
年报显示,九芝堂的主要产品分为OTC、处方药两大类。
九芝堂在年报中指出,公司面临药品降价风险。医保和基药目录产品进入医院需要通过药品招标采购流程,受医保支付压力影响,近年来的招标采购中降价成为普遍趋势。同时,国家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实施带量采购,药品价格降幅明显。
2024年,九芝堂OTC产品营收约11。34亿元,同比下降24。69%,处方药产品营收约11。32亿元,同比下降14。76%。
与此同时,九芝堂大部分原材料的平均采购价格去年呈上涨趋势,这还是建立在12种主要原材料中有9种在2023年出现采购价格增长的基础上。2023年,公司有4种主要原材料平均采购价格增长100%以上。近两年,公司OTC产品营业成本占比保持在60%以上,该类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
九芝堂方面表示,公司中成药制剂所用原材料为中药材,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种植受气候及种植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同时,中药材价格由于受到供需结构变化、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业绩对赌压力大。
在产品销售承压之下,九芝堂存货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年报显示,2024年,九芝堂存货较期初增加约1。08亿元至10。7亿元,剔除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影响,公司存货较期初增加6132。7万元,其中增加较大的是原材料和库存商品。
九芝堂方面表示,原材料库存增长主要是3种原材料增加所致,这些均为公司经营的重点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其中,“原材料1”增长是考虑到未来涨价风险进行战略储备,以及因其所生产的产品销量下降导致减少投产,因此领用减少;“原材料2”增长原因是低价采购战略储备;“原材料3”增加是因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下降。
截至2024年年末,九芝堂库存商品较期初增加3195。56万元,主要是有两个产品的销售下降所致。2022年—2024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24天持续增至376天,对应期间内,九芝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4。96万元、61。09万元、850。65万元,其中,公司在2024年对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787。47万元。
九芝堂方面表示,将进一步做好销售管理,增加销售收入,同时做好库存管理,适时加大促销力度消化库存,降低资金占用量。“近三年公司业绩呈上下波动趋势,但波动是有客观原因的,未来通过相关应对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业绩,不存在近年业绩持续下滑的情况。”九芝堂方面认为,公司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九芝堂在今年1月发生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而该事项涉及业绩对赌。
2024年11月,九芝堂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振国与黑龙江辰能工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能创投”)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李振国转让九芝堂53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25%)给辰能创投,双方于2025年1月10日办理完成过户登记手续,辰能创投成为九芝堂控股股东,黑龙江省国资委成为九芝堂实际控制人。目前,李振国对九芝堂持股18。91%,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彼时公告显示,辰能创投通过上述权益变动成为九芝堂控股股东,未来将结合自身优势,并通过九芝堂平台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提高九芝堂的资产质量,提升九芝堂的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与全体股东共同分享九芝堂发展成果。
不过,根据协议,李振国在业绩承诺期(标的股份完成过户当年及之后两个会计年度,共三个会计年度)内继续负责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其承诺,上市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9亿元,否则,李振国应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就未完成部分对辰能创投进行现金补偿。按照目前股份已过户时点来看,上述业绩承诺期应为2025年—2027年。
2025年一季报显示,九芝堂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降25。36%至约8。0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9。4%至1。17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7。93%至1。14亿元。其中,营收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部分产品销售较去年同期下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11个产品9个销量下滑 九芝堂遭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