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A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绿通科技拟控股大摩半导体 消息公布前股价连涨两日 ,切入人形机器人智造新赛道浙江

2个月前 (06-03)今日A股公司股市行情7

  

  6月2日,绿通科技(SZ301322,股价30。39元,市值43。29亿元)公告称,拟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江苏大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摩半导体”或标的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预计将实现对标的公司的控股。

  绿通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拟通过本次收购实现从原有场地电动车单一业务向半导体领域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购消息公告前的5月29日及5月30日两个交易日,绿通科技股价分别上涨9。45%和7。12%。

  大摩半导体短期内再次寻求买家。

  公告显示,6月2日绿通科技与大摩半导体、大摩半导体股东乔晓丹等签署《收购意向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绿通科技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大摩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从而实现控股大摩半导体之目的。

  大摩半导体100%股权的整体估值最终以评估报告和正式签署的收购协议为准。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大摩半导体专注于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晶圆量检测领域,产品目前以前道量检测修复设备为主,覆盖了明暗场缺陷检测设备、套刻仪、缺陷分析扫描电镜、线宽扫描电镜等主流品类,主要适用于6至12英寸晶圆产线,最高可支持14nm芯片制程工艺。

  公告显示,大摩半导体得到了中芯国际、上海积塔、台积电等优质终端客户的认可。

  另据天力锂能(SZ301152)公告,大摩半导体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70亿元,净利润6511。26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摩半导体资产总计7。34亿元(以上数据未经审计)。

  协议还规定了排他条款。自协议签署日起直至交割日或签署日后6个月(以较早发生者为准),未取得绿通科技书面同意,大摩半导体股东及其关联方、大摩半导体不得与绿通科技以外的第三方就本次交易类似事项进行交流、磋商或谈判等。

  事实上此前天力锂能也试图收购大摩半导体,但最终未果。2024年1月16日,天力锂能公告称,公司与大摩半导体股东乔晓丹等拟签署《收购意向书》,从而实现控股大摩半导体之目的。但在双方签署了多个补充协议后,2025年4月30日,天力锂能公告称“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交易各方协商后同意终止本次交易”。

  绿通科技拟向半导体领域拓展。

  近年来绿通科技主营业务不断下降,公司在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绿通科技主要从事场地电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产品用途的不同,主要有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货车等系列。

  公开数据显示,绿通科技2023年、2024年业绩同比连续下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31亿元,同比下降23。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45。98%。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2024年绿通科技境外营业收入为7。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85。15%,其中美国市场实现营收2。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29。14%,非美国市场实现营收4。6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56。01%。境内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14。85%。

  绿通科技在5月9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目前以出口为主,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期望通过投资或并购活动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积极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增长机会。

  对于拟控股大摩半导体,绿通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拟通过本次收购实现从原有场地电动车单一业务向半导体领域拓展。如本次收购实施成功,公司将纳入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优质资产,实现向半导体领域的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最终能否达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绿通科技拟控股大摩半导体 消息公布前股价连涨两日。

  在长三角腹地,一场由车企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主导的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陆续走出实验室,浙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凭借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从汽车制造到机器人智造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政策亦在加码。在产业集群效应影响与政策引导下,浙江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争相切入人形机器人制造,甚至研发环节。

  传统制造向智能研发的转型,正在加速。

  争相加码。

  今年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纷纷加码机器人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的浙江表现尤为明显。浙商证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拥有超过100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其中A股上市公司超过40家。

  具体来看,长华集团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数十年,以紧固件起家,长期聚焦于汽车金属结构件,如今凭借精密金属加工技术,研发制造高精度的人形机器人滚柱丝杠。

  据了解,滚柱丝杠作为一种高精密传动组件,能够提供稳定而精确的关节运动,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人体的运动。

  切入机器人领域为长华集团带来充沛订单。近日,长华集团子公司以2705万元竞得新地,该地块占地面积达64390平方米,将用作长华集团拓展新项目的核心用地,重点布局行星滚柱丝杠、碳陶刹车系统金属件套装及相关业务。

  位于宁波的汽车零部件“大厂”双林股份,也在布局机器人领域业务。双林股份主营业务包括自动变速箱、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轮毂等多方面。2024年,双林股份紧抓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机遇,布局了包括人形机器人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用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用关节模组等多个产品。

  今年年初,被动安全系统提供商均胜电子宣布将机器人业务视为“第二增长曲线”,此前均胜电子产品覆盖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管理、汽车安全等。进军机器人领域后,均胜电子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可用于机器人智能系统开发,汽车安全领域的高精度执行器技术可用于机器人的关节控制等。

  在2025上海车展,均胜电子正式推出机器人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轻量化机甲以及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目前,均胜电子为人形机器人打造的核心零部件已经向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

  技术同源市场广阔?。

  汽车零部件企业缘何纷纷选择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从多位受访对象的回答来看,一方面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机器人制造,具有技术同源性,大幅降低跨界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均胜电子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主要原因是两者软硬件高度重合,并且供应链协同共享。例如在技术层面,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芯片、雷达、摄像头等硬件和软件算法、动力电池充电和能源管理等,与具身机器人相关技术高度相通。

  “第一,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同属AI技术产物,大模型、算法、芯片等技术共通;第二,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可复用汽车行业成熟技术,缩短研发周期;第三,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也如汽车产业一样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特征。”均普智能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均普智能与均胜电子同为均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均普集团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生产,为智能辅助驾驶提供感知类零部件、控制类零部件等。

  长华集团向记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各前沿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或为量产元年,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

  同享供应链!

  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与终端车企布局机器人产业也有较大相关性。车企在研发制造人形机器人的过程中,考虑到技术同源性,多数便延伸了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两年已有超过10家主流车企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布局,海外车企也已入场。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高精度制造、规模化生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正好可以弥补人形机器人赛道目前存在的短板。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生产经验丰富,未来有望帮助机器人量产降本;同时其与车企合作基础深厚,有望快速配合终端实现技术方案定型与量产。

  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供应链层面,汽车产业链非常成熟,车企可以借助现有成熟供应商,以车规级标准定制开发生产,提升性能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品质。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与车企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协同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二者在汽车板块已有较高协同性。该赛道属于长期赛道,不应追求短期激进布局,而需拉长时间轴看待发展。在长期竞争中,已在汽车领域得到验证的企业,尤其是具备较强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显著竞争力。

  例如,浙江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主要产品为关节执行器总成,且两家公司均在汽车领域作为一级供应商,与特斯拉等整车公司长期合作。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关节执行器总成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系统总成,关节执行器供应商直接面向人形机器人企业供货,可类比汽车行业的一级供应商。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而言,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一级供应商在机器人产业链中地位相对更高,更有可能与特斯拉等下游机器人客户形成长期稳定合作,获取项目定点并在后续取得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更强。

  切入核心研发?。

  随着各大车企介入人形机器人领域,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已进入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环节。

  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直接与机器人企业展开合作,如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节卡机器人、银河通用、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完善各自具身智能生态体系,并共同推动商业化落地进程。

  今年4月,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成立的合资公司正式揭牌。均普智能表示,合资公司将结合均普智能对工业场景沉淀的技术优势与智元机器人的软硬件优势,快速响应工业领域对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个性化需求,加快双方的技术、产品在工业场景的落地。

  还有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上持续攻坚,例如,均胜电子在机器人领域重点攻关机器人“大脑”(智能交互决策系统)和“小脑”(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等软硬件核心技术,以及机器人能源管理模块、传感器套件、高性能材料等关键零部件。

  凭借在精密传动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双林股份在2024年攻克了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工艺难题,并于2024年底建立了年产12000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试制产线。

  政策牵引产业发展。

  人形机器人领域入局者众多,赛道热闹非凡,但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应用场景不足、场景适配性受限,目前仍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卢瀚宸看来,当前人形机器人场景化落地及市场批量化尚未实现,商业化闭环未形成,零部件问题需经场景验证后倒推迭代优化,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及全产业链共同推进。

  “当动态控制精度突破0。1毫米级,具身模型能够理解‘把咖啡杯放在靠近窗边的位置’这类复杂指令,场景数据能够实现实时闭环迭代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拐点就会到来。”他表示。

  头豹研究院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当前技术成熟度不足,场景适配性受限。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智能化水平,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核心依赖的大模型训练周期较长,需长时间优化才能适配具体应用场景。

  浙江省以政策引导场景应用破局。2024年9月,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场景应用多元化。

  具体来看,一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制造”场景创新应用,聚焦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领域,围绕上下料、焊接、装配、搬运、分拣、质检等工序环节,建设示范场景,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

  二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服务”场景创新应用,拓展人形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在迎宾接待、养老陪护、家庭服务、商超导购等多元化服务场景中的应用。

  三是实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面向制造、商贸、建筑、医疗、养老、应急、家政等领域,建立人形机器人场景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打造标志性场景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杭州市发改委发布关于《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加速“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综合集成方案在真实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切入人形机器人智造新赛道浙江汽配企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相关文章

城投控股(600649.SH):公司股东弘毅基金拟减持5059.15万股,占公司

城投控股(600649.SH):公司股东弘毅基金拟减持5059.15万股,占公司

        2025年4月23日,城投控股(600649.SH)公告称,公司...

北特科技等成立新公司,含汽车零配件批发业务

北特科技等成立新公司,含汽车零配件批发业务

        人民财讯4月24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光裕智源科贸有...

盛新锂能2024年实现净利亏损6.2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盛新锂能2024年实现净利亏损6.2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北京商报讯(记者马换换王蔓蕾)3...

DeepSeek分析出:下周即将抢筹的8只电力股!-老人银行取款死亡后续:银行说

DeepSeek分析出:下周即将抢筹的8只电力股!-老人银行取款死亡后续:银行说

  根据电力行业动态、政策利好及市场表现,以下8只电力股在下周可能受到资金关注,具备抢筹潜力(按相关性与市场热度排序):   ...

DeepSeek两大高标股13万股民吃跌停

DeepSeek两大高标股13万股民吃跌停

        周一(2月24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两市全天成...

*ST人乐修正业绩预告,股权交易收益确认受阻叠加1.1亿元坏账计提

*ST人乐修正业绩预告,股权交易收益确认受阻叠加1.1亿元坏账计提

        4月27日晚间,人人乐连锁商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