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偷偷完成二次创业(中美全面断供开始,特朗普亮B计划,最早本周签字,中方拒绝
魏建军二次创业成功了。这次创业他不再是企业家,而是从销售、文案、主播做起。一年时间,他拍短视频,录讲解,连同事朋友圈的文案都亲自修改。他不讲战略,只讲“这车我敢让家人开”;不秀情怀,只求你多看两眼蓝山。结果还真有用,销量涨了,品牌火了,魏建军又一次成了长城的英雄。
问题是,靠一个人“手搓”起来的复苏,能算成功吗?
5月,魏牌销量6161辆,同比暴涨115。27%。听起来像是品牌重回正轨,实际上还是那款蓝山在撑场子。今年1-4月,魏牌累计销量1。7万辆,蓝山独占1。5万辆,占比87。55%。车没换代,设计没升级,涨的不是产品力,是魏建军的“人设价值”。
而这也暴露了长城目前最大的风险:所有品牌线中,只有魏建军能卖车。不是只有他能说服用户,而是只有他愿意、敢于、并被允许站出来。
我们回头看整盘数据。长城1-5月累计销量45。9万辆,同比下滑0。54%。新能源销量12。4万辆,同比看似增长,但远低于行业平均增幅(比亚迪同比+25%,理想同比+52%)。欧拉5月仅售1961辆,同比暴跌67。34%;坦克品牌销量同比下滑8。77%;哈弗靠着限时“一口价”,5月卖出5。7万辆,同比增长22%,但增幅主要靠价格战驱动。
长城正在靠一位创始人的人格,为一家上市公司续命。这种模式,打一次有效,打两次疲软,打三次就透支。
从产品视角看,魏建军之所以能带火蓝山,不是因为他变成了“网红”,而是他讲出了一套被长期忽视的价值观:用料厚、结构稳、不玩虚标。他说得土,但真。他不懂流量,但敢自证。这套话术并不是他独有的,但现在整个长城,除了他没人说得出、没人讲得通。
而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魏建军不是靠“创始人光环”起死回生,而是靠一种残酷的反差:在这个用AI生成文案、靠算法精准投喂用户的汽车市场里,只有他一个人,还在讲铆钉厚度、电池安全、车门结构。他用一个机械工程师的视角,把产品重新讲成人能听懂的语言。这本该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但在长城,只有老板能完成。
更严峻的是,这种打法无法推广。
欧拉的困境不是魏建军讲不到,而是品牌基因本身就浮夸、混乱、无根;坦克品牌定位越野,但用户画像逐渐下沉,产品力与情绪价值脱节;哈弗吃的是国民车遗产和促销补贴,已无法承载未来。一个集团只有一个“代言人”,等于只有一根梁。
魏建军二次创业能否成功,真正考验的不是魏建军,而是长城有没有能力复制出“魏建军体系”——包括一套以制造为本、以语言为桥、以人格为信的产品叙述方式;包括一套让产品经理能站出来、能说人话、能代表品牌的传播逻辑;包括一个能在用户情绪和工程语言之间自如切换的组织文化。
这才是“二次创业”的真实含义,不是魏建军换个工位,而是长城整个体系重塑逻辑。
短期来看,魏建军是把品牌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但长期来看,若长城依旧“群龙无首、万马齐喑”,那这次复苏也不过是一次低烧回温,撑不了几个季度。
真正的成功,不是让魏建军拼了命地再干一次,而是让他可以安心退居幕后,而品牌依然有人相信、有人买单。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中美全面断供开始,特朗普亮B计划,最早本周签字,中国拒绝就范。
中美这场供应链战争,是真的开打了!特朗普最近亮出的“B计划”——最快本周签字限制中国无人机进口,加上之前断供航空发动机和芯片技术,摆明了是要把“断供”当武器使。
而中国呢?反手就收紧稀土出口,直接掐住美国制造业的命脉。双方你来我往,供应链战场硝烟弥漫。但说句实在话,全面脱钩?我看悬!这仗打到最后,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
稀土断供这招真不是闹着玩的。
当芝加哥福特工厂流水线突然死寂,没装完的汽车骨架晾在车间,工人们蹲门口抽烟等稀土补货时,白宫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34;卡脖子#34;。
全球90%稀土供应链攥在中国手里,美国导弹制导系统、核潜艇消声瓦全指着东方货柜。中国年初开始收紧稀土出口,压根不是临时起意,从矿山开采到出口配额层层收紧,温水煮青蛙似的让美国企业集体发懵。
五月底《纽约时报》爆出福特工厂停产只是序幕,特斯拉、通用这些大厂生产线全在跳闸,供应链准点率彻底崩盘。
更绝的是中国商务部表态:稀土怎么用是内政,外人少插手!摆明了告诉美国,你越跳脚,阀门拧得越紧。
事实上,美国的“断供”政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早有预谋。从芯片禁售到光刻机封锁,再到现在的发动机和无人机,美国的封锁链条逐步从生产端延伸至设计端,试图全面抑制中国的技术发展。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以自主创新和精准反制应对挑战。以C919为例,尽管发动机和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但中国商飞已启动国产替代计划。正如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经验一样,美国的封锁并未让中国屈服,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动力。
说到底,中美这场较量早就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
咱们的应对之策其实很明确:该谈判的时候敞开大门,该硬刚的时候绝不手软。稀土该控就控,核心技术该攻就攻。你看美国延长关税豁免,这就是现实教他们做人。
至于那些叫嚣脱钩的,建议他们先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转一圈——那里每天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装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民生需求。
格局重塑:贸易流向改道,全球链条悄然生变
冲突不只改变了技术的流向,更在悄悄重塑全球贸易的版图。美国那边施加压力,中国这边转头就跟巴西签下了大豆的巨额订单。四十万吨级的巨轮在舟山港排着队卸货,这画面,比任何官方声明都有力。
美国的农场主眼睁睁看着自家大豆堆满仓库卖不出去,而中国市场对巴西大豆的采购量却在猛增,美豆在中国的份额,噌噌往下掉。供应链的战场,不再只是会议室里的唇枪舌剑,它就活生生地在舟山港的码头上,在义乌仓库的集装箱里。
中国的自给自足能力和市场多元化也在加速。C919发动机一面临断供风险,国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企业的股价立马闻风而动。中芯国际的14纳米生产线据称也是开足了马力。华为憋了许久的自研软件,似乎也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市场窗口。一些美国企业的高管私下里也在抱怨,华盛顿的政策让他们在中国的巨大利益实实在在地打了水漂。
就拿大疆无人机来说,如果真禁了,美国本土那些靠大疆搞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的行业,恐怕要先尝到苦头,毕竟,他们国内的产品在性价比和功能上,还真没几个能打的。这刀子,挥向别人的同时,也可能割伤自己。
底层逻辑:市场不信口号,经济规律才是定盘星
那些高达百分之一百几十的关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官员看来,实际的贸易调节作用已经不大了,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事实脱钩”的象征。这种割裂效应,像涟漪一样扩散到全球。
远在柏林的德国车企,正为七成电池原料依赖中国而头疼。纽约的普通消费者也发现,超市里一些中国产的日用品,不知不觉就没了,价格还往上涨。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经降到了大约14。7%,这是二十年来的新低。这本身就说明,全球供应链早就不再是简单的“中美二人转”,而是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网络。
义乌的商人,一边把定制的无人机发往摩洛哥,一边又把贴着俄文标签的轴承运到莫斯科。中国的跨境电商包裹,绕道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照样能曲线抵达美国消费者手中。说到底,这场围绕供应链的“战争”,争的是全球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抢的是未来的技术霸权。
美国想用“断供”来保住自己的技术高地,中国则用资源反制来宣告自己在全球分工中的重要性和战略自主的决心。然而,资本是要逐利的,老百姓是要衣食住行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市场力量,远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决定性。
结语
特斯拉、通用电气为什么还在加码中国?因为这里有绕不开的市场。消费者在乎的是商品好不好用、贵不贵,而不是它贴着哪个国家的标签。这场角力或许还会蔓延到人工智能、金融支付这些新战场,火药味依然呛人,但它注定不会走向彻底的断裂。
因为,真正驱动这个世界的,最终还是码头货轮的汽笛声,和市场中那些朴素的经济逻辑。那些试图把供应链当成武器的人,最后可能会发现,这把双刃剑的寒光,也正冷冷地映照在自己的脸上。
参考信源:中方违反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商务部回应 2025-06-02 12!11 中国新闻网。
美方称中方违反日内瓦会谈共识,外交部:坚决反对 2025-06-03 14!46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