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稳定币合规推进或助力跨境支付体系重构 但需求增长仍系于应用场景拓展(购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稳定币的创设初衷在于构建法定货币与数字资产间的交易桥梁,然而传统金融市场风险外溢及链上风险频发,导致稳定币存在与法定货币脱锚风险,且其发行方储备资产的不透明性亦构成重大隐患。鉴于此,全球监管机构正加速推进稳定币立法进程,如欧洲的MiCA、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及美国的《GENIUS Act》,其核心均在于对稳定币的储备资产及发行机制设立明确监管框架,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须持有足额的高质量、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流动性风险,而当前主流稳定币发行方普遍以短久期美债作为储备资产。从全球视角看,稳定币合规化进程有望推动全球支付体系重构,相较于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稳定币支付在成本与效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鉴于当前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若未来稳定币规模持续扩张,预计增量资金将有助于美国短久期国债的需求承接,但对长久期美债市场则无显著助益。然而,稳定币需求的增长仍取决于其应用场景的拓展,仅通过合规性法律框架尚不足以直接驱动需求增长,其关键在于稳定币应用场景的实质性落地与生态体系的全面构建。
全文如下。
美股加密货币|全球监管提速,稳定币跨境支付或迎变局!
稳定币的创设初衷在于构建法定货币与数字资产间的交易桥梁,然而传统金融市场风险外溢及链上风险频发,导致稳定币存在与法定货币脱锚风险,且其发行方储备资产的不透明性亦构成重大隐患。鉴于此,全球监管机构正加速推进稳定币立法进程,如欧洲的MiCA、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及美国的《GENIUS Act》,其核心均在于对稳定币的储备资产及发行机制设立明确监管框架,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须持有足额的高质量、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流动性风险,而当前主流稳定币发行方普遍以短久期美债作为储备资产。从全球视角看,稳定币合规化进程有望推动全球支付体系重构,相较于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稳定币支付在成本与效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鉴于当前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若未来稳定币规模持续扩张,预计增量资金将有助于美国短久期国债的需求承接,但对长久期美债市场则无显著助益。然而,稳定币需求的增长仍取决于其应用场景的拓展,仅通过合规性法律框架尚不足以直接驱动需求增长,其关键在于稳定币应用场景的实质性落地与生态体系的全面构建。
▍稳定币诞生的初衷:连接法币与数字资产的桥梁。
稳定币作为可编程的数字货币形式,通常与法定货币维持1!1的锚定比例,能有效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在交易场景中的融合应用。稳定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打破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交易障碍,实现两者间的对接。尽管稳定币旨在维持锚定关系的稳定,但在市场风险冲击下,仍存在脱锚的可能性。
▍全球稳定币监管再升级,储备与消费者保护双强化。
法币锚定的稳定币发行方在储备资产透明度及审计合规性方面存在明显监管不足,亟需强化针对其业务运营的合规监管措施。欧盟于2024年颁布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MiCA),该条例对稳定币类型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在欧盟区域内发行稳定币的发行商设定了严格的储备与合规标准。今年5月底,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获批,确立了法币抵押型稳定币的监管框架,要求所有在香港运营稳定币的发行人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领牌照,并确保足额储备及定期接受审计。与此同时,美国参议院通过了《GENIUS Act》,旨在建立美国联邦层面的稳定币专项法案;该法案首次对“支付稳定币”作出清晰的法律定义,即能够按固定面值兑换且由发行方承诺赎回的数字资产,并要求稳定币发行方100%储备高质量、低风险的流动性资产。因此,全球监管机构正不断优化针对稳定币及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框架。
▍法币锚定稳定币发行机制与发行方盈利模式。
全球监管机构已着手对法币锚定稳定币实施合规监管,其中USDT及USDC在该类稳定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法币锚定稳定币的运作机制为用户存入等值法定货币后,发行商即铸造相应数额的稳定币,并将用户的法币存入托管机构,配置足额储备资产。当用户申请赎回时,发行商将销毁相应代币并返还法币。目前,两大主要发行商Circle(负责发行USDC)及Tether(负责发行USDT)的盈利模式为在用户以法币兑换稳定币后,发行商利用铸币操作与资金拨付之间的时间差,购入美国国债或其他大宗商品,从而获取额外收益。
▍稳定币合规推进或助力跨境支付体系重构,但需求增长仍系于应用场景拓展。
稳定币在交易速度、成本以及体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合规稳定币的推广有助于部分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美国通过SWIFT系统无端实施制裁的风险。此外,相较于传统SWIFT交易系统,稳定币支付体系效率更高,对于有高效跨境支付需求的用户而言,合规稳定币在效率方面较传统跨境支付系统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若将稳定币应用于跨境支付场景,其相较于传统SWIFT体系还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稳定币需求增长依赖应用场景拓展,预计届时对短久期美债需求有益,但于长久期美债需求并无裨益。尽管稳定币发行方已成为美国国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目前其承接规模仍相对有限。鉴于稳定币发行方的流动性需求以及美国《GENIUS Act》对发行方储备资产的相关规定,未来稳定币发行方的储备资产将主要集中于短久期美债。因此,即便未来稳定币需求增长,预计也难以对长久期美债的需求端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美国国债的行为本质上是由稳定币需求所驱动,而非其主动持有美债的直接动因。稳定币监管法案的通过,并不必然导致稳定币需求显著增长,其需求增长仍需依赖稳定币应用场景的实质性落地与生态系统的全面拓展。
▍风险因素。
美联储货币紧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密货币行业面临超预期的监管政策;区块链平台潜在技术漏洞导致安全事件;全球地缘冲突进一步升级;美国稳定币相关法案推进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人民财讯)。
责任编辑:70 原标题:中信证券:稳定币合规推进或助力跨境支付体系重构 但需求增长仍系于应用场景拓展。
近日,来自广东的廖先生向澎湃新闻反映称,他于2024年5月认购了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汇广场”(现名为“南山1978半岛擎峯二期”)53楼的一套商品房,认购总价为1354万元。今年2月,开发商下调了该楼盘7-42楼部分房源的备案价,导致廖先生认购还不到一年的房子,相比降价房源多出了近300万元的价差。
“购房时他们承诺楼盘后续再降价,前期认购者都可以享受,但现在又拒绝我的调价要求。”廖先生称,协商未果后,自己拒绝继续支付首付款,但开发商以认购书约定为由称将扣除他已支付的20万元定金。
开发商曾发出催款函,称不缴纳购房款将没收20万定金。
对此,记者曾多次联系涉事楼盘销售经理何某,均未获回应。6月2日该楼盘销售人员称,廖先生认购的房子已经为他办理了退房退款,目前此事已经解决。但廖先生称仍未收到退款,自己也在催促开发商。
商品房认购不足一年 同户型降价近300万元。
据廖先生介绍,2024年5月,他通过一地产公司销售人员,了解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赤湾汇广场”(现名为“南山1978半岛擎峯二期”)楼盘正在售卖商品房,他说楼盘的部分房源备案价已经下调至7。7万元/平方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打85折销售。
“地产销售人员和楼盘销售一直和我说房价不会再低了,只有这么几套,而且承诺如果后续再次降价,前期认购者都可以享受。”廖先生称,因对方的承诺,2024年5月9日,他在该楼盘的营销中心签订了《深圳市房地产认购书》,认购了该楼盘1栋2单元5301房,认购总价为1354。26万元,并当场支付了定金20万元。
廖先生称,当时自己还没有购房资格,但深圳市正在调整购房政策,新政出台后自己可以获得购房资格,“开发商让我们先交定金,等有了购房资格再签《商品房买卖合同》。”。
此外,廖先生告诉澎湃新闻,双方一直没有通过房地产信息系统进行“一手房预售认购书网签”。
“在认购房源后,开发商就要求我分批支付首付款,要不然不能保留房源,一共支付了131。2622万元,打到了开发商的指定账户。”廖先生称,加上此前缴纳的意向金、定金,一共支付了161。2622万元。
今年2月,廖先生获得了购房资格,本想和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却意外得知该楼盘部分房源大幅降价。他通过“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查询得知,开发商下调了部分房源的备案价,以廖先生认购的1栋2单元01户型为例,此次开发商对7—42楼的01户型(共34套)房源下调了备案价,下调后均价约为6。4万元/平方米,比廖先生2024年购买时的总价相比,平均下调了200多万元,“同样的楼栋,同样的户型,我认购的房源总价是1354万元,超出了7-42楼最低总价近300万元。”。
同一栋楼,同一单元,同一房型,53楼备案价为1582万,7楼为1288万。
发现房源降价后,廖先生多次与该楼盘的项目经理沟通此事,希望开发商按最新的备案价水平及优惠促销方案调整其所认购房源的备案价及认购价,“他们说只是推出低区特价单位,我买的高区不调整,所以不能降价。”。
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涉事楼盘“赤湾汇广场”(现名为“南山1978半岛擎峯二期”)的开发商为深圳市海城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商品房列表信息”中查询看到,该楼盘目前仍处于“在售”状态。
记者搜索备案价看到,廖先生所购买的1栋2单元5301房,套内面积136。57m²;,总售价为15826062元,而同单元的4201房,套内面积相同,总售价为13309285元,与廖先生认购的5301房相差约252万元。
廖先生认为,同楼栋单元、同户型,仅相差9层楼,价格就相差252万元,明显不合理,“这个差价远远超过了周边类似项目的楼层的合理差价,违反了《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的规定。”。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中,在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房时,无正当理由,不得对不同的交易相对人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4月21日,廖先生收到了开发商的催款函,催促廖先生尽快支付剩余购房款47万元,若未能在4月24日前付清房款,则将根据认购书第5条约定,没收其支付的20万定金。
对此,4月25日,廖先生就开发商未通过房地产信息系统签订认购书、实施恶意降价等问题,向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投诉。
5月19日,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回应称,关于开发企业未使用预售款监管账户收取购房款及未通过房地产信息系统签订认购书问题,住建局已立案调查,将对涉嫌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对于廖先生反映开发企业恶意降价、操纵价格及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根据《价格法》、《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议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
廖先生称,自己已经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此事,并获得受理,目前仍在调查中。
针对上述情况,澎湃新闻记者曾多次联系涉事楼盘销售经理何某,均未获回应。廖先生称,在澎湃新闻介入后,何某向他表示公司已有建议处理方案。6月2日该楼盘销售人员称,廖先生认购的房子已经为他办理了退房退款,目前此事已经解决。
但廖先生称,退款仍未到账,“(端午)节前或假期前可以退款,假期间又说节后退款,到现在都没有收到,我也一直在催。”。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70 原标题:购房者称认购商品房不到一年同户型降200多万:销售称已退房退款,相关部门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