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八条”落地一周年 市场生态焕发新气象-78部影片角逐暑期档 能否撑起百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昕怡)“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间,资本市场生态正在焕发新气象。2024年以来,适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创板全面修订监管规则,加强常态化上市公司走访调研,组织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专门培训与新兴产业沙龙。
在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的协同共进下,科创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增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市场生态。
优化全链条监管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科创板始终坚持稳为基调、严字当头,引导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共同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科创板八条”中明确将“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作为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一年以来,科创板不断优化完善制度建设与日常监管,护航科技企业行稳致远。
构建与科创企业特质相匹配的监管体系,是加强全链条监管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上交所完成了《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配套指南近60项公告格式的全面修订。本轮修订聚焦新公司法的制度衔接,围绕公司治理架构优化、“关键少数”约束、投资者保护强化等关键领域,系统性完善科创板监管规则体系。
科创板公司积极落实新规,例如,在推动审计委员会全面“接棒”监事会职能方面,目前已有70余家科创板公司取消监事会设置,着力提升决策与监督效能。
在实现“关键少数”责任链条全覆盖方面,科创板近六成公司在2025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提出有关提升“关键少数”履职能力的务实举措。
在提高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60余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修订公司章程,将临时提案股东持股比例要求由3%大幅降至1%,切实保障中小股东话语权。
此外,“科创板八条”中明确提及的引导创始团队、核心技术骨干等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限、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钩”制度等举措也得到有效落实,为科创企业向内留住创新“大脑”、向外引入资本助力。
例如,“科创板八条”发布后,近30家科创板公司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承诺不减持或延长锁定期,强化与企业发展的长期绑定。
证监会今年5月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新规,明确建立投资期限与锁定期限的“反向挂钩”机制,鼓励私募基金参与科技创新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公司外延式发展。
“走出去”与“引进来” 双向服务助力科创生态优化?。
在强监管之外,上交所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落实“科创板八条”相关要求。
2025年以来,上交所一方面继续做好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工作,实现监管和公司沟通零距离、零障碍;另一方面坚持“三开门”原则,通过沙龙、培训等形式吸引多方市场主体走进上交所,凝聚共建优良市场生态的共识,同时加强“点对点”精准服务,释放科创板有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信号。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上交所已累计走访调研科创板公司近60家,并在收集100余项困难、诉求、建议的基础上,推动政策制定或现场处置了其中70余项。
例如,针对“科创板八条”配套并购重组、再融资新规适用方面的共性问题,上交所走访人员做好现场及时解答并跟进相关个案诉求进展;而对更进一步的如豁免股权激励适用短线交易限制、细化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机制、加大跨境并购支持力度等制度供给需求,走访人员及时收集问题并反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制度研究和规则优化。
在对前期走访调研诉求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上交所先后组织了并购重组和市值管理等专项培训10余场、“硬科硬课”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15期、未来产业沙龙4期,覆盖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通过系列活动,既搭建起产融对接平台,为科创板公司注入多元发展动力,也吸引70余家上市公司、产业链企业、创投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分析师等市场主体走进上交所,凝聚科创生态共建的多方合力。
此外,针对优质企业的创新性需求,上交所通过“一企一策”及时研究形成针对性举措,并动员上交所内部多个业务条线打出服务“组合拳”。
比如,针对个别企业提出的希望支持其与海外投资者开展沟通交流的诉求,上交所在今年5月试点组织了科创板双语业绩说明会,通过提供直播场地、实时双语字幕、线上交流翻译等一条龙支持,实现“拎包办会”、降低企业负担。
同时,上交所借助交易所平台优势,邀请到香港、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超过10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说明会有近2万名投资者在线收看,境内外投资者实时提问超过30条。与此同时,上交所还积极推动相关媒体、个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海外主流社交媒体等多个渠道进行推广宣传,提升双语业绩说明会的影响力和交流质效,积极助推国内外资本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业内普遍预期,站在“科创板八条”实施一周年的新起点,上交所将继续深化制度改革,巩固全链条监管基础,加强与市场各方沟通交流,积极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推动科创板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中发挥更大示范作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科创板八条”落地一周年 市场生态焕发新气象。
截至6月15日19时,今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已达到8。6亿元,据记者统计,今年计划于暑期档上映的影片已达78部,国产和海外大片云集。
长三角电影市场研究中心专家陈丹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暑期档内容丰富,类型齐全,看好今年暑期档最终电影票房超越去年同期(2024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到116。4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6月13日,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3日至6月22日)拉开帷幕,多部国产新片亮相。其中,《酱园弄·悬案》《东极岛》《长安的荔枝》等暑期档国产大片受到广泛关注。
6月14日,《酱园弄·悬案》率先开启点映,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19时,《酱园弄·悬案》综合票房(含预售)已经达到1382万元。该电影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淘票票想看人数高达23万人,在暑期档定档影片中位列前茅。公开信息显示,影片主要出品方数量达到12家,涉及欢喜传媒、猫眼娱乐、中国电影、横店影视4家上市公司。
一位影评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酱园弄·悬案》是今年暑期档较为突出的话题电影,同时也是近两年市场热门的女性题材,该影片女性购票用户占比高达81。7%,“但也要注意,电影分成上下两部上映,作为悬疑电影,中间间隔时间太久可能不利于电影总票房的提升。”!
灯塔专业版预测,《酱园弄·悬案》(电影上部)的最终票房可能在8亿元。
此外,《东极岛》《长安的荔枝》也是今年暑期档的强力角逐者。其中,《东极岛》淘票票想看人数达到17万人,主要出品公司达到7家,包括大麦娱乐(前阿里影业)、光线传媒、中国电影3家上市公司。
《长安的荔枝》则是暑期档为数不多的古装喜剧国产影片。据了解,剧版《长安的荔枝》已于腾讯视频独家播出,而电影版的最终呈现效果也受到原著粉丝们的期待。公开信息显示,《长安的荔枝》淘票票想看人数已达到6万人,主要出品公司达到10家,包括猫眼娱乐、中国儒意、华谊兄弟3家上市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历年电影市场的最大档期,暑期档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全年电影票房数据。
2025年初至今,电影市场中,除春节档上映的大片之外,实现突围的影片寥寥无几。“打破一个行业的困境唯有创新,这是无数次历史经历证明过的。无论是题材、拍摄方法、技术,当前都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过去在电影市场票房非常高的情况下,大家可能都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些。今天的市场恰恰是让从业者静下心来思考,在当下的时代,如何用电影重新赢回年轻观众的心。”大麦娱乐总裁李捷于6月15日出席上影节金爵论坛时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78部影片角逐暑期档 能否撑起百亿元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