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迟重瑞卖房,30年老房16万一平,内部全景曝光,评论全是梗及国补即将重启!
原来,就算自己的家里有“530亿”,也是要出来当“牛马”的。。。。
就在今天中午,“唐僧”迟重瑞的一条卖房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中的迟重瑞还是留着光头,穿着一套板正的西服,说话语气中十足,看着可一点儿也不像73岁的样子,看来“唐僧肉”确实“不会老”。
而这一次他的出镜,就是为了“卖房子”,据说还是98年的老房子,该说不说,这比小编年龄都大了!
不过,搁不住人家房子的位置好啊,毕竟距离故宫仅仅900米,这谁看了不想要。
只是想要是一回事,买不买得起是另一回事!
根据现有的资料,仅仅是他推荐的这一“小套”,均价都在16万一平,一室一厅一卫下来,都要上千万。
但话说回来,这视频一出,评论区清一色的全是“质疑”,要知道,他的老婆可是“女首富”陈丽华,一个坐拥无数家产财产的富婆。
虽然他的“上位”多少饱含着一些以色侍人的狗血,但是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让他出门“抛头露面”去赚这三瓜俩枣的啊。。?。
众所周知,“唐僧”不仅剧里被人惦记,剧外也是一直被人惦记,这个人就是当时的“离婚带仨娃的女富婆”陈丽华。
1999年,靠着“唐僧”这个角色火遍全国的迟重瑞,在当时可是个香饽饽,38岁的他长相俊俏,气质淡泊,中国有谁不认识他的。
而当时49岁的陈丽华,已是北京有名的富婆,据说还是“慈禧”的后裔,手下攥着王府井、长安街等不少核心地段的地产,身家早就过百亿。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朋友聚会上,陈丽华一眼相中了一脸书生气的迟重瑞,从此开始,陈丽华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前两次的求婚,全都被迟重瑞一口回绝了。
直到,陈丽华第三次“砸钱出力”,才让迟重瑞真的“动了心”。
但说实在的,面对陈丽华的“疯狂”,迟重瑞也有些犹豫,毕竟陈丽华比他大11岁,还离异带着三个孩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门般配的婚事。
而且,外界对这段“追求”的过错,全都扔到了迟重瑞身上,说他“图钱,吃软饭”,什么难听说什么。
但是外界不知道的是,这段感情能成,还是源于迟重瑞的母亲。
有次他在外地拍戏的时候,他的母亲突发心梗,生命垂,是陈丽华用私人医疗直升机,把老人接到了北京最好的医院,住进了VIP病房。
甚至还暂停了手头的一个百亿级的房地产项目,整整23天全天候守在医院,像亲女儿一样,端水喂药,擦身按摩,没有一句怨言。
也正是这一幕,彻底击碎了迟重瑞心里最后一丝顾虑。
直到后来母亲临终前拉着两个人的手说:“丽华是好人”两人才终于领证。
而婚后的迟重瑞,做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退出娱乐圈。
由于陈丽华拓展了文化产业,需要懂文化又稳重的人帮忙。
于是迟重瑞开始学做生意,学管理,转行做了商人,后来还被任命为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
这个博物馆,是陈丽华1999年投资2亿建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眼里的";赔钱买卖";。
可奈何陈丽华却坚持要做,她给的理由也很简单“迟先生喜欢,礼物而已”。
而迟重瑞这个馆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每天泡在博物馆里研究紫檀家具,把冷门的紫檀文化做成了小众艺术。
但他们的家庭生活,却有一套独特,甚至令人不太理解的“规矩。
比如,迟重瑞从不叫她“老婆”,公开场合永远称呼“董事长”。
家里吃饭,必须等陈丽华动第一筷。
不过问公司的商业决策,专心打理文化事业。
这“规矩”外人听着别扭,觉得这哪是夫妻?分明是上下级。
可生活是过给自己的,幸不幸福只有他们知道。
不过,他与三个继子女的关系,处的倒挺好,孩子们都亲切地喊他“迟叔”,对他的人品敬佩有加。
而他也从不过多干涉孩子们的事业,但次子赵勇开玩笑说的";光头显富态";,他竟能就这么留了三十年。
照这么看,这一家过得也挺幸福。
但等到2019年的时候,这一家却爆出了一个大新闻。
77岁的陈丽华公开了自己的遗嘱:总值530亿的家产,其中的100亿平均分给四个子女,剩下的230亿,连同那座价值连城的紫檀博物馆,全部留给丈夫迟重瑞。
这消息一出,可还得了,这可是230亿啊,所有人都以为,迟重瑞终于熬出头了,用三十年的隐忍换来了泼天富贵。
结果,面对镜头时,迟重瑞却当众拒绝:“我不需要钱,我只要她身体健康”。
有人说这是聪明,因为没有共同子女,财产最终还是要回到陈家的孩子手里。
但陈丽华看的清楚,也在采访里证实了丈夫的真心:我了解他,他就是这样的人。但这遗嘱不会改,这是我对他三十年陪伴的回报。
看来两人的感情,已经超越了金钱的算计。
所以,最近迟重瑞卖房这事儿,其实也不难理解。
毕竟,陈丽华家族在北京核心地段有大量地产,年收租数十亿,迟重瑞以";房产推荐官";身份出现,多少带着点宣传";自家生意";的性质。
而网友们调侃归调侃,倒也看得明白:";唐僧这是帮家里卖房呢,又不是真为了赚钱。"。
结语
从";唐僧";到";房产推荐官";,从演员到博物馆馆长,迟重瑞的人生看着离奇,但却挺实在。
至于那230亿遗产,也只是这段婚姻的一个“插曲”。
毕竟,能陪你走过三十年风风雨雨的人,比金钱要金贵。
618可算是告一段落,但今年的618很多人却是空手而归!
不是因为钱包没有钱,也不是因为没有东西要买!
而是国补不知为何,莫名其妙的没了!这让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按理说这种活动大家肯定是蜂拥而上,怎么如今却出奇的冷静?
是因为补贴力度不够吗?还是其他原因?
想想去年九月份,政策刚出来那会儿,那叫一个火爆!
国家更是下了血本,今年直接掏出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比去年还多一倍!
那段时间,消费市场真是燃起来了。
全国前五个月,光补贴就发了1。75亿份,带动了上万亿的销售额。
你说这阵仗大不大?大家伙儿都铆足了劲儿,想趁着这波红利,把家里的老物件更新换代一下。
可是,这火刚烧得旺,突然就熄了。
六月刚到,河有些地方先叫停了汽车置换补贴。
接着其他几个省份也赶紧按下暂停键,甚至还有的改成了限量发券,先到先得,手慢无。
这你说老年人咋能抢得过年轻人?也没人替老年人考虑考虑!
还有好多人,本来618正打算去买新空调,结果到商场一问,说好的以旧换新补贴没了!
这夏天来了,你说这空调买还是不买,等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不能提早通知大家,好做个准备?
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这钱花的太快了!
这补贴政策说白了就是国家掏钱给老百姓发福利,但这个钱,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就光到五月底,全国补贴资金已经用掉了1500亿,这可占了全年预算的一半还多!
偏偏又赶上618电商大促,大家都想买这买那,照这个速度,上半年就要花掉大部分的预算。
这不就跟咱们过日子一个道理吗?本来计划好了一个月的生活费,结果半个月就花光了,你还能敞开花吗?
肯定得先勒紧裤腰带,暂停一下,不然下半个月就得喝西北风了。
国家也是一样,得统筹规划,不能一口气把钱都撒完了。
除了钱的问题,这各地情况也不同。有的地方人口多,买车买家电的需求量大,补贴申请量一下子就爆了,资金当然很快见底。
不过要说最让人来气,最影响大家伙儿心情的,就是那些想钻空子的背后黑手。
国家掏钱补贴,本意是让老百姓得实惠,拉动消费。
可偏偏有些人,就打着歪主意,想把这好事儿变成自己捞钱的门道。
有些车企和二手车商偷偷勾结,找个报废车,稍微修修补补,伪装成以旧换新的样子。
然后把新车当成零公里二手车卖,靠着补贴把价格压得很低,这不就扰乱了市场!
别的正经商家卖新车,你用旧车的名义卖新车,还带着补贴,价格能不高出一截吗,这就叫劣币驱逐良币。
甚至还有人短短几个月就赚了上百万!这钱哪儿来的?不就是从国家给老百姓的福利里“抠”出来的吗?
把原本该进咱老百姓兜里的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提款机,你说气不气人?
还有些商家,也玩起了文字游戏。
广告打得震天响,喊着“最低一口价”,等你兴冲冲地跑过去,才发现,没有旧车根本享受不到优惠。
也有那些先悄悄把价格抬高一点,然后“慷慨”地给你补贴,一进一出,最后你发现,其实也没便宜多少,甚至比平时还贵。
不过这时候可别慌,国家早就把这些事儿看在眼里,也想好了对策。
三、四季度,1380亿中央资金将分批下达,地方也会跟上配套资金,也就是说,国补马上就能满血复活了!
而且这次重启,可不是简单的重复旧路,而是带着升级装备来的,就是要堵住那些歪门邪道,确保钱能真正花在刀刃上。
为了防止补贴再进坏人的口袋,这次监管是真真正正地放大招了。
一是各地把补贴规则细化得明明白白。
商品价格怎么算,补贴申请要啥条件,哪些情况不给补贴,写得清清楚楚,让你一目了然,心里有底。
那些想玩文字游戏的商家,这回可没空子可钻了。
二是这次还用上了大数据监测,实时盯着商品价格。
一旦发现哪家店突然涨价,或者价格波动异常,监管部门立刻介入调查。
所以,这次国补重启,既是给咱老百姓发福利,也是给咱们的消费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这。
1380亿可不是个小数目,只要能真正落到实处,那绝对能让咱买到实惠的好东西。
也能带动企业生产,解决就业问题,让整个经济活起来。
这一次,有了这么严格的监管,补贴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让市场更繁荣。
如今再有补贴,咱就不用再担心被套路了,放心大胆地买买买吧!
毕竟,这钱可是国家实实在在给咱们的!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