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D在美国起诉深天马 面板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博弈-特斯拉、蔚来等首次驶入县乡 高
6月16日,据韩媒报道,韩国显示面板巨头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已在美国联邦法院对中国显示器制造商天马微电子(以下简称“深天马”,000050。SZ)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深天马的几款产品侵犯了其移动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以及车载液晶面板的多项专利。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美国法律信息检索网站Justia获悉,6月13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已向天马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出了传票(SUMMONS),传票的附件包括针对每家被告公司的具体传票文件。
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深天马方面,深天马投资者关系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经关注到相关诉讼信息,但尚未收到传票,公司正积极组织团队应对此次诉讼,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无独有偶,三星显示(SDC)此前也曾在美国起诉了另外两家中国面板巨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主要集中在OLED技术领域,甚至涉及折叠屏这些高端应用领域及备受关注的MicroOLED商业纠纷。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中国面板企业也对三星显示发起了多起专利诉讼。不过,根据此前双方透露的消息,京东方和三星正在加强沟通,双方专利互诉的局面或于近期有转机。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两家韩国面板企业发起的专利战的产品领域、技术领域存在一些区别,其类似专利诉讼频发背后是全球显示产业格局重构下的深层次博弈,并将对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车载显示和移动面板被诉侵犯专利?。
LGD声称,天马微电子的移动LCD、OLED面板以及车载液晶面板侵犯了其多项专利。
具体来看,相关起诉书显示,天马微电子被控侵权的7项专利涵盖了从智能手机面板到汽车等多个领域。产品涉及天马为美国汽车公司雪佛兰Traverse供应的11英寸液晶仪表盘和摩托罗拉Edge Plus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
Omdia显示器研究总监谢勤益对记者分析,LGD在美国市场的高端车载显示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包括汽车有机发光二极管和低温多晶硅。天马微电子威胁到LGD在北美汽车市场的客户资源,LG试图借此巩固其在该市场的地位。
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有53%的份额来自中国大陆厂商,其中京东方以18%的整体市占率位居第一,天马微电子以16%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天马微电子还以18%的市占率稳居前装市场首位,出货量同比增长25%。
深天马在今年3月6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在车载显示业务方面,2024年天马微电子面向国际头部整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大幅增长,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0%,得益于产品规格提升、内部降本及业务规模化发展,车载业务毛利显著提升。
深天马还在年报中披露,公司2024年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主屏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受益于客户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相关营收同比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LGD意图打击深天马在其具有市场优势的车载显示领域,并对天马微电子在移动OLED领域的扩张形成压力。
记者梳理深天马的2024年报可以了解到,深天马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占比超过60%;境外市场营收占比略低于40%。
谢勤益表示,LGD已逐步退出LCD生产,专注于OLED,但仍持有相关技术专利,此次诉讼也不排除其通过专利索取授权费的可能性,例如在移动LCD的广视角技术专利方面。
而此前,韩系面板厂三星显示也在美国先后起诉另外两家中国面板巨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多项OLED显示技术专利。
与LGD对深天马起诉不同,三星显示的诉讼则体现为“单点突破”,火力集中在OLED面板的高端核心技术,如折叠屏、像素排列以及被其视为“未来技术”的MicroOLED(用于AR/VR等新型设备)。这也意味着三星旨在巩固其在OLED领域的技术壁垒和领导地位,保护如苹果供应链这样的高价值客户和高端智能设备市场。
中韩显示巨头间专利战频发背后。
韩中显示巨头间专利战近期密集爆发并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显示产业的崛起带来的市场格局逆转与技术突破。
在市场份额上,中国企业在曾经由韩企主导的LCD领域逐渐确立全球产能优势后,如今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OLED领域也取得较大进展。根据谢勤益向记者提供的Omdia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OLED中小尺寸出货量占比达51%,首次超过韩国的49%,而2023年这一比例还是42%对57%,2024年已追至49%对50%,市场地位的逆转让韩国厂商倍感压力。
“在技术上,尽管韩国在OLED新技术如折叠屏、柔性屏整合等方面仍有领先优势,但中国大陆厂商与其技术差距正迅速缩小,因此韩国试图通过专利战在技术层面构筑壁垒,延缓中国大陆厂商的追赶速度。”谢勤益表示,在技术层面,中国大陆面板厂不仅在中低端站稳脚跟,更快速逼近并且在柔性屏、LTPO(用于高端手机的可变刷新率技术)等领域追赶韩国对手,直接动摇韩国企业在显示价值链顶端的利润“堡垒”。
韩国企业手中掌握的核心资产是其累积深厚的显示专利体系(如2011—2020年韩国在全球OLED专利中占比高达43%)也正成为其在面对“份额和价格双重压力”下的反制武器。
谢勤益对记者表示,中国大陆在LCD产能和车载显示领域已全球领先,中韩显示面板领域的竞争正从LCD时代的“产能比拼”升级为OLED时代的“技术壁垒”竞争,战场也延伸至车载、工业等高端特殊应用场景。
在谢勤益看来,韩国厂商针对中国大陆面板厂发起的专利战往往较为耗费时间。从短期来看,专利诉讼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在品牌形象层面会对客户产生一定影响。长期来看,历史案例也表明,海外厂商发起的专利战大多以协商或专利交换、补偿等方式告终,难以真正阻碍中国大陆厂商的发展。中国大陆厂商在产能规模上已居全球第一,车载显示技术更是超越韩国,且全球车企、电子品牌等客户对中国大陆供应链依赖度高,专利战难以形成实质性封锁。
谢勤益强调,韩国厂商的专利战本质上是市场份额被挤压后对中国厂商发起的被动防御,反映出其对中国大陆厂商技术追赶的焦虑,但中国大陆在OLED市场份额、车载显示等领域的突破已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有面板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产能优势与市场根基已难以被逆转。无论法庭的判决如何,全球显示产业已站在一个关键节点,通过这场激烈的知识产权角逐,一个新的、更强调技术原创力和规则主导权的竞争平衡点正在艰难构筑中,并最终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多极、自主而又协作的未来演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LGD在美国起诉深天马 面板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博弈
随着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名单的公布,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品牌正加速进入下沉市场。
6月15日,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启动,这是该活动连续第5年在江苏举办首站活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6月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工信厅通装函〔2025〕219号)(以下简称《通知》),并公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车型目录。
相较于2024年的99款车型,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增加到124款,其中既有首次进入下乡名单的特斯拉、岚图、阿维塔等品牌,也有商用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且车型的价格上限也有所提高,部分车型价格超出30万元。
今年的政策中还提及将推动车网互动技术在乡村地区应用,提升乡村绿色发展水平;落实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等政策,鼓励车企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乡村地区消费等。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告诉记者,中国农村市场购买力的差异较大,此次范围的扩大给农村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政策对于农村需求的支持,有利于引导中高端新能源车企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补能的便利性,反过来促进城镇居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
下乡名单扩容。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以往略有不同。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参与的车型首次突破100款,并且包括蔚来、特斯拉、阿维塔等品牌为首次入选,多家企业均对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予以响应。
以特斯拉为例,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都入选了今年的名单。特斯拉方面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考虑到下沉市场用户对购买特斯拉的需求,公司响应国家政策,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的购车和用车便利。
记者从东风集团方面获悉,公司旗下品牌东风奕派将积极响应各地政策,紧密围绕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比例不高、市场潜力较大的典型县域城市,以县域主会场为枢纽,联动周边乡镇,开展多元化展览与试乘试驾活动,让用户近距离感受产品魅力,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地区的普及与渗透。
除了乘用车外,多个商用车品牌也进入了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名单中,包括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款商用车。
《通知》中还提到,要鼓励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金融、充换电及售后服务等领域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结合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政策工具,定制“购车优惠+用能支持+服务保障”一体化促销方案。
中信证券相关研报认为,在政策支持下,农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提升,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电动物流车、插混车型、燃料电池客车等类型将成为主要增长点。“随着充换电设施的完善和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农村市场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增量市场。”。
首提车网互动。
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另一个特点则是车网互动、“车路云一体化”,加速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乡村居民出行体系。
《通知》中提到,此次活动将推动车网互动技术在乡村地区应用,提升乡村绿色发展水平;与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工作形成协同效应,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
杨菁告诉记者,车网互动是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和电网关系的创新模式,目前城市层面也在做试点,对于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也只是在早期探索阶段。“对于农村市场来说,考虑到V2G充放电设备的成本、车主对于V2G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顾虑,推广的速度可能会慢于城市市场。”。
在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之前,“车路云一体化”仍主要在城市场景中试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报告分析认为,目前“车路云一体化”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投融资模式,且投资、建设、运营主体较为分散,重建轻养问题较为突出。
补能难题待解。
尽管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释放出众多利好,但部分农村消费者仍对补能基础设施、补贴力度等有所顾虑。
居住在东部地区农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所在的村庄仅有十几个充电桩,担心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充电不太方便,“如果新能源汽车充电方便,比燃油车便宜,那在村里会很受欢迎”。另有西部地区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家位于山区,路况不佳,同时担心充电、续航等不能满足需求。
还有部分消费者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大都满足城市消费者休闲需要,对于农村场景的考虑较少。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408。3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89。5万台、交流充电桩218。7万台。从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6万台。
但目前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仍然集中在中东部省市,具体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位列前五,西部地区中仅有四川进入前十。
杨菁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确实需要考虑地域地貌特征。“在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其实并不低。而中西部多山区、北方冬天气温偏低,脱离人口密集的城市,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与补能便利性仍存在一定短板,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渗透率可能需要考虑对插混、增程等技术的推广和补能网络的配套建设。”。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共同发布的《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备案名单》,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共有75个试点县入选。在外界看来,随着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也有望获得助力。
“随着整体的市场结构逐步改善,推动县乡市场消费增长,推动整个公共交通不便的县乡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普及是重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蓝海,对改变中国的消费结构和促进消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特斯拉、蔚来等首次驶入县乡 高端新能源品牌加码下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