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披观察丨宇树机器人概念股:逾三成企业发布ESG相关报告,可持续发展认知待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同框对话。对话结束后进入合影环节,李书福一把将谦让的王兴兴拽回C位,竖拇指笑称:“你是未来的希望。”这一幕引发舆论关注。
据悉,近日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吉利正是领投方之一。
宇树科技旗下产品在蛇年春晚一炮而红,公司在短短数月内跃升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观察宇树科技机器人相关产业链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可以从中发现该行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根据Wind分类,宇树机器人概念共计28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公司发布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为32。14%;7家公司披露了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25%,而披露范围三数据的公司仅有两家。
ESG信披率为32。14%,碳排放披露率为25%。
根据Wind行业分类,截至6月20日,宇树机器人概念共有28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公司披露了ESG相关报告(2篇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为32。14%,低于全行业水平。7家公司披露了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25%,其中仅有两家公司同时披露范围三(产业链和价值链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7。14%。
本识咨询董事长兼创始人黄有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宇树机器人概念板块ESG信披水平较低,反映出该板块企业对其运营所产生影响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他还指出,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ESG信披难点在于信息披露标准缺失、数据收集与验证困难以及商业机密保护要求高。从发展阶段看,该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信披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资料来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报告被命名为ESG报告,但仍有4家公司未进行详细披露:汉威科技(SZ300007)、荣晟环保(SH603165)未披露任何碳数据;曼恩斯特(SZ301325)仅披露了范围二(企业外购能源的间接碳排放)数据,与自身直接相关的范围一(企业自身能源的直接碳排放)数据缺失;景兴纸业(SZ002067)仅披露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未对数据做进一步细化。
记者注意到,范围三碳排放包括15个类别。针对宇树机器人概念板块,主要的范围三碳排放类别包括:类别1——采购商品及服务,指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类别11——售出产品的使用阶段。
6家企业披露可持续供应链议题,仅1家披露科技伦理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去年统计了Wind分类下的“人形机器人”板块,数据显示该板块近三年并未披露可持续供应商认证相关信息。
相比之下,宇树机器人概念股在今年的统计中有了明显提升,28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披露了可持续供应链相关议题。
比如,金发科技(SH600143)在报告中表示,公司构建并持续完善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搭建SRM供应商管理平台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持续赋能供应商在质量体系、ESG等方面的表现,打造可持续供应链。
曼恩斯特通过新供应商的开发和准入以及供应商分级管理等措施打造可持续供应链。
黄有杰认为,宇树机器人产业在可持续供应链建设上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行业。从原材料层面来看,机器人零部件制造依赖稀土金属、铝、钢材及半导体等关键材料。这些材料的开采与精炼过程能耗巨大,碳排放量也高,对生态环境构成显著压力。同时,一旦供应商出现违反环境法规、从事不道德行为的情况,企业将直接面临声誉受损与财务风险。例如,若某机器人企业被曝光其供应商存在不公平对待工人的行为,将极有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批评与抵制,进而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谈及机器人产业,科技伦理议题是绕不开的议题。但记者统计发现,宇树机器人概念股仅有1家披露了相关议题,而且只是成立伦理道德委员会(侧重商业道德)。此外,有3家公司明确表示不涉及科技伦理议题。
在黄有杰看来,科技伦理方面的披露率低,反映出产业对科技伦理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伦理是三大交易所ESG框架中的重要议题,该议题主要关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如何遵循伦理原则,避免对社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机器人产业作为科技前沿领域,其科技伦理问题尤为突出。例如,机器人的决策过程是否透明、是否可能侵犯人类权益、是否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等,都是科技伦理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宇树机器人产业内的企业需要确保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公正性,防止算法偏见、数据滥用等问题。此外,科技伦理还涉及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用户隐私、促进技术公平性等。”黄有杰表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6 原标题:ESG信披观察丨宇树机器人概念股:逾三成企业发布ESG相关报告,可持续发展认知待提升?。
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市场。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超过6500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加速布局港股主题基金,重点瞄准港股消费、科技、创新药等领域,多只港股主题ETF规模较去年底实现翻倍。
不过,近期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一度创下近5年新低,港股后续投资机会究竟如何?
资金加仓港股主题ETF。
近期,大量资金持续借道ETF加仓港股,港股创新药、科技、红利等领域强势“吸金”。
据Choice测算,6月10日以来,截至6月19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为103。26亿元。其中,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为18。19亿元,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净申购额也均在16亿元以上。
随着资金持续涌入,多只ETF份额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19日,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港股通红利ETF、景顺长城港股创新药50ETF等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拉长期限来看,多只港股主题ETF规模较去年底翻倍。其中,截至6月19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从去年底的221。9亿元增至452。71亿元。此外,景顺长城港股科技50ETF规模也从58。1亿元增至133。99亿元,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规模从76。78亿元增至217。29亿元,均跻身百亿级ETF阵营。
从近期新成立的港股主题ETF来看,频现长线资金身影。例如,根据富国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截至6月12日,富国富强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富国富凯价值混合型养老金产品均持有约500万元。
AH溢价指数一度创下近5年新低。
南向资金已成为支撑港股表现的重要力量。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超6500亿元,超去年全年净流入的80%。富国基金表示,南向资金在港股成交占比超40%,定价权持续强化。同时,若AI产业催化兑现或关税问题缓和,外资回流空间可期。
不过,近期恒生AH股溢价指数达到126。91点,创下近5年新低,港股未来行情是否还有持续性也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
“近期投资人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AH股溢价指数回落至近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事实上,以2021年为分界线,驱动AH股溢价变化的因素,以及AH股溢价背后所代表的内核,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当AH股溢价来到区间下沿的时候,对市场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广发证券分析师刘晨明认为,以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AH股的溢价率有望进一步收敛,未来也可能出现更多港股溢价于A股的标的。但回到当下,随着市场情绪有所转弱、波动区间收窄,AH股溢价率的变化或更多以板块和个股的形式呈现。
在格林基金总经理助理郑中华看来,虽然AH股溢价显著收窄,但这种现象更多归结于价值回归而非短期的资金博弈,港股目前并不存在显著的过热风险。
据兴业证券测算,历史上,港股与A股的流动性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多数港股公司相较其A股存在折价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随着资金对港股市场重新关注,带动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迎来趋势性收窄,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已在近期追平沪深300。
机构看好港股后市。
当前基金公司持续加大对港股的布局力度,密集发行港股细分主题指数基金。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广发中证港股通汽车ETF联接基金、招商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联接基金、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等正在发行。此外,6月以来,已有超10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包括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嘉实恒生消费ETF等。
谈及港股市场后续投资机会,汇丰晋信海外权益投资部副总监许廷全认为,南向资金的其中部分来自保险、养老等投资周期较长的资金,在高红利需求的驱动下,长期仍将吸引一定的资金流入,相关板块若回到具吸引力的估值位置,亦考虑进行增持。未来港股上涨空间仍是存在的,盈利下调的周期已经逐步结束,在政策刺激的带动下,整体行业的盈利有机会出现改善。美元走弱将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当前主要互联网龙头的估值水平相较海外科技巨头位于平均数之下,过往压制估值的因素或有所改善。
“对于香港市场未来几年的走势,我们认为,除了经济基本面之外,最大的驱动因素在于这个市场未来几年持续的潜在资金净流入。”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李剑锋说。
在李剑锋看来,作为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之一,香港市场定价的锚,是仍处在较高水平的海外利率水平。这对于部分资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无论是香港的成长资产,还是红利资产,性价比都相当有竞争力,资金未来有望持续通过港股通这一渠道配置香港市场,成为香港权益市场未来几年最重要的驱动力。这种资金净流入的情况,有望让港股估值持续抬升,也会让市场的表现更少受宏观因素影响,让基本面优秀的个股回归基本面驱动。
作者:赵明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6 原标题:超6500亿元!资金持续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