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鼎达:一季度营业成本增加,未收到深创投、红土智能最新减持进展告知函 ,林明智—
6月28日,骏鼎达(301538)披露,公司接待了金信基金、国泰基金等11家机构的特定对象调研,董事、董事会秘书刘亚琴参与接待。
在调研中,骏鼎达董秘刘亚琴表示:“2019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连续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均约为25%。”!
2024年,营业收入达8。65亿元,同比增长34。30%;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26。01%。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39。00%;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3。24%。
刘亚琴指出,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比例较大的主要系汽车行业及通讯电子行业,其中来自汽车行业客户的营业收入增长 42。51%,来自通讯电子行业客户的营业收入增长40。63%。
对于一季度毛利率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刘亚琴介绍:主要系今年一季度营业成本增加,具体原因包括:营业收入增加营业成本同比增加、材料成本变动、2024年投入的苏州骏鼎达和墨西哥捷卡富产能爬坡、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等。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毛利率39。63%,同比降近10个百分点。
据悉,公司主要耗用的原材料为石油化工制品:树脂材料、复丝和铜材相关产品:金属丝等,材料成本受上游石油及铜价的影响,2024 年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63。83%。
刘亚琴指出,墨西哥子公司处于产能爬坡期,暂无单丝生产;摩洛哥子公司尚未完成注册,预计投资不超1亿元,公司还将评估在东南亚布局可行性。
有机构提问股东减持进展。刘亚琴指出:“截至目前,公司未收到相应股东的最新的减持进展告知函。”。
骏鼎达(301538)4月2日晚间公告,公司股东红土智能及其关联股东深创投合计持有公司6。25%股份,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3%)。
来源:读创财经?。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骏鼎达:一季度营业成本增加,未收到深创投、红土智能最新减持进展告知函。
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整机库,各种新型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整齐排列,研发中心展示区域展示着公司研发的各种核心零部件以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凝结了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明智的智慧与心血。
30多年来,林明智深耕工程机械产品与技术开发领域,带领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关。
进入柳工之初,林明智被安排到设计科。他潜心学习结构件、传动系统等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查资料、读文献,直到找到答案为止。日复一日,他熟知工程机械的各类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为涉足整车设计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1989年,林明智带领团队开展新型侧卸装载机的研发。“在隧道施工时,传统正铲装载机常受到空间环境制约而不便操作。侧卸装载机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施工效率。”林明智介绍,那时,国内几乎没有自主研发的侧卸装载机,研发团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林明智鼓励团队成员。凭着一股冲劲和不服输的劲头,他带领团队开展生产试验,比对试验数据,不断改进设计。终于,他们研发出新型侧卸装载机,创新开发了工程机械新功能,让隧道施工更便捷,也让柳工在行业中实现技术领先。
“需求是推动创新的强大动力。”林明智说,“我们要为客户着想,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研发产品的重要参考。”随着客户对工程机械的驾驶舒适性提出更高要求,林明智积极参与到“为装载机装空调”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设计,为客户提供更好体验。他通过改进结构和优化工艺,提升工程机械的防尘功能,充分保障驾驶员健康。
“技术创新无止境。我们要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用产品实力说话,不断提高公司的全球竞争力。”林明智说。
哪里有需要,林明智就到哪里去。2020年,针对高原铁路建设需要,他带领研发团队第一时间启动高原电动装载机研发项目。经过不断摸索试验,团队累计优化80余个部件和系统方案、审核2700余份图纸,仅用7个月便开发出适应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环境的高原电动装载机。
近年来,在林明智的推动下,柳工研发团队在材料、电控、遥控、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引领行业技术新风尚。“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我将保持学习,深入研究,带领研发团队开展更多技术创新。”林明智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林明智—— 深耕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