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金控出手,九台农商银行拟申请港股退市,H股要约价0.7港元-今夜!史诗级,外
继锦州银行港股退市后,又一家中小银行拟申请港股退市。
7月3日晚间,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九台农商银行联合发布公告称,中金公司将代表吉林金控就收购九台农商银行所有已发行H股、内资股作出自愿有条件全面现金要约,H股要约价为每股H股0。70港元,内资股要约价为每股内资股人民币0。63元。
九台农商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其中包括股东于临时股东大会上批准退市及独立H股股东于H股类别股东大会上批准退市)后,该行将根据上市规则申请退市。
来源:九台农商银行公告。
吉林金控作出有条件全面要约。
公告称,内资股要约须待H股要约在所有方面成为或被宣布为无条件后,方可作实、此条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可豁免。假设要约获全数接纳,吉林金控根据要约应付的总现金代价将约为6。77亿港元(就H股要约而言)及人民币25。88亿元(就内资股要约而言)。
自2025年3月12日至今,九台农商银行H股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公告披露,吉林金控将不会提高要约价,且不保留如此行事的权利。0。70港元/H股的要约价较最后交易日所报收市价的0。41港元/H股、最后交易日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的约0。44港元/H股、最后交易日前6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的约0。49港元/H股、最后交易日前9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的约0。64港元/H股分别溢价约70。73%、60。86%、42。93%、8。82%,较2024年6月末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折让约80。16%。
据介绍,吉林省财政厅是要约人吉林金控的控股股东,截至7月3日,直接及间接持有吉林金控约96。82%股份。剩余股份由一家国有企业长发金融控股(长春)有限公司持有。
缘何退市?
九台农商银行前身是九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8年12月,改制为东北首家农商银行。2017年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继重庆农商银行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二家农商银行。
上市8年多,九台农商银行为何退市?
公告称,今年1月2日至3月11日,恒生指数上升21。19%,恒生内地银行指数上升14。59%。但同期九台农商银行股价下跌,累计跌幅为6。82%,其平均每日成交量仅占已发行H股总数的0。13%。九台农商银行表示,这反映出投资者信心下降。
“本行从股权市场有效集资的能力极为有限,目前的上市地位不再为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H股的成交量亦一直低迷。要约实施后,H股将从联交所退市,有利于节省与合规事务及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并为业务调整留出空间。本行也能够将用于维持上市地位的相关资源重新分配至本行的业务运营。”九台农商银行称。
近年来,九台农商银行财务表现每况愈下。公告显示,该行认为若能以私人公司身份视实际情况所需,对其业务、架构及方向进行策略性调整,将更有利于该行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九台农商银行尚未发布2024年年报。不过在7月3日,该行披露一则公告称,预期集团(九台农商行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7亿元—19亿元。
九台农商银行解释,主要是因为主动实施减费让利措施,导致利息收入同比有所减少;同时,部分行业及客户持续承压,通过实施更严格审慎的资产风险分类,对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相应加大拨备计提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吉林金控出手,九台农商银行拟申请港股退市,H股要约价0。7港元
【导读】7月5日晚间,你们点外卖了吗?
7月5日晚间,阿里、美团上演了外卖大战!
外卖大战。
7月5日晚间,泰勒不断从各大社交媒体看到消息,阿里、美团两大平台放出了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其中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的外卖券。
甚至部分外卖还能“零元购”。
至此,7月5日晚上的外卖大战正式开启。
泰勒亲自试了一下,一杯最常见的瑞幸美式咖啡,在红包券的加持下,美团、阿里平台购买仅分别需要2。2元和4。2元,且不需要配送费。
一个肯德基的香辣鸡腿堡外卖价格仅需要不到10元,优惠20元。
麦当劳一份双层鳕鱼汉堡套餐,平时需要超40元,7月5日晚间仅需要支付28元。
随着优惠券的发放,不断有用户涌入阿里、美团两大平台下单,导致美团一度出现宕机。网友反映美团外卖点餐页面卡顿、优惠券使用异常,多次重试仍无法下单。
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7月5日下午6点前后,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美团App小范围地区用户出现了短时服务异常,现已全面恢复,大家可以正常下单。在此期间部分受影响用户的优惠券,可延续至次日继续使用。此外,针对部分受系统影响短暂出现接单异常的商家,“我们将进行回溯,确保商家评分及后续排名等不受影响”。
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当晚20时45分,美团内网曾显示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1亿单。
为何突发外卖大战?
7月5日的外卖大战,可能源于阿里宣布下场加入外卖补贴引发。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同时上线店铺、商品、配送补贴及免佣减佣等措施,促进商家生意增长。
有消息称,7月5日是阿里外卖的冲单日,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团,预计9000万到1亿单。另外,阿里外卖的目标是2到3个月后,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
而为了阻击阿里,美团也上线了大量的外卖优惠券。
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构建了三种竞争情形,以评估外卖配送和即时零售市场的未来格局。
情形一(基准情形):假设美团成功捍卫市场份额领先地位。
基于用户忠诚度、配送网络优势和在低线城市的强势地位,美团将与阿里、京东形成5。5!3。5!1的市场格局。在此情形下,美团将牺牲短期盈利能力,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的EBITDA单价分别降至0。7元和0元,但长期有望恢复至1。0元水平。
情形二:预设阿里巴巴通过持续500亿元投资获得重大市场份额。
凭借淘宝即时商务与饿了么整合后的协同效应,以及淘宝平台2倍于美团和京东的日活用户优势,双方将形成4。5!4。5!1的双寡头格局,京东仍为第三名。
情形三:假设京东凭借商户覆盖改善和15万全职骑手的投入,实现5!3!2的三方竞争格局。京东的外卖业务EBITDA单价将从2025年的-6。2元改善至长期的0。5元。
高盛分析认为,此轮外卖价格战的根本目标并非外卖业务本身的盈利,而是通过高频次的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高盛预计,将外卖亏损视为营销支出的长期投资策略,将在2025年至2026年上半年给各平台带来近期阵痛,但可能在中期带来营销效率提升。
长期来看,随着竞争正常化,阿里巴巴和京东有望将用户获取营销支出重新配置至外卖补贴,在2027年实现适度盈利或盈亏平衡,从而提升GMV利润率。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今夜!史诗级,外卖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