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冲高回落,明天7月10日星期四股市怎么走?-食色双萧条,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今天股市冲高回落,收盘时三大股指涨跌不一,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下跌,创业板指数上涨,微盘股领跌,个股跌多涨少,成交量放大至1。5万亿元以上。
昨日涨停、托育概念是今天的强势概念。
一、今日行情回顾?。
今天三大股指涨跌互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了0。13%,深证成指下跌了0。06%,创业板指数上涨了0。16%,总的成交量比昨天增加,共成交了1527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0亿元左右。
有3366只股票下跌,有1882只股票上涨,61只股票涨停,6只股票跌停。
涨幅居前的板块是:昨日涨停、托育概念、其他金融、短剧概念、文体传媒。
跌幅居前的板块是:保险、有色锌、NPU、铰链、HBM概念、ISP概念、钴镍、Chiplet概念。
二、行情分析。
今天股市冲高回落,尾市上证指数收了一根上影线14个点、下影线2个点、实体5个点的小阴线,从上证指数的日K线图上来看,股指呈上升趋势,今天下跌调整。
今天上证指数曾冲高至3512点,下午2点左右开始跳水下跌,尾市收盘在3493点,没能站在3500点这个阻力位的上方,今天银行板块是很努力了,多家银行股票再创新高,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让股指站到3500点上方收盘。
由于今天股市冲高回落并且成交量增加,单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说,接下来股指进行调整的概率很大,我觉得这种调整有可能是以震荡的方式进行,调整的幅度不一定大。
对于明天的股市行情,我看震荡调整,尾市收绿盘。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按照自己的见解进行自主决策。
信源:“大智慧”股票交易平台,实时行情、信息。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天聊个很严峻的问题,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全民生命力衰减的早衰潮。对食欲、色欲的衰退,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正在让年纪轻轻的年轻人,变成年纪轻轻的老年人。
现在有一个恐怖的现象,做餐饮的人说,大家都不来店里吃饭了,菜市场摆摊的人说,大家都不来买菜了,做外卖的人又说,大家都不点外卖了。
一二线城市的老板感觉,大城市的人好像都回老家了,而老家又冷清得像鬼一样。所以大家在吃什么喝什么?
今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22773亿元,平均每人花了1600多元。看着不错,但如果你理解了这个数字背后隐含的信息,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件让人心头一紧的事情。
这五个月,相比去年,只增长了5%,看着也不错,但这是近十年中,除2020年和2022年口罩之外的最低值。2023年,国内餐饮同期增长了22。6%,2024年,同期增长了8。4%。5%的增速,很可能说明,餐饮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今年才开始的,而是从2024年一季度就已经开始,全国餐饮增速迅速下降,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率先进入了负增长。餐厅在关门,消费者餐饮频次在下降,客单价在下滑。
2024年没有口罩,关门的餐厅,却比口罩三年,甚至过去十年都多。足足近300万家,如果每家的门脸宽两米,把他们连起来,能从北京排到广州来回4次。
现在餐饮从业者最需要担心的其实还不是竞争,而是国人对美食日益下滑的追求。2024年全国人均下馆子的花费已经从2023年的42。6元,下滑到了39。8元,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只要下过馆子,或者开过餐厅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显然,大家对吃的不追求了。你自己应该也有感觉,以前30元的饭,眼睛眨都不眨,现在19。9元的外卖,都得犹豫半晌。
这种情况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消费者追求质价比来解释。《孟子·告子》有言“食色,性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本性,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与需求。而对美食丧失追求,代表的是全民的生命力在集体下滑,结果就是,食萧条滚滚而来。
如果说吃的退守还能用省钱来解释,那色的消退就指向了更深的矛盾。
璐哥之前发过一个视频,说的是男性武器附魔药物销量大跌。2024年,上市药企白云山的金戈,也就是枸橼酸西地那非,去年足足少卖了1300多万片,从2023年的卖1亿片,大幅降到了8700多万片,降幅超过10%。
虽然的确有更便宜竞品冲击的原因,但你始终都没法回避,国人的涩涩频率在下降。
这是国内乳胶防护装备的数据,2023年卖了188亿元,而到了2024年,只剩下了156亿元。足足下滑了17%。
中老年人在无性的边缘徘徊,而本该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平时嘴上巫妖王,一到正事儿,一个个化身贞洁烈女、贞节烈男。2022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发起了《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年轻人的性活跃度呈严重下降趋势,超过一半的95后私生活频率低于每周一次,甚至还不如80后。
有些人可能觉得是因为年轻人单身多,找不到对象,但实际情况是,不光是单身的,就是有对象的,甚至结了婚的,都在无性的边缘挣扎。有1/5的情侣和夫妻,已经提早过上了无性生活,躺在被窝里就吃“对食儿”,各玩各的手机。剩下的4/5,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凑合过。
大家觉得,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衰老的?是皱纹爬上眼角,还是体能开始衰减。
都不是,而是当一个人对美食失去兴致,对情爱失去渴求。而等到这两个问题,同时出现,那就是生命力的衰减,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食色的双萎靡,或者说是低欲望社会。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测试服——日本。
在经历过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同样进入低欲望社会。按照一些机构的调查,30年中,日本18-34岁的年轻人,有对象的年轻人长期不到3成。东京街头遍地是背着双肩包的独身中年。
结果就是,结婚率和生育率自由落体,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开始出现。2009年日本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幼儿园倒闭得比养老院还快。而结婚对数也在2023年正式跌破50万对,是1933年以来的首次。
连锁反应的第一站就是房产信仰崩塌,1983年-2008年这25年间,日本40岁以下成年人买房比例从42。2%降到28。4%,30岁以下的年轻人购房比例则从17。9%降至7。5%,降幅约为10%。当时,大阪郊区楼盘的野草长得比人还高。
这种全民低欲望也直接让经济萎靡,餐饮、KTV、酒吧等等依赖于暧昧的经济场景先横尸遍野,然后社会需求整体收缩。1991—2022年,日本的经济增速均值仅仅只剩0。7%,不到以前的零头。1991-2012年,日本的CPI,也就是物价指数均值也仅仅只有0。25%,国家陷入长期通缩。
而最绝望的是政策集体失灵,1999年日本把利率降到零,2001年又开启量化宽松,疯狂印钞,结果企业和居民反而加速还债,消灭新增的货币。这就像你给垂死的病人注射强心针,结果病人哀莫大于心死,自己拔了针头。
毕竟,GDP跌了还能拉回来,但人要是连吃喝恋爱的欲望都没了,你就再有精密的刺激手段,也很难扭转局面。
我们现在经历的一切,确实在很多地方像日本,但究竟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我们跟日本不同的一点是,日本社会的低欲望是主动的,而我们是被动的。我们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受限于收入、时间、工作强度等等因素,欲望被动收缩。
如果接下来能解决这些问题,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日本的压力型复苏道路。
这一次,你看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