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H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大单-AI眼镜赛道火热 新品迭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获悉,近日,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和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根据该项目的比选公告,本次采购的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最终中选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显示,本次采购招标落地是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

  有望“上岗”工业场景。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公开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汽车般普及。

  据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有限公司(GGII)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近380亿元,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2024年的0。4万台左右增长至2030年的27。1万台。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选手,出货量行业领先,二者的产品矩阵各有特色。

  目前,智元机器人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数千台。7月9日,智元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启了“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直播”,向公众呈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稳定作业能力。具身智能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

  宇树科技以四足机器人起家,于2023年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H1,即春晚“扭秧歌”的同款。此后,宇树科技发布了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G1,即以拳击、舞蹈爆火出圈的同款。

  据悉,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近期,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提出“碳硅融合”的概念,即通过AI技术让硅基生命(机器人)与碳基生命(人类)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体系。

  此前,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已在中国移动的电力、矿业客户中试水。例如,在电力巡检场景中,宇树的四足机器人通过5G实时回传数据,结合中国移动的云平台进行分析,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多位受访人形机器人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距离大规模在工业场景中“上岗”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商业引流、娱乐、科研教育等领域已经展现出应用潜力。

  多元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众多机器人企业正在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实现多元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商业化进程。机器人赛道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在北京智源大会上,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近期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租赁市场非常火爆,这说明人形机器人已经带来了一定的产业价值。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参加表演、格斗比赛也不光停留在展示层面,本身也产生了一部分商业价值。

  在他看来,当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个足够智能的家用机器人既可以跳舞、参加格斗比赛,也能完成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等日常任务。

  在此背景下,智元机器人积极拓展灵犀X2在康养陪伴场景中的应用。美团联合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方案;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与“药师帮”平台强强联手推动人形机器人“接管”药房全流程。这场技术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背后,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正加速形成。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大单。

  “看一下支付”“是智能助手,更是生活搭子”……近段时间,灵伴科技、小米、大朋VR等厂商不断推出新品AI眼镜,且在功能和适用场景上不断迭代。业界认为,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随着软硬件不断升级以及生态瓶颈的突破,未来3至5年有望迎来产量突破的拐点。

  新品频发?。

  6月17日,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灵伴科技”)联合支付宝上线全球首个智能眼镜支付方案。灵伴科技研制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内置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用户便捷支付。

  据悉,未来双方还将进一步拓展更多便民生活服务。例如,驾车驶离停车场时快速“看一下”即可缴费;语音快速完成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生活缴费;以及语音打车、点餐等出行相关支付场景,还可随时将用户的购买需求加入日程提醒。

  Rokid Glasses是灵伴科技与蓝思科技联合开发的AI+AR眼镜,近期正式下线并上市。“智能眼镜支付只是未来智能支付生态的一个开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支付终端。”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表示。

  记者注意到,近来,AI眼镜新品频发,且在功能和适用场景上不断迭代。在提词、拍摄、物体识别、实时翻译、导航、健康监测等功能基础上纷纷增加支付、直播等功能,以期更好融入日常生活。

  6月26日,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小米首款AI眼镜,起售价1999元。雷军表示,小米AI眼镜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款机身40克的AI眼镜除了支持拍摄、视频通话、直播、耳机、语音问答导航外,也具备扫码支付等功能。

  6月30日,乐相科技有限公司(大朋VR)预发布全新智能穿戴产品——DPVR AI Glasses,其被定义为“是智能助手,更是生活搭子”。DPVR AI Glasses基于百度智能云平台,整合了最新一代DeepSeek大模型技术打造智能交互能力。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49。4万台,同比增长116。1%。

  产业链扩围。

  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其中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216。5万台,同比增长178。4%;AR/VR设备出货量预计74。2万台,同比增长38。1%。

  “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看好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AI创新周期的机会,AR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眼镜终极形态。”国金证券在研报中建议,持续关注AI眼镜板块,核心关注产业链组装代工、芯片、光学显示环节。

  事实上,在AI眼镜新品不断推出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博士眼镜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已与业内头部智能眼镜厂商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界环、李未可等智能眼镜品牌达成业务合作。

  沃特股份表示,公司特种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智能眼镜结构件和精密电子部件,以满足客户眼镜轻量化和精密化需求。

  豪鹏科技透露,公司始终专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制造,在AI智能穿戴领域已形成完善布局,产品覆盖AI/AR/VR眼镜、AI耳机等多类AI+智能终端,并与众多头部品牌客户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

  卓胜微表示,公司的射频前端芯片和模组、WIFI连接模组、蓝牙前端模组等产品可应用于AI眼镜等智能穿戴领域。

  星宸科技也表示,公司有智能眼镜客户下半年将推出终端产品。目前公司和各类智能眼镜厂商处于合作推进阶段。

  瓶颈待突破!

  业界认为,虽然AI眼镜行业增速显著,但真正的普及仍需突破续航、交互和生态瓶颈。未来3至5年,随着芯片优化、云端协同及差异化场景落地,AI眼镜有望迎来消费拐点。

  “AI拍摄眼镜已经是进入大众视野的消费级产品,全球销量尚未大幅突破,国内未能放量的核心原因是软硬件能力匹配不足、核心玩家产品仍在研发。”信达证券在研报中称。

  信达证券同时强调,智能眼镜是一个头部公司纷纷入场的生意,未来软硬件能力提升、AI交互能力提升具备较高的确定性。当前阶段,产品做减法反而有利于快速打开垂类市场。

  IDC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认为,2025年对于中国AR/VR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市场在连续两年的持续下滑后,在轻量级眼镜的发展下终于迎来新的增长窗口。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厂商格局瞬息万变,如何在关键时期做好前瞻性的产品规划、紧跟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将是AR/VR厂商能否在初期拿下关键市场份额的决胜因素。

  IDC在分析报告中称,智能眼镜市场将更多向传统眼镜渠道拓展,AR/VR眼镜市场主力将转向轻量级眼镜,专业级眼镜将深耕细分市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AI眼镜赛道火热 新品迭代加速。

相关文章

亿和控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 拟每股派息0.02港元

亿和控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 拟每股派息0.02港元

        中证智能财讯亿和控股(00838)4月23日披露2024年度报告...

美团首次披露:进攻

美团首次披露:进攻

     3月21日晚间,美团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4年全年,美团营收337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

浙银理财完成工商登记 注册资本20亿元

浙银理财完成工商登记 注册资本20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坤)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浙银理财已于近日完成工商登记,法定代表人为武国元,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非银行金融业务。股东信息显示,该公...

小米SU7被曝过坑时发生断轴 官方回应

小米SU7被曝过坑时发生断轴 官方回应

        财联社2月9日讯,近日,有消息称有车主驾驶小米SU7驶过坑洼路段...

世茂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所需的大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

世茂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所需的大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

        2月24日,世茂集团(00813.HK)发布公告,境外债务重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