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A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透视“风光储”财报:风电、储能“回春” 光伏还在“挣扎”

3个月前 (05-01)今日A股公司股市行情13

  大热的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近些年来遭遇产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各条赛道呈现出不同的业绩冷热现象。

  2024年,A股风电、储能公司整体维持着盈利状态,光伏公司就陷入了困境。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风电、储能公司业绩“回春”,光伏公司则分化加剧。

  整体来看,风电、光伏以及储能行业需求前景依然被业内看好,但产业链价格波动、海外市场需求等因素,正在影响风电、光伏以及储能公司业绩的走势。

  风机价格回升厂商整体业绩回暖

  从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风电行业整体表现回暖,部分厂商的业绩甚至超出预期。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4年,23家A股风电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51.53亿元、13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下滑12.70%。虽然净利润整体同比下滑,但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不少风电企业单季度盈利表现明显回升。这得益于下游风机价格企稳,整体投标均价回升。

  延续这一影响因素,2025年第一季度,上述23家A股风电公司合计取得475.75亿元的营收和42.2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其营收和净利润整体数据都呈现增长的局面。这其中,部分头部整机厂商净利润增速强劲。

  财报显示,金风科技(002202.SZ)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71亿元,同比增长35.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亿元,同比增长70.84%。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金风科技第一季度业绩的高增长,得益于风机出货高增,费用率大幅降低,以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高增所致。并且,由于国内风机价格持续向好以及海外出货占比的提升,这也进一步驱动该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根据华泰证券的统计,截至2025年3月底,金风科技在手订单为51.09GW,同比增长51.81%。并且考虑到下游需求高景气,该机构上调金风科技的风机出货预期。值得一提的是,海外高溢价市场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亦是相对突出——2024年,金风科技海外销售毛利率为14%,远高于国内。

  事实上,风机价格回升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使得风电整机厂商的业绩得到修复,这也包括亏损的电气风电(688660.SH)。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38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5亿元,同比减亏38.27%。与此同时,在一季度,该公司亏损继续收窄,实现净利润为-1.87亿元。

  在4月28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电气风电管理层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虽然交付量同比增加,但交付量和营业收入规模仍较小导致续亏。而对于如何提升后续的盈利能力,该公司表示其中一项措施便是,通过优化订单结构,提高盈利性较好的海上和海外订单体量。

  不过,也有头部风电企业属于例外。

  近日,三一重能(688349.SH)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份亏损的季报——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增长、利润下滑,亏损约1.91亿元,而其2024年同期则盈利2.66亿元。东吴证券认为,今年一季度,三一重能风机毛利率偏低,其原因之一便是,报告期内该公司部分出货为2024年的库存产品,未享受到供应链降本带来的成本改善,并且其部分交付10MW风机订单为低价订单。

  回顾风电行业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有业内人士称“旺季提前”,多数风电企业一季度的出货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这其中,不少企业海外项目交付量大幅提升。

  “2024年底以来下游需求拉动产业链排产提升,叶片、大铸件、塔桩等环节价格持续上涨,整机中标价格企稳回升,风电产业链有望盈利修复。”浙商证券分析指出,国内一季度以来风电装机节奏加快,“2025年风电装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光伏量升价减的困境还在延续

  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下游装机需求持续刷新历史新高,但光伏主要制造环节却遭遇大面积亏损。

  反映到财报上,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10家A股光伏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38万亿元,同比减少17.96%;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63亿元,同比减少100.25%。

  而糟糕的盈利状况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上述110家A股光伏公司今年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91.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约47.44亿元。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光伏行业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的整体规模均大幅缩水。

  亏损,成了2024年以及2025年度不少光伏公司的主要关键词。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2024年,共计46家A股光伏公司净利润为负,尤其以一体化龙头为代表,TCL中环(002129.SZ)、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亏损位居行业前三,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18亿元、-86.18亿元、-70.39亿元。相对应的,阳光电源(300274.SZ)、三峡能源(600905.SH)、北方华创(002371.SZ)净利润领跑,分别为110.36亿元、61.11亿元、56.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包含储能业务的光伏公司在当前表现出了不俗的业绩增长韧性。除了阳光电源外,阿特斯因储能业务的爆发,助推其2024年净利润达22.47亿元,盈利能力较其他光伏组件公司表现更为突出。光伏逆变器公司同样延续盈利趋势,德业股份(605117.SH)、锦浪科技(300763.SZ)、禾望电气(603063.SH)、上能电气(300827.SZ)等均实现盈利。

  除此之外,光伏设备、辅材企业也都是2024年的“利润赢家”。例如,光伏设备公司捷佳伟创(300724.SZ)、晶盛机电(300316.SZ)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7.64亿元、25.10亿元;光伏胶膜公司福斯特(603806.SH)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8亿元;光伏玻璃和光伏支架代表企业福莱特(601865.SH)、中信博(688408.SH)去年净利润分别为10.07亿元、6.32亿元。

  A股光伏公司2024年的业绩呈现“主材亏损”,“设备、辅材、终端盈利”以及“光伏协同公司更具周期抗压性”的特点。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这样的特征几乎得到了延续。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企业在本报告期内几乎“全军覆没”,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通威股份等头部组件企业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损83.77亿元。这其中,晶科能源2024年维持了近1亿元的净利润,但今年一季度却亏损13.90亿元。而隆基绿能虽然今年一季度亏损约14亿元,但较2024年同期有所减亏。

  实际上,从下游需求上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实则呈现出增长势头——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3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59.71GW,同比上升30.5%,其中3月单月光伏新增装机达20.24GW,同比大增。

  然而,光伏主材价格却依然低迷。根据行业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今年1月至3月,虽然国内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价格较2024年度均有所提升,但对比2024年第一季度,其价格差距仍然较大。例如,以N型TOPCon组件价格为例,截至2025年3月底,国内成交均价为0.75元/W,而在2024年同期,这一数字为0.95元/W。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随着光伏主材价格逐渐回升,部分龙头企业仍然寄希望于在今年实现盈亏平衡。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4月30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能否扭亏与行业形势关联比较大,公司目标到今年三季度回到盈亏平衡线。

  整体来看,产能出清快慢是目前光伏企业能否重回增长通道的最大影响因素。

  “抢装潮”致储能行业利润“回春”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影响下,储能企业2024年整体业绩受到波及。但在今年一季度,多家储能公司盈利能力出现好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21家A股覆盖储能业务的上市企业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及利润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这21家企业出现了结构性的“量增利减”现象——总营收合计6821亿元,比2023年全年减少了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745.41亿元,同比去年减少了21.4%。

  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这21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1580.73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33亿元,同比增长34%。

  但需指出的是,储能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以第一季度为例,受益于储能业务的高增长,宁德时代(300750.SZ)、阳光电源、亿纬锂能(300014.SZ)等头部企业报告期内的净利润均呈现明显增长,但也瓜分了储能行业的大部分订单和利润。

  “最近这两个月,大家都反映(储能)电池很难买了。头部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都反映,他们储能电池产能已经非常饱满。甚至一些下游客户买电池要交预付款了。”某券商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也反映在亿纬锂能的财报上,自2024年起,储能电池板块营收占比就在快速提升,今年更有超越动力电池的势头。储能业务的增长,也一定程度让公司免于整体业绩下滑,成为其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而对于二线的电池厂而言,则难以享有头部企业的红利。鹏辉能源(300438.SZ)和南都电源(300068.SZ)作为A股二线电池厂的代表,2025年一季度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事实上,储能行业正在经历变革,过去几年的结构性蓝海开始退潮。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储能装机市场之一,也是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一直以来,驱动中国储能企业出货规模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因分别是,国内的新能源配储政策和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

  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37.9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7.1%,同比增长59.9%。

  与此同时,储能企业往往将国内市场视为出货规模的增长量,而将海外市场视为利润池。这是因为,国内受到政策性配储的促进,价格竞争愈加激烈,而优质产品在海外市场则具有一定的溢价能力。

  然而,随着新能源电站并网与配储松绑,以及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后续政策动向存在不确定性,这样两手抓的打法已然出现了变化。

  “短期之内,产能拉满,但价格很低。”一家储能企业的负责人此前告诉记者。这句话的背景是,以136号文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政策,已经划下一道时间分割线——在5月31日前并网的项目仍旧保持前期电价政策,而后并网的新能源电站采用新的机制电价模式。由于对未来电价走势的不确定性,电站的投资回报率需重新估算,这也诱发了5月31日前的一轮新能源电站抢装潮,除了光伏、风电项目,对储能设备的需求也迅速放量。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依赖政策驱动的强制配储需求骤降,会加速行业内的低质边缘企业淘汰,行业加速洗牌重整反而利于未来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但由于具体到地方细则尚未出台,存在政策的真空期也令短期内的储能市场空间难以预计。

  而在海外市场上,储能企业在一季度享受到海外业绩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将会受到考验。国海证券3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从当下至少至2025年年中,美国部分储能项目或存在“抢装”可能性。这也是促使部分储能企业在一季度业绩激增的原因。

  以阳光电源为例,长城证券分析认为,2025年第一季度的海外高盈利市场在关税未明的情况下,抢发货动作强势,预计该公司单季度发货12GWh,环比增长约10%。

  不过,即便海外市场仍然保持不确定性,但中国储能企业也继续将其视为寻找增量的必要市场。海博思创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近期在公开场合谈道,“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希望三到五年,海外业务的规模能够跟国内业务的规模齐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6 原标题:透视“风光储”财报:风电、储能“回春”,光伏还在“挣扎”

相关文章

一季度汽车品牌影响力最新报告:乘用车前十席中有六家中国品牌-多家养殖公司公布5月

一季度汽车品牌影响力最新报告:乘用车前十席中有六家中国品牌-多家养殖公司公布5月

  南方财经6月15日电,2025年一季度汽车品牌影响力报告发布,报告由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联合清博指数推出。报告显示,在乘用车领域,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有六家进入前十。包括比亚迪、问界...

产需两旺下节后复工复产节奏加快,2月制造业PMI迎来“开门红”

产需两旺下节后复工复产节奏加快,2月制造业PMI迎来“开门红”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亮出了一个惊艳的成绩,较上月大幅上升1.1个百分点,回到荣枯线以上,达50.2%。   不仅如此,国家统...

9家券商2024年IT投入超10亿元

9家券商2024年IT投入超10亿元

  据记者统计,共有40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IT投入情况,投入金额(统计口径依据券商各年报)前十的券商分别是华泰证券24.5亿元;国泰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22亿元;中信建投证券1...

多只机器人主题ETF涨超3%

多只机器人主题ETF涨超3%

  中证网讯 4月30日,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机器人50ETF(159559)、机器人产业ETF(560630)、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多只机器人主题ETF涨幅超3%。...

《哪吒2》美国上映一票难求 奥斯卡评委喊话饺子:期待角逐奥斯卡 我会投票

《哪吒2》美国上映一票难求 奥斯卡评委喊话饺子:期待角逐奥斯卡 我会投票

     2月16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总票房(含点映、预售及海外票房)已超115亿元。目前,《哪吒2》海外票房达到23...

【美股盘前】Q1业绩超预期,微软大涨超8%,多家大行上调其目标价;Meta涨超6

【美股盘前】Q1业绩超预期,微软大涨超8%,多家大行上调其目标价;Meta涨超6

  ①截至发稿,道指期货涨0.58%、标普500指数期货涨1.04%、纳指期货涨0.13%。   ②【特斯拉:有关寻找CEO接班人的媒体报道不属实】截至发稿,特斯拉盘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