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H股公司股市行情 > 正文内容

频频举牌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的资金规模将达2220亿元及外资券商

2个月前 (05-12)今日H股公司股市行情5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赵冬芹)日前,平安人寿和中邮保险分别宣布增持招商银行H股和东航物流。2025年以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已有13次险资举牌。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再度提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宣布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官方资料汇总显示,险资长期投资试点的资金规模将达到2220亿元。

  今年以来险资已举牌13次。

  5月9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人寿于5月6日增持招商银行347。55万股H股,持股比例由11。92%增至12%。平安人寿曾于今年1月、3月两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5月7日,中邮保险公告称,公司与珠海普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书》,中邮保险受让获得珠海普东持有的7942。01万股无限售流通股,约占东航物流总股本的5%,触发举牌。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险资已有13次举牌,其中6次为举牌银行股,包括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等。

  除了银行股外,险资对交通运输、房地产、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公司的持股数量也较为靠前。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险资对超220只个股进行加仓,对京沪高铁、大秦铁路、兴业银行、华菱高铁等个股的加仓数量较为靠前。

  自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大力推动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首批参与试点的公司是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当时两家公司各出资250亿元,设立了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即“鸿鹄基金”)。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3月初,鸿鹄基金首期已全部投资落地,且取得良好业绩表现。2025年4月29日,新华保险公告称,新华保险拟与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认购由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的份额,基金名暂定为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即“鸿鹄基金二期”)。

  机构:险资有望重点配置高股息、高ROE资产。

  “我们认为结合险资负债端的刚性约束和投资风格,险资有望重点配置高股息、高ROE(净资产收益率)、抗周期性强的资产。”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凯烽表示,险资有望逐步增加对中证A500指数(侧重科技和新兴产业龙头)成分股的配置,充分受益宏观经济企稳后的市场回暖,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频频举牌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A股市场的活跃度和风险偏好明显提升,多家国际投行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全资或合资券商的盈利水平也不断提高。不过,受市场环境波动和业务侧重点调整的影响,这些券商去年的员工人数有所减少,较2023年末平均下降10%。

  从员工分布来看,各大外资投行的业务侧重点有所不同。欧美国际投行更重视投行业务,虽受A股IPO、再融资政策调整影响,投资银行净收入大幅减少,但该条线的减员情况并不明显。而侧重经纪业务的个别外资券商,比如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受到的影响较大,2024年经纪业务条线的员工减少了41%。

  上述减员举措,主要是受行业周期和短期政策的影响。去年“9·24”一揽子政策出台之后,A股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外资机构纷纷重估中国市场并加大配置力度。目前,瑞银集团正在推进对瑞银证券的100%持股,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则在4月底重启人才招聘以寻求业务扩张。

  外资券商去年平均减员10%。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法巴证券(中国)尚未实际展业、不具备可比性之外,2024年我国外资券商(包括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员工人数平均减少10%。

  从人员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末,东亚前海证券、瑞银证券、高盛(中国)的员工人数均超过300人,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也都拥有超过200名员工,法巴证券(中国)、渣打证券(中国)的员工人数较少,分别只有57人、64人。

  总体上看,不论是设立时间早晚、经营规模大小,抑或是盈利水平高低,这些全资或合资的外资券商在2024年几乎都出现了员工数量的明显减员。

  其中,净利润近5亿元的高盛(中国)2024年末员工总数为328人,比2023年末减少了10。63%;净利润增长近6倍的瑞银证券2024年末共有员工340人,比2023年末减少了11。23%;减员幅度最大的是瑞信证券(中国),从126人减少18。25%至103人。此外,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中国)2024年的减员幅度分别为15。45%、12。41%。

  员工总数唯一不变的是渣打证券(中国),尽管员工数量较少,但2024年末仍维持在64人;大和证券(中国)的减员幅度最小,2024年末员工总数为93人,仅减少2人,其中投资银行业务就有42人。

  员工分布映射业务侧重各不同!

  通过各业务条线的员工分布,可以窥见外资券商在华发展业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高盛(中国)、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等都极为重视投资银行业务,投行部门分别有65名、55名员工,其他业务条线的员工分布则比较均匀。瑞银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部均有52名员工,而从事研究业务的员工则多达78人,占比为22。9%,可见瑞银证券对研究业务的重视程度之高。当然,高盛等国际投行也重视研究,不过高盛(中国)与高盛集团亚太区中国研究团队合作密切,研究力量并未完全体现在中国内地公司的团队上。

  从盈利情况看,高盛(中国)2024年净利润达到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主要收入来源于固收和大宗商品自营以及经纪业务增长,尽管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减少了近97%,但其投行员工数量变化并不大。摩根大通证券(中国)2024年净利润为2。59亿元,同比增长117。22%,其中投行净收入减少91%,该业务条线的员工人数也减少了8人。不过,得益于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员工总数仅减少7。77%。

  在上述外资券商中,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东亚前海证券比较重视经纪业务。具体来看,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4年末经纪业务有46名员工,研究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分别有82人、40人,投行和财富管理条线的员工人数则未有披露;东亚前海证券的投行业务条线有67名员工,经纪业务条线的员工人数则多达116人。2024年,这两家外资券商员工减少的主要领域是经纪业务,减员幅度分别达到41%、24%。

  近日,市场传闻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意调整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布局,收缩最初的财富管理业务,转而扩展经纪及资产管理业务,不过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此外,摩根士丹利(中国)、汇丰前海证券、星展证券(中国)等并未披露具体业务条线的员工分布,不过这几家券商的业务部门人员占比都超过了50%。

  外资券商加码配置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外资券商在华员工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国际投行改变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这主要是受行业周期和短期政策的影响所致。

  同期,国内券商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人员流失,部分原因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出清,另外一些原因则是A股IPO、再融资政策调整以及降费降佣等举措影响了行业人员短期的从业选择。

  自去年“9·24”一揽子政策出台之后,A股市场的投融资活跃度大幅提升,外资机构也纷纷重估中国市场并加大了配置力度。目前,外资券商的经营情况有所好转,除了高盛(中国)、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瑞银证券等券商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之外,2024年摩根士丹利(中国)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多家外资券商均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未来致力于将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推广到全球资本市场,并帮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的成长机遇。

  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胡知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瑞银也是最早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目前,持有瑞银证券67%股权的瑞银集团正在谋求进一步增持,以达到100%全资控股瑞银证券。

  近期,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还公开重启了人才招聘,以支持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发展和扩张。该券商的官微一共公布了不同业务条线的11个职位招聘信息,覆盖资产管理部、研究部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外资券商优化员工布局各展其长加码中国市场?。

相关文章

去年以来交行、华夏银行多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场”银行信用卡业务增长步伐放缓

去年以来交行、华夏银行多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场”银行信用卡业务增长步伐放缓

  2025年前两月,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接连关停福州、贵阳、兰州、深圳、南昌等多家分中心。去年,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均有两家分中心终止营业。两家银行信用卡分中...

美团首次披露:进攻

美团首次披露:进攻

     3月21日晚间,美团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4年全年,美团营收337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

东方甄选启动“外贸优品入驻”专项行动

东方甄选启动“外贸优品入驻”专项行动

     人民财讯4月12日电,东方甄选4月12日公告,为了更好地帮助优秀外贸企业快速拓展国内大市场,为扩大内需战略注入新动能,东方甄选即日起正式...

营销费用节节增长业绩急剧下滑 叮当健康亏了3.8亿元

营销费用节节增长业绩急剧下滑 叮当健康亏了3.8亿元

     3月21日,叮当健康(09886)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公告。   财务摘...

夜经济、县域游升温 美团旅行:五一文旅热度创近三年新高

夜经济、县域游升温 美团旅行:五一文旅热度创近三年新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5月5日,美团旅行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吃喝玩乐消费洞察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文旅热度创近三年新高,文旅订单较2023年同期增长30%,由异地游客贡献的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