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企业密集境外上市 “新消费”概念站到资本风口及三家股份制银行入局AIC 继兴
2024年下半年以来,消费企业赴境外上市已蔚然成风。
据了解,2025年以来,消费类企业如茶饮品牌中的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纷纷在港股和美股上市,同时还有老乡鸡、遇见小面、绿茶、鸣鸣很忙等众多消费类企业正在上市进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不少是新消费企业。
对于这一轮消费类企业赴境外上市的热潮,分析人士指出,在契合促消费的政策纲领下,一方面前几年是消费类股权投资高潮期,在当前时点其背后的机构有着退出需求,尤其对赌协议带来了迫切的上市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目前头部消费类企业面临着国际化需求,上市对其国际化扩张以及品牌提升均有相应助力,以整合更多资源。此外,消费类企业尤其是新消费企业上市,更是顺应消费趋势变化的必然举措。
消费企业密集上市。
消费类企业正在迎来上市高潮。以新式茶饮品牌为例,今年2月古茗、3月蜜雪集团赴港上市,4月霸王茶姬赴美上市,5月沪上阿姨在港上市,在短短4个月内就有4家同行业公司上市。
不仅如此,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还有纽曼思、布鲁可、舒宝国际等消费类企业已经上市,目前,另一家餐饮企业绿茶正处于招股期,即将登陆港股市场。而港股还有众多消费企业已经递表,如老乡鸡、遇见小面、鸣鸣很忙、伯希和、三只松鼠、溜溜果园、卡游、八马茶业等。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餐饮等消费类企业出于自身发展战略需求,获得融资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上市还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
而港股市场行情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反弹势头,整体估值较前几年的低迷期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有助于相关企业获得相对更优的估值,利于相关消费类企业融资。数据显示,港股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一成,而若自去年低位算起,恒生指数其间最大涨幅则超过五成,已摆脱此前连续数年的低迷态势。
对此,浦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赖烨烨表示,今年港股IPO特点是“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无论从IPO数量还是募资金额上看,消费行业(包括可选消费+必选消费)都是一枝独秀。近年来,“新消费+硬科技”成为了港股IPO的新引擎。其中,新消费和服务型消费涵盖潮玩、新式茶饮、宠物、黄金饰品、化妆品、医美等细分赛道。
不过,目前已上市或正准备上市的消费类企业多跟“新消费”相关,比如新式茶饮品牌集体奔赴资本市场,他们主要满足年轻人的新式生活;鸣鸣很忙则是满足年轻人的一站式零食购物需求;布鲁可等企业则是布局潮玩、盲盒领域,有着“中国版乐高”之称。
“消费者对品牌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推动了新消费品牌的快速崛起。消费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尤其是港股市场,表明这些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发展。”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说。
上市已成必然选择!
这一轮消费类企业如此密集地登陆港股市场,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在黄立冲看来,2025年消费企业扎堆赴境外上市,尤其是港股市场,一方面是港股上市周期相对更短、流程更透明,且对消费类企业的估值体系更为成熟,头部品牌更易获得市场认可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是许多消费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引入了VC/PE投资,签署了对赌协议(如业绩承诺、上市时限等),VC/PE基金面临资金回笼压力,推动企业加速赴港上市,实现快速流动性变现,不少企业赎回期已经过了,上市是必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寻求上市的消费类企业中,餐饮类企业的数量最多。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认为,目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进入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以及供应链优化的新阶段,头部餐饮企业通过上市一方面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获取资源,更好地拓展境内外市场,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等,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顺应消费趋势新变化?。
随着消费类企业不断登陆资本市场,资金对这些企业的认可力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对其未来的国际化布局更为期待,其中一些带有新消费属性的企业尤为受到关注。而这也是顺应消费趋势变化的必然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方对何谓“新消费”,虽尚无统一定义,但普遍认为,它应具有增量、升级等特点,或创新商业模式,或带来创新“打法”,且可融入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满足情绪价值等。
这里面,不少已上市和新上市的“新消费”类企业股价不断上扬。以今年上市的茶饮界“新贵”蜜雪集团为例,在招股阶段,其公开发售认购额就不断刷新着港股新股认购纪录,最终更是创纪录地达到逾1。8万亿港元,目前股价已较发行价涨了一倍多;而早前已上市的盲盒龙头泡泡玛特,其仅在今年的股价涨幅就已超过100%。
对此,赖烨烨指出,展望未来,港股IPO市场行业格局将延续“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的态势。消费方面,以“悦己消费”为主导的非传统细分消费赛道为核心,这些行业的IPO有望享有更大的市值空间、更高的估值水平,以及更高的认购倍数,这有助于这些公司在上市后获得更好的股价表现。
对于消费行业中比较典型的餐饮行业,余凌曲在受访时认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看好餐饮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和国内巨大消费潜力有关系。随着国内提振消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人们对高品质餐饮消费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具有品牌效应、供应链稳定的龙头餐饮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空间。同时,行业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倒逼龙头餐饮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跨界合作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此外,黄立冲认为,在港股上市将为头部品牌带来充裕资本,有助于加快门店扩张、供应链升级和品牌建设,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在资本加持下,头部企业有能力通过并购、降价促销、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扩张,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消费企业密集境外上市“新消费”概念站到资本风口!
信息时报讯(记者梁海祥)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的批复显示,同意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名称暂定)。成为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后,第六家获准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银行,也是首家获准筹建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下同)的股份制银行。
“我们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近日即将陆续批复,今天我们就会批复一家,推动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了解,投贷联动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模式,目前银行业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外部投资联动方面。内部投贷联动,是指银行在境内设立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活动,并在机构内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专司与科技型股权投资相结合的信贷投放,是未来投贷联动发展的重要方向。但除了五家国有大型银行,绝大多数银行并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兴业银行公告指出,筹建工作完成后,该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业申请。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为兴业银行全资子公司。设立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有利于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对债转股业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本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紧随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也发布了关于投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公告。
招商银行公告称,该行拟出资1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本次投资尚需取得有关监管机构的审核和批准。成功设立后,本次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成为招商银行全资一级子公司,具体业务范围以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批复为准。
中信银行公告称,该行拟出资10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将以有关监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后续,拟按规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试点业务及其他配套支持业务。
观点。
更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新设AIC属于此次稳市场稳预期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核心落脚点在于支持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那么股份行设立AIC会带来哪些效益?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科技金融是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一方面,AIC牌照为商业银行更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等金融需求提供了有效手段,尤其是考虑到目前信贷增速放缓的背景(股份行25年一季度信贷同比增速为3。9%),AIC牌照为银行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新路径。另一方面,AIC牌照也能够撬动除融资需求外的其他综合效益,例如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后带来的交易结算、工资代发机遇,依靠综合经营实现低成本存款沉淀,并带来手续费营收空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有助于促进内部投贷联动发展。内部投贷联动协同效率较高,风险偏好容易统一,通过内部投贷联动,将更好地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而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充分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基因浓、产品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促进资金加速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流动,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全国性银行而言,通过内部投贷联动,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服务更多科技型企业,长期看将有效改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获得多元化的收入,减缓净息差收窄的压力,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三家股份制银行入局AIC 继兴业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日前也公告投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