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牛市变屠宰场!抄底者哭晕:上周刚补仓就被套牢 ,“中国购”魅力难挡,离境退税
金价断崖式跳水,千元神话破灭
5月14日晚,国际黄金市场突发“地震”!伦敦金、纽约金现货价格强势跌破3200美元关口,盘中最低触及3180美元下方,单日跌幅超2%,创下近期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这场“断崖式”下跌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曾经“高烧不退”的金饰价格应声“退烧”——国内品牌金饰单克价格集体跌穿千元门槛,叠加商家推出的近百元克减活动后,部分热销款式实际售价已回落至800多元区间。
素有“中国黄金晴雨表”之称的水贝市场更是剧烈震荡,5月15日黄金批发价报748元/克,较前一日暴跌20元,相比上个月历史高点累计跌幅近90元,波动幅度令人咋舌。
市场的剧烈震荡引发消费者集体焦虑。社交平台上,“金价暴跌”话题迅速升温。
有网友精准预言金价跌破750元目标价,却难掩担忧:“补仓计划彻底打乱,真怕继续跌穿地板价”;更有消费者晒出购物凭证,半个月前入手的黄金手镯,如今市值已缩水超2000元。
而杠杆投资的风险则在此时集中爆发——据《羊城晚报》报道,投资者叶然通过贷款筹集80万元资金抄底黄金,持仓成本价830元/克,短短几日便跌至758元/克,仅交易价差损失就高达7万元,若计入贷款利息及交易成本,实际亏损已接近10万元。
这场“财富过山车”让不少跟风追高的投资者深刻体会到:黄金投资从来不是“稳赚不赔”的保险箱,盲目杠杆操作更可能引发致命风险。
从千元高位到八百区间,黄金市场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逆转,既折射出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也为普通投资者敲响了理性投资的警钟。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黄金的避险属性需在长期周期中体现,任何试图短期投机获利的行为,都可能被市场波动反噬。”。
疯狂牛市余波未散,风险警钟已然敲响
过去一年半,黄金市场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传奇”,一跃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顶流资产”。
自2024年初至2025年5月,国际金价一路狂飙,累计涨幅近300元,亮眼的走势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全球资本蜂拥而入。
权威数据为这场投资盛宴写下注脚?。
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暴增170%,金条金币总需求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抢眼,一季度金条金币需求量达124吨,环比暴涨48%,创下2013年二季度以来12年间的历史次高纪录。
市场狂热情绪持续升温,部分激进投资者甚至不惜通过贷款加杠杆,试图在这场黄金浪潮中分得一杯羹。然而金融市场的铁律从不因狂热而失效。
“历史总是在贪婪与恐惧中轮回,每次暴涨后的市场都弥漫着盲目乐观,最终多数人难逃套牢结局。”拥有10年贵金属交易经验的资深投资者“薯条怪盗”一语道破市场真相。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也发出警示:“黄金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资产配置,短期投机无异于火中取栗。”!
与此同时,监管层面迅速出手,多家银行密集发布风险提示,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流入黄金等高风险投资领域,为持续升温的市场紧急降温。
这场由暴涨引发的投资狂欢,在监管与理性的双重作用下,正逐渐回归冷静,也为所有参与者敲响了敬畏市场、理性投资的警钟。
暴跌之后何去何从?理性投资才是王道
面对剧烈波动的黄金市场,消费者与投资者该如何破局?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长期金价或维持高位震荡,但短期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以旧换新、定制加工等“淘金平替”正成为新潮流!
花几百元加工费,就能让旧金饰改头换面。不过需警惕行业乱象——部分打金店通过王水清洗、掺假融金等手段偷工减料。
专家建议交易前后务必称重验纯度,选择承诺“包损耗、包克重”的正规商家,必要时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把关。
对于投资者,世界黄金协会的建议振聋发聩:摒弃“追涨杀跌”的投机思维,将黄金纳入资产配置组合,发挥其抗通胀、避险的长期价值。
正如投资界名言所说:“投资不是赌博,守住本金比追逐暴利更重要。”在金价跌宕起伏的当下,保持理性冷静,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最佳策略。
文本来源@主持人阿喆 的视频内容?。
视频加载中。。。
央视网消息(记者/卢洋 剪辑/杨绎霏 编辑/阚纯裕):“成为离境退税商店后,外籍顾客进店率同比去年提升了50%以上。以前每个月大概只有5—6单外籍顾客消费,现在月均达到了20单左右。”在一家瓷器店内,店长苗佳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了离境退税政策实施以来的积极变化。苗佳向记者展示了店内常受中东地区客人青睐的精美瓷器:“像这种花纹繁复的餐具特别受沙特阿拉伯客人的欢迎。他们还反馈说,中国的商品种类丰富、选择多样,再加上退税带来的价格优惠,非常适合作为伴手礼带回国。”。
离境退税,是指境外旅客在离境口岸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退税物品退还增值税的政策。2025年4月27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离境退税政策实现了三大升级。近期,央视网《新闻+》记者走访消费市场,发现境外游客来华购物的热情正持续升温,“买买买”已经成为他们行程中的重头戏之一。
境外顾客选购 图/央视网《新闻+》记者拍摄?。
左手无人机,右手工艺品,“中国购”的魅力在哪里?
在一栋二层的摄影产品门店内,销售人员正同时接待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和意大利的三组境外游客,店内用各国语言交流的声音此起彼伏。央视网《新闻+》记者了解得知,来自俄罗斯的两位游客刚刚购买了一台无人机,正在等待填写离境退税申请单;来自马来西亚的一对情侣选购了店内热销的运动相机;来自意大利的三位游客围在展示区前,观看店员演示无人机悬浮,不时发出惊讶的赞叹。
店长郭绍刚表示,这样的热闹场面并不少见,“五一”假期之前店内就已经出现了小高峰。“店里最忙的时候,几乎全是外国客人。”他介绍,自2025年1月以来,境外游客办理离境退税的日均消费订单维持在2—3单之间。4月起明显增长,最高单日可达13单,每周订单总量已接近35单。
在一家以制作琉璃工艺品闻名的店铺里,央视网《新闻+》记者了解到,自成为离境退税商店以来,来自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地的顾客明显增多。店长朱丽娟特别向记者展示了一组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琉璃作品。这些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深受境外游客喜爱,也让外国客人对“集齐家人生肖”产生了兴趣。“前几天有一位俄罗斯客人进店,让我帮忙查查他的中国生肖。后来我们通过翻译软件向他讲解了离境退税政策。他觉得很划算,加上这些小生肖很有中国特色,像纪念品一样,就根据家里几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挑选了四件带回去。”。
退税商店标志牌 图/央视网《新闻+》记者拍摄。
央视网《新闻+》记者在走访时,见到了手中拎着两个购物袋的摩洛哥女士麦玛(Meima),她在中国购买了皮包和衬衫。麦玛拿出其中一件衬衫向记者展示,“这是亚麻衬衫,非常透气,今天我在中国找到了真正的亚麻布,但是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这种材质穿起来非常舒适”。麦玛告诉记者,她在中国的“消费体验感非常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魏翔教授指出,入境旅游及其带来的境外游客消费,正在有效推动国内服务消费升级。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接待外国游客接近2700万人次,相比2023年实现翻番;入境游客总花费达到942亿美元,增长77。8%。无论是增长总量还是增速,都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魏翔教授表示,过去中国在商品消费和生产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服务消费的质量与服务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离境退税政策正起到一种“倒逼”和“反向刺激”的作用,有望带动整个服务消费领域在供给侧实现显著提升。“可以说,入境旅游不仅是一剂重要的‘测试剂’,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服务提质升级,退税便利化彰显中国诚意!
2025年4月27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离境退税政策实现了三大升级:退税环节前置至购物环节,境外旅客可以享受“即买即退”服务;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人民币;放宽了离境退税商店的备案条件。
眼镜店店长谭汉威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在成为离境退税备案商店后,门店收到了北京市税务局分发的一系列《北京离境退税指南》宣传单页,单页涵盖了7种常用语言,不少境外游客在看到退税政策后直言非常方便。
北京离境退税指南宣传页 图/央视网《新闻+》记者拍摄。
据谭汉威介绍,目前店铺办理境外游客离境退税通常遵循三个步骤:首先是核验资料,包括护照和商品是否符合离境退税的要求;其次是向客人详细介绍离境退税的具体流程;最后是通过系统申请离境退税单据,并与发票一同交给客人签字确认。“自4月份退税系统升级以来,整个流程可以缩减到8—10分钟内完成,这样也帮入境游客节约了时间。”。
此外,文化尊重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朱丽娟店长介绍,由于境外顾客存在文化差异,店铺总结经验后制定了礼仪培训指导手册。“比如说,中东客人更习惯用现金退税;面对欧洲客人时要减少收入等隐私话题的攀谈;还有一些外籍客人可能会提出颜色、包装等方面的需求,我们会尽可能满足。”!
据了解,北京市税务局推出的手机版“离境退税商店电子地图”,涵盖了从国际奢侈品到中国传统时尚品牌及工艺品等多类店铺。北京国贸商城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自5月13日起,北京市税务局与国贸商城合作设立了首批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这意味着无论在北京市何处购买的商品,都可在国贸商城统一办理退税手续,极大地提升了境外游客的便利性。”。
北京离境退税指南宣传页 图/央视网《新闻+》记者拍摄。
魏翔教授表示,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看,离境退税政策正在发挥杠杆效应,撬动国内服务消费的全面升级。他指出,中国此次推出的离境退税政策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人民币,降低了享受退税优惠的门槛;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文创商品、工艺品、艺术品商店的支持上,旨在提升本土商品的服务附加值。
魏翔教授进一步分析称,当前入境游客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一是多点入境,偏好自助旅行;二是境外游客群体日益年轻化。考虑到这些变化,他建议:“未来的离境退税政策可以在便利性上进一步优化,同时纳入更多国潮品牌和优质国货,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价格优势的衍生品体系,让‘中国风’成为吸引境外消费者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