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上市公司 > 正文内容

小米汽车回应SU7前保险杠形变!否认“退订造成销量崩塌”传闻(娃哈哈代工风波下的

2个月前 (05-18)海外上市公司6

  

  小米汽车最新回应!

  近几天,关于一部分小米SU7“前保险杠形变”和“退订会造成小米汽车销量崩塌”的传闻,小米方面均进行了回应。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也在小米价值观大赛后的演讲中强调,小米需要承担起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回应前保险杠形变问题。

  5月16日晚,“小米汽车”官方微博账号发布新一期答网友问,回应了“网上讨论有小米SU7的前保险杠靠近大灯处出现一些形变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需要维修么?”这一问题。

  小米汽车方面表示:“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极小范围的小米SU7,车辆保险杠在安装时因间隙调整不一致,边角位置尺寸膨胀释放空间不足,在经过阳光暴晒后可能会导致局部变形。如果您遇到此类情况,可致电小米汽车官方热线,或通过小米汽车App进行服务预约,我们将为您提供免费的上门取送车和修复服务(时间约1小时内)。”。

  近两个月,小米SU7由于车祸事故以及小米SU7 Ultra的锁马力、碳纤维前舱盖宣传等问题频频被卷入舆论风波。5月15日,在小米价值观大赛后,雷军对小米员工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提及了小米SU7的事故,他表示:“3月底的一场交通事故,让小米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

  雷军称,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他“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谁也没想到,这场事故对小米的打击超乎想象。这场事故让小米意识到公众对其的高期待和严要求,小米要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这也标志着小米不再只是行业新人,而需要承担起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否认“退订造成销量崩塌”传闻。

  近几周,小米汽车销量出现持续下滑。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终端销量数据,2025年第17周(4月21日至4月27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为7000辆,较第16周下滑2。8%。第18周(4月28日至5月4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为5700辆,环比下滑18。8%。第19周(5月4日至5月11日)销量为5200辆,环比下滑9%。

  5月15日晚,网络作家、车主代表“风云XTony”在社交媒体表示,在车主方表达了起诉意向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XX”及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X”于近日与车主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线下约谈。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进行了坦率的交谈”,但没达成最终方案。该博主表示,小米汽车“宣传有问题是真的,但退订是不可能退订的,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

  对此,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发文辟谣称:“这两天出差见了很多行业朋友,也和一些车主就大家关心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充分聆听大家的声音,但整个过程本人从没说过今日谣传的信息,目前相关报道均为不实内容,请造谣传谣者自重。”。

  李肖爽表示,小米汽车愿意倾听用户的声音,也愿意直接和受到困扰的用户面对面交流沟通,请任何第三方不要刻意挑起小米与用户的对立情绪。“现在我正在出发去下一个城市,我会继续去和用户面对面交流沟通,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去沟通去解决问题,一定会取得用户的认同。”他说。

  4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8万辆。华龙证券研报表示,当前限制小米汽车交付量爬坡的主要是产能问题,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于6月竣工,7—8月正式投产,与一期工厂合计提供约30万辆的产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小米汽车回应SU7前保险杠形变!

  因为娃哈哈的一则声明,在市场上低调已久的今麦郎突然引发关注。

  近日,娃哈哈纯净水产品委托今麦郎代工现象引发热议。5月15日上午,娃哈哈集团发布声明,称与今麦郎确存在委托代工关系。其进一步指出,代工期间集团自查发现个别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自2025年4月起,集团已终止与相关代工方的合作。

  一年给娃哈哈代工12亿瓶水?。

  饮料行业标准化程度高,对于轻资产模式运营以及产能阶段性短缺的饮料品牌来说,产品委外加工是常见现象。

  5月16日,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2024年娃哈哈纯净水销量暴增,娃哈哈为保障市场需求,在全国寻找瓶装水代工厂,经过筛选后发现今麦郎在全国有26个生产基地,具有运输半径短的优势,可以降低运费,同时今麦郎115条饮料流水线中有32条高速流水线,基于这样的生产规模和性价比,最后双方达成协议。”。

  采访中,范现国透露,在2024年销售旺季、自身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今麦郎仍优先支持娃哈哈。从去年5月份洽谈合作到今年5月,今麦郎共为娃哈哈代工生产了5000多万箱,相当于12亿瓶的纯净水。据其介绍,今麦郎的饮用水产品包括蓝标水、凉白开、今矿,每年销售量达120多亿瓶,而娃哈哈代工产品占到其自身产能的10%左右。

  今麦郎的前身是华龙集团,创始人范现国出生于河北省隆尧县。1994年,康师傅和统一两大方便面品牌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留意到商机的范现国当即拉上亲朋成立华龙集团,推出方便面产品。

  隆尧县正是小麦的生产基地,背靠原料生产地,范现国推出定价仅5毛钱的方便面产品,迅速抢占了农村市场。据媒体报道,成立仅6年,华龙集团就创造了1亿包的年销量。

  2002年,华龙集团推出 “今麦郎弹面”,并将品牌升级为 “今麦郎”,转向城市市场发力。今麦郎方便面推出一年,年销售额便达到了1亿元规模,并成为能与康师傅、统一相抗衡的方便面新兴品牌。

  此后几年,今麦郎业务一路扩张,并两度向行业巨头借势。2004年,今麦郎与日本方便食品巨头日清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2006年,今麦郎又与统一合资成立公司,进军饮料业务。不过,2015年与2016年,今麦郎与日清食品和统一的合作便先后宣告结束。

  

  方便面销量见顶,饮用水业务待突围。

  近10年来,今麦郎方便面与饮料业务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大。

  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方便面销量达到了462。2亿包的顶峰,后续受到外卖平台冲击,2014年至2016年三年销量下降近80亿包。随着方便面市场增量见顶,为抢占市场份额,今麦郎针对低线市场推出“一桶半”、“一袋半”等大份量产品,还推出了高端品牌“0油炸免煮拉面”拉面范,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板面大单品等。

  英敏特数据显示,按方便面销售额份额计算,2018—2019年,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与白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6。6%、16。3%、15。8%与7。5%。而根据各方公开数据,2023年与2024年,今麦郎的市场份额下滑到了行业第四,白象的市场份额则上升到了第三。

  饮料业务方面,多年来,今麦郎陆续推出了蓝标水、凉白开、今矿三款产品,分别布局饮用水市场的1元、2元、3元价格带。还推出了苏打水、冰红茶、绿茶等产品,以及茶饮料品牌茶粹与能量饮料品牌天豹等。据媒体报道,2022年,今麦郎凉白开产品的销售额突破了30亿元。

  不过,包装饮用水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地位稳固,今麦郎突围压力不小。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按零售额计,行业前五名分别为农夫山泉、华润饮料、景田百岁山、娃哈哈与康师傅,其中,农夫山泉与华润饮料市场份额共计超过40%。另据马上赢数据,2023年一季度到2024年四季度,今麦郎的市场份额始终在2。01%以下,市场排名保持在第7位。

  受业务增长乏力影响,近年来,今麦郎营收整体下滑。根据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历年民营企业100强榜单,2019年至2021年,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18。488亿元、240。429亿元和241。455亿元。工商信息显示,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今麦郎食品),今麦郎食品则控股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起,上述榜单中,今麦郎方面的企业主体变为今麦郎食品。2022年,今麦郎食品营收为190。76亿元,到2023年,今麦郎食品营收进一步降至165。7亿元。

  或许是因为食品饮料业务增长乏力,今麦郎多年来的资本化进程也并不顺利。

  2017年,今麦郎宣布正式冲刺IPO,后不了了之。2019年,上市公司莱茵体育(000558。SZ)的控股股东莱茵达集团与自然人范明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前者将其持有的莱茵体育3。73亿股股份(占莱茵体育总股本的29。00%)转让给后者。而范明科与今麦郎创始人次子同名,因此外界认为今麦郎将通过获得莱茵体育控制权转让的方式借壳上市。此后,因为交易方未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股份转让价款,交易终止。到了2020年,今麦郎又与中信建投签订上市辅助协议,准备冲击A股,但上市计划再次搁置。

  在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看来,尽管当前与行业龙头存在差距,但今麦郎仍有一定市场机会,值得在行业内长期坚持。

  高剑锋认为,今麦郎会走康师傅、统一这样的综合型食品饮料集团的路线。饮料业务方面,今麦郎入局错过了早期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窗口,错过了成为主要细分赛道头部的机会。但由于饮料行业的整体门槛不高,通过产品跟随与创新,今麦郎仍然能有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这两年,统一一直在做 ‘食饮合并’,即通过对食品和饮料业务两大板块进行合并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发挥两大业务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业绩增长。对于今麦郎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观察、借鉴的运营策略。”高剑锋分析道。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娃哈哈代工风波下的今麦郎:河北富豪靠5毛方便面崛起,营收曾连续三年超200亿。

相关文章

花旗分析师认为当前是增持中国地产股的好时机

花旗分析师认为当前是增持中国地产股的好时机

  花旗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增持中国地产股,认为政策支持以及房企经营管理改善有望推动该行业盈利能力回升。花旗分析师Griffin Chan和Cindy Li在周三的报告中写道:“从未来两年的投...

尾盘突发 多只人气股跳水!“地天板”又现

尾盘突发 多只人气股跳水!“地天板”又现

        今日广播电视、数据中心、ST、储...

华泰证券:看好重点城市区域房地产市场量价回升

华泰证券:看好重点城市区域房地产市场量价回升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投资端土地市场有所回暖,竣工同比降幅有所收窄,而新开工承压反映目前房企仍以去库存为主。此外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回升明显,反映房企现金流压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小米集团:一季度收入1112.93亿 同比增长47.4% ,一字涨停 重大资产重

小米集团:一季度收入1112.93亿 同比增长47.4% ,一字涨停 重大资产重

     小米集团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毛利为254。06亿元,同比增长51。0%。经营利润为13...

A股沸腾!大涨原因找到了!及皮海洲:让现金分红成为对中小投资者的回报

A股沸腾!大涨原因找到了!及皮海洲:让现金分红成为对中小投资者的回报

        今天市场沸腾了,相信你们都挣到钱...

四月机构调研盘点:“果链龙头”获超千家机构调研 多只创历史新高消费股受关注

四月机构调研盘点:“果链龙头”获超千家机构调研 多只创历史新高消费股受关注

  四月份受贸易战影响,指数月初一度大跌,随后逐步反弹“收复失地”。在指数大幅波动之际,机构加大了对个股的调研力度,四月至今,一共1148只个股获机构调研,创今年以来单月新高。其中不少受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