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惨!近300家门店火速倒闭!该地区餐饮业哀嚎遍野!-中美通电话后,一万亿资金落地

1个月前 (07-08)今日财经头条5

  

凌晨的香港上环街头,工人们正拆卸着“海皇粥店”的招牌。

  


  

这家开业33年的香港首间连锁粥店,在5月7日深夜突然宣布全线结业,拖欠员工薪资800多万港元,留下满地狼藉和错愕的食客。

  


  

这并非孤例。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累计近300间店铺停业,其中餐饮业占比高达70%,超过20个本地品牌全港门店终止营业…。

  


  

本土老字号的“终结”。

  


  

近年来,香港餐饮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而在今年,甚至有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味品牌纷纷陷入经营危机甚至倒闭。

  


  

例如今年6月,香港一家经营了31年的老字号,铜锣湾知名刀削面店“面馆皇”于社交媒体发布告别信,透露或将于今年11月租约期满后结束营业。

  


  

创立33年的连锁粥店品牌海皇粥店,2025年5月突然全线结业。

  


  

原因是经营环境恶化、财务危机及持续欠租,如湾仔分店欠租81。3万港元被起诉,同时存在严重欠薪问题,拖欠超80 名员工薪资及遣散费约800万港元,另欠强积金供款57万港元。

  


  

而有着近60年历史的茶餐厅代表金记冰室,2025年4月遭债权人申请清盘。

  


  


  

金记冰室在 2012年首次面临倒闭,当时91岁的创始人陈桂秋因租金压力被迫结业,后由两位80后徐汶纬和谢海发接手延续香火,但到了2025年5月,债权人再度将金记逼上清盘边缘。

  


  

此外,元洲牛肉面、罗富记粥店、台式餐厅六两三等扎根多年的品牌也纷纷全店停业,就连大型餐饮集团如太兴旗下的稻埕饭店、稻香集团的稻坊也难逃收缩命运。

  


  

究其缘由,不得不提,香港餐饮业面临着 “三座大山” 正在重重压迫香港餐饮市场。

  


  

首先,消费外流现象严重。

  


  

2024年,港人北上消费人次高达8191万,消费总额达557亿元,这一趋势直接导致2025年复活节期间香港餐饮业营业额暴跌三成,高端餐厅业绩更是腰斩。

  


  

其次,成本高压成为压垮餐饮企业的沉重包袱。

  


  

核心商圈的月租金高达25万港元,而洗碗工的月薪在三年间从6000港元飙升至1。5万港元,食材成本也因全球供应链波动上涨了10%-15%。

  


  

最后,创新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调查,83%的老字号品牌没有数字化转型计划,菜单数十年未更新,依旧是“老三样”,服务模式也停留在限时用餐、强制拼桌的阶段,与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严重脱节。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香港餐饮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许多港味记忆正面临着批量消失的危机。

  


  

内地市场前去的“抢滩者”。

  


  

其实除了香港本地一些因素之外,内地企业进驻香港市场的快速和崛起也对本地市场造成了冲击。

  


  

不得不提的蜜雪冰城,作为内地餐饮品牌的代表之一,凭借“极致性价比”的策略在香港市场迅速铺开。

  


  


  

其招牌柠檬水售价仅为9港元,仅为本地茶饮价格的三分之一,凭借这一价格优势,蜜雪冰城在香港快速开设了6家分店。

  


  

为什么蜜雪冰城能在短时间内铺开市场。关键就是在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通过“中央厨房+区域分拨+高效物流”的模式,将单店成本压缩到香港本土商家难以企及的水平。

  


  

延续这种低价策略让品牌在香港吸引了大量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此外,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性价比确实是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同时,蜜雪还通过规模化效应进一步优化成本,以上种种因素让其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除了一些餐饮店的降维打击之外,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也让本地市场开启了“内卷”模式。

  


  

有媒体报道,互联网巨头也在香港市场展开了一场“非对称战争”。

  


  

拼多多和淘宝则凭借低价商品的线上销售,截流了大量本地消费,进一步挤压了香港本土电商和传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

  


  

美团香港则通过为骑手提供补贴,挤压了老字号依赖的“电话订餐”模式,改变了香港本地的餐饮配送格局。

  


  

有些品牌的布局则是为了更隐藏的商业策略。

  


  

有媒体报道,据圈内传闻,有餐饮品牌被曝为获取香港身份续签而开店,这种策略不仅帮助企业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还为其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便利。

  


  

还有一些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完成跨境融资,利用香港的金融优势和政策优惠,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

  


  

香港市场太小,内地玩家太猛。

  


  

香港这地方,说白了就是个“试验田”+“过路站”。

  


  

内地市场现在竞争太激烈(内卷),企业想找新增长点,出海是条路。香港离得近、规则熟,就成了他们出海的第一站。

  


  

这些内地企业带着在内地市场练出来的本事(比如玩命压成本、搞流量、拼速度),一进来就放大招。

  


  

但是,香港就750万人,市场盘子本来就不大。本地消费习惯也比较固定。以前竞争没那么激烈,老店还能活。

  


  

现在突然涌进来一堆“猛兽级”玩家(像蜜雪冰城这种),他们有钱、有规模、有成熟的打法(比如中央厨房、高效物流),上来就打价格战、铺天盖地开店。

  


  

本地老店就像小船撞上航空母舰,体量和打法都跟不上,根本扛不住这种冲击。

  


  

此外还有关键的一点是老模式玩不转了,以前香港铺租贵、人工贵,东西卖贵点也有人买单。

  


  

但现在内地企业把成本压到极致,直接把价格体系打乱了。

  


  

消费者一看,同样的东西便宜这么多,当然选便宜的。

  


  

老店要么跟着降价(但成本太高,降不起),要么等死。

  


  

再加上港人现在动不动就北上深圳消费,或者点内地平台的外卖,本地老店的生意被抢得更厉害了。

  


  

老招牌拆了,新规则来了。

  


  

香港街头的味道和生意,正在被北来的力量快速重塑。

  


  

这场换血,还没完。

相关文章

三亚终究踏上“不归路”,东北人撤离成潮!背后原因令人太无奈

三亚终究踏上“不归路”,东北人撤离成潮!背后原因令人太无奈

     东北人南下三亚的那些年   说起东北人和三亚的渊源,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拉开序幕。那时候,第一批...

宗庆后3个私生子女起诉宗馥莉,老情人身份曝光,娃哈哈干脆回应 ,女子欠租被扔内衣

宗庆后3个私生子女起诉宗馥莉,老情人身份曝光,娃哈哈干脆回应 ,女子欠租被扔内衣

   估计不少人已经刷到观察者网、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因资产纠纷在香港被起诉的消息,直接把“娃哈哈”送上了热搜。很多人都懵了:宗老还有私生子...

川金诺:昆明顺隆能源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前十大股东

川金诺:昆明顺隆能源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前十大股东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与昆明顺隆能源有...

中银证券给予马应龙买入评级,业绩稳健增长,大健康业务值得期待及券商年内斥资超13

中银证券给予马应龙买入评级,业绩稳健增长,大健康业务值得期待及券商年内斥资超13

        中银证券06月05日发布研报称,给予马应龙(600993。SH,...

强强联合!赣锋锂电与星云股份签署战略协议,共启新能源产业新篇章

强强联合!赣锋锂电与星云股份签署战略协议,共启新能源产业新篇章

  近日,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赣锋锂电”)与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云股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锂电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双方将深度融合技术研发、产业资源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