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一台增程车现身,这次我等了四年(卡车父子遇难后续,曝保险不理赔,货款3千万
要说小米最近热度最高、技术力最强的产品。
非小米YU7莫属。
极具运动感的外观、诚意给足的各种全系标配、人车家生态加持,再搭配25万的起售价。
要不是看交付时间太长,我高低得冲一台给机友们抽了。(bushi)。
啊当然,玩归玩,闹归闹。
机哥知道,有很多机友,都有冲小米YU7首发的实力。
只是每每心动想掏钱下单时,看到App显示的「交付时间」后,又瞬间进入贤者模式。
标准版和Pro版,动不动就得等50-60周。
哪怕是价格最高的小米YU7 Max,在排产提速的情况下,依旧要等40-43周。
这时候就很尴尬。
一方面。
其他新势力友商的SUV,也是一顿嘎嘎出,产品力和价格都很不错。
另一方面。
继小米YU7发布后,最近小米的第三台车,又迎来“非官方爆料”。
跟去年爆料差不多,小米第三台汽车——大型增程式SUV要来了。
小米增程式SUV,来了。
从博主@整车异响咣当咣当的爆料来看。
这波小米增程式SUV谍照,角度可以说是相当板正。
若不是被硬生生套了个“麻袋”,都能当“汽车证件照”来用了。
然后小米增程式SUV的侧面姿态,机友们可以感受一下。
整体设计,跟小米SU7和YU7都不太一样。
它摒弃掉SU7、YU7类似的运动流线设计,转而采用类似方盒子的造型。
垂直的车头和车尾、修长的屁股,这种方方正正的范儿。
让机哥不禁联想到路虎揽胜。
又或者是理想L9。
总的来说,小米这伪装车,虽然看不到太多细节。
但结合它的大块头外观、三排六座、以及「增程形态出击」的打法来看。
明摆着就是冲着有长途出行需求的、家里有四五口人的家庭去的。
该博主也顺便拿问界M8,跟小米增程式SUV,做了粗略对比。
已知问界M8长5190mm,高1790mm。
肉眼看上去,小米增程式SUV比问界M8长一点点,又矮一点点。
甚至说,跟底下的SU7伪装车相比,车身其实也高不了多少。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
虽然在定位上,这车子是大空间、家用和长途出行。
但按照小米汽车的一贯传统,还是会给它保留了一点“纽北赛道风味”?
什么狂暴模式、自定义驾驶模式全安排上。
那就很特么有意思了。
而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去年年底。
其实就有一批,被认为是小米增程式SUV的伪装车,在路上被拍到过。
整体的外观风格,跟最近这波新车谍照,基本对应得上。
侧面看过去,妥妥的三排六座或者七座。
夫妻拉两家人出门旅游都不成问题。
从正面谍照能也看到,小米增程式SUV配备了激光雷达。
预计能吃上,小米YU7同款端到端辅助驾驶。
然后就。。。
没了。
考虑到曝光时间还早,像是动力续航、充电平台、性能参数等配置,目前都没有很准确的爆料。
少数还算有惊喜的地方,可能就是增程新车后面,还有一台疑似溜背两厢车。
以及底部那两台SU7和YU7伪装车。
考虑到现款早就发布,这俩伪装车很有可能是小改款或焕新版。
总的来说,如果机友们觉得小米YU7空间不够大,或者仍对纯电车保留着续航焦虑。
现在完全可以再深蹲一波了,这车很有可能在2026年发布。
有机友可能会说。
“我寻思小米YU7才刚发布,小米造车再快,也不至于真的三年三台车吧?”。
咋说呢,新能源汽车跟油车的迭代速度,早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油车时代,一台车的经典款,可能三五年才迭代一次。
但现在大伙都能看到的,有的车型能一年三代同堂。
还有的车型小改一下配置,又能当个焕新版来卖。
按这样的造车速度,小米三年三台车,算是正常节奏了。
毕竟早在2023年,小米就在招聘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
随后又有一张小米员工招聘简历的截图,在网上流传。
显示该员工负责小米汽车首个混动车型,对标销量靠前的车型,也是公司后续销量担当,对成本性能要求非常高。
另外在技术专利上。
小米在24年底也公布了一项发动机专利,通过各种设计和技术上的改进,减小发动机体积大小,以及车辆安装空间。
可谓是把前期准备都做足了。
至于为啥我怎么笃定,这车会在2026年发布。
只能说,有内鬼。
头部汽车供应商博世,在去年9月曾发布过技术路线图。
一个不小心,顺便透露了小米在后续两年的新车规划。。?。
比如在2025年,小米会发布小米SU7 Ultra和一台纯电SUV。
现在看来,命中率100%。
该线路图还显示。
2026年,小米将推出首台采用增程式动力的SUV。
然后咱们再结合,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爆料。
是不是又闭环上了?
当然啦,聊到这里肯定有机友很好奇。
为啥同样是混动车型。
小米选择的是增程式路线,而非类似于比亚迪DM-i技术的插电式混动路线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增程式车型确实更好卖,增程技术结构也没那么复杂。
咱们直接看数据啊。
根据车百在线发布的2025年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终端销量月报」,能看到增程式车型是越卖越好了。
2025年5月,纯电动车型销量57。9万辆,同比增长19。6%;插混车型销量27。3万辆,同比增长21。2%。
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8。8%至11。4万辆。
市场份额方面,纯电和插混市场份额同比有所下降,增程式市场份额同比增加约2个百分点。
再具体到,各家国产增程式车型的销量表现。
机友们同样能看出,消费者们对增程式SUV的青睐程度有多高。
2025年5月5日-5月11日的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中。
排名前三的品牌,都主打增程式路线。
所以说,不要看部分网友和车企,平日里各种吐槽增程式技术。
什么增程式油不油,电不电的。
什么增程式混动,就是行业内公认的落后的技术。
…。
真到了要自掏腰包的时候,车主们还是老老实实买增程车型。
新势力车企们,推出增程式车型,也已经是个大趋势。
毕竟,在消费者眼里,技术和参数都没那么重要。
但对于纯电车续航的恐惧和焦虑,却是在每日的出行中驱之不散。
插电式混动也好,增程式技术也罢,都是现阶段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的好方案。
再把目光放回小米汽车上。
小米SU7和YU7,固然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成功的车型。
但回到新能源主战场上,最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还是一台空间够大、续航够长、彩电沙发冰箱俱全的家用增程SUV。
拥有了梦幻开局后。
小米也该在第三台车上,彻彻底底把销量和规模走起来了。
不过客观来说,增程式SUV这赛道,不能说是人才辈出,简直是众神云集。
问界、理想、领克、腾势。。。都有热门当家车型。
而且在产能上,小米汽车也算是遇到了小瓶颈,小米YU7的交付周期,都拉到50-60周了。
那更加热门的增程式SUV,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图片来自网络。
文娱妮啵啵。
编辑66?。
麻生偏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父子两个人共同跑卡车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双双遇难。
本来这件事情就已经足够令我们大家心痛,但是如果说这个孩子才16岁呢?即便是父亲也才不过43岁正值壮年。
这也是他们刚买的新车,第一次拉货就出现了这样的灾难。
但是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也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灾难发生。
本月17号的时候,刚买了新车的高师傅带着儿子、开着新车行驶在拉货的道路上。
原本这趟旅程应该是十分的开心,奈何车祸的出现彻底的摧毁了两个家庭。
之所以说是两个家庭,是因为多年前高师傅就已经和爱人离异。
身边也就是儿子在陪伴着,并且高师傅的父母已经70多岁,对于他们家来说这本就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更何况即便夫妻两人已经离婚,孩子也永远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
丧子之痛,对于这位母亲也是场巨大的打击。
我们从父子二人生前的照片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十分融洽。
而根据孩子的行为也能看出来,日常生活中这个年仅16岁的孩子必然也很懂事。
不然又怎么会在这么小的年纪陪父亲一起出车。
如果高师傅知道因为孩子的懂事,最后会造成他与自己一起殒命于拉货的路上。
或许即便是再高的货价,他都不会同意带着孩子踏上危险之旅。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高师傅生前最后一条动态还是在炫耀自己的新车。
似乎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盼。
尤其是身边有着听话的孩子,高师傅本来也是想要趁这个机会带着成绩优异,并且刚好带着暑假的孩子外出游玩。
从画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当时这场事故十分严重,整个驾驶舱已经彻底损毁。
并且我们还可以得知的是,除了还有年迈的父母以外。
高师傅还有着一个已经20岁的女儿,对于她来说以后又要怎么生活?
最重要的是,虽然这件事大家一直在隐瞒着高师傅的父母。
害怕两位老人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出现意外,可是终归也没能瞒住。
有消息就表示现在两位老人已经知晓儿孙不幸遇难。
已经开始不吃不喝,难以想像他们这样的年纪面对这样的打击又能怎么挺过去。
随着这件事情愈演愈烈,按道理来说保险公司的赔付也应该到场。
大家也都知道通常大货车的理赔价格是很高的,至少能够让高师傅的家人日后不用太过拮据。
可令人气愤的是很快也就出现,那就是保险公司拒绝对此次车祸做出理赔。
拒绝理赔?天价货物?
按照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虽然这台车是高师傅买的,但其实却是通过分期的方式。
这点其实我们也并不意外,毕竟一台大卡车的价格高昂。
想要全款买下确实十分苦难。
但也就是这种行为,使得这辆车的合同是租赁合同。
同时我们也知道,通常大卡车在购买的时候也要挂靠在大公司的名下。
至少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货源。
所以说真正的车主现在还并不是高师傅,也就是这样的事情成为了保险不理赔的理由。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保险的理赔那么不单单是父子二人白白丧命。
还有此次他们所拉的货物价值,同样是高师傅家人难以承担的。
知情者就表示,听说这次他们所拉的货物为飞机上的零部件。
价值已经飙升到了3000多万,那么这笔赔偿有应该谁来支付。
如果是高师傅的家人来赔偿,那么对于高师傅的家人来说绝对是难以支付的。
可以说这次的事故,对高师傅的家人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在评论区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的爱心人士都表达了对于高师傅的支持。
希望最终这件事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到高师傅一家人。
不过即便是在怎么样,也无法挽回高师傅和儿子的生命。
卡车物流作为我们工业的动脉,其中必然是不能缺少众多从业者的共享。
然而却有很多的卡友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
个中原因包括却不限于赚钱少、辛苦、危险等原因。
毕竟大家冒着风险就是为了赚钱养家,但是但事故发生的时候也才了解生命的重要。
于是也就有卡友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
在网友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众多卡友诉说自己开车路上的艰辛外。
还有人对这次的事故做出了分析,认为这一切的发生还是因为新车导致的。
尤其是刚刚换车的高师傅开不习惯,贸然上了高速后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其实不论什么原因,高师傅父子终究是离开了人世,我们也期望这件事情最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结语:
除了为他们父子惋惜外,同时我们大家必然也希望这件事情的结局能够圆满。
更重要的就是在理赔的问题上,希望保险公司能够负起责。
毕竟这是事关我们每个交通参与者的保障,也是高师傅他们家人最后的期盼。
如果没有了保险再加上货主的催促,难以想象高师傅的父母之后会怎么样。
信息来源:
大象新闻——安徽43岁卡车司机带16岁儿子出车,送货途中父子俩双双遇难,卡友!新车第一趟拉货,最后一条动态还是庆祝买了新卡车(大象新闻原创报道)@承哥(黑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