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覆盖半个福建豪门圈,八马茶业为何三次上市被拒?
一片铁观音叶子,泡出了两个亿的利润,也泡出了一张福建最复杂的豪门姻亲网,安踏、七匹狼、特步、九牧卫浴,几乎都在八马茶业的亲家图谱上。
这样的背景,放在福建商圈,几乎等于握着半壁江山的人脉通行证。
可偏偏,资本市场对它爱搭不理。
铁观音销量全国第一、营收连年增长、亲家遍布各行各业,截止到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已经在全国已经拥有3498家门店。
然而八马却在上市路上折腾了12年,三次撤回A股申请,最后无奈绕道港股。
那问题来了,八马茶业到底是输在了茶叶生意,还是输在了资本游戏?
高利润、强品牌、豪门加持,看起来明明是商业世界的完美案例,为什么资本偏偏不吃这一套?
故事得从老板王文礼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在深圳做记者的小王,领到人生第一份900块工资,兴冲冲请朋友喝咖啡。结账时一看账单,一杯要20多块。
他在心里一琢磨,家乡安溪的铁观音,一斤才卖几块,味道不输咖啡,差价咋这么大?
这顿咖啡成了他的顿悟时刻,同样是冲泡的饮料,咖啡能卖天价,茶叶为啥不能?
于是,王文礼回乡创业,拉上哥哥弟弟堂兄弟,注册了“八马”,意思是“八匹马拉车”,象征高质量和贵族气质。
1997年,王文礼、王文彬兄弟成立了深圳市溪源茶业有限公司,第二年,他们在深圳开出第一家专卖店,更名为深圳市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不过,王氏兄弟很快发现,茶叶行业一直是“强品类、弱品牌”,能叫得出名字的茶企寥寥。
于是他们把茶叶按快消品的逻辑做,标准化生产链、大单品战略通通安排上,“赛珍珠”系列铁观音一斤从1000到1万不等,定位直接拉到高端。
2009年王安礼还请广告策划大师帮忙,直接把定位提炼成“商政礼节茶”,主攻中小企业主、商务送礼市场,并配套包厢服务,让客户在茶室里谈生意、吃茶点,“有面子”成了卖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市场还给八马一份漂亮的财报数据。
2019到2023年,营收从10.2亿涨到21.22亿,同期净利润从9087.6万元增长至2.06亿元,4年增长约120%,铁观音销量连续10多年全国第一。
听起来,这简直是资本市场的好故事,但A股偏偏不感冒。
2015年,八马新三板挂牌,三年后主动退回。
2021年,八马递交创业板上市招股书,经历三次问询、三轮招股书更新后,在临门一脚时撤回材料。
2023年,八马茶业再战深交所主板,却又一次以“考虑到资本市场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为由终止上市申请。
今年一月,在多次冲刺A股未果后,八马茶业最终选择转道港股。
身为中国茶业头部企业,八马的上市之路为什么这么坎坷?
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其一,茶行业是重资产、周期长、机械化低,气候一变质量就波动,资本市场本来就不热衷。
其二,八马的“家族化”色彩太浓,六个董事席位中有一半以上是王氏家族成员,连加盟商里都有大量亲戚和前员工,关联交易像蜘蛛网一样密。
而且八马的加盟渠道也和其他的消费品企业不同。
它是买断制加盟,必须先交钱才能进货,不退不换。
囤货压力、跨区串货、低价甩卖的乱象并不罕见,大部分的销售风险全抗在加盟商肩上,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八马茶业的各品类中,只有铁观音及部分岩茶等乌龙茶为自主生产,小部分茶叶产品为自主分装,其他大部分茶叶产品都由供应商生产供应,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其“铁观音世家”的一种消解。
抛开其商业模式,八马的“亲家地图”同样为人津津乐道。
福建地区数得上的几大企业,几乎都能和八马扯上姻亲关系。
创始人王文彬的女儿,嫁给了七匹狼董事局主席的儿子。
他的儿子,是安踏董事长丁世忠的女婿。
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江苏高力集团创始人的儿子。
而七匹狼的二公子,娶了特步创始人的女儿,特步的大女儿又嫁给了九牧卫浴的继承人。
这可以说是福建商帮的一种独特玩法。
不同于一些地方依赖血缘或乡谊,福建企业家更喜欢通过婚姻,把财富和人脉编织成一张高韧性的网。
茶叶、运动鞋、男装、地产,看似毫不相干的产业,通过婚姻关系,彼此握有了通向对方核心圈的钥匙。
一旦有机会,这些关系就可能转化为跨界合作,或者在关键时刻形成声援。
不过,这些豪门联姻更多是保下限的关系网,能不能让八马再上一个台阶,还得看它在标准化、规模化、产品创新上的硬实力。
毕竟,高端茶市场前五的总份额才6.2%,八马占1.7%,和新茶饮蜜雪冰城20.2%的市占率没法比。
资本市场讲究增长故事,不是看你亲戚是谁。
港股这次能不能成,还得看八马能不能从“卖茶的豪门”变成“资本喜欢的标的”。
未来的八马,会不会像星巴克之于咖啡那样,把中国茶做成一个全球化的商业符号?
会不会借助豪门姻亲的跨界资源,杀入更多元的生活方式赛道?
这两道题,它都还没交卷。
八马茶业的故事,是茶行业的缩影,传统产业想拥抱资本,不只是换个赛道,还得换一套打法。
豪门的茶喝起来可能香,但资本市场的水凉不凉,只有游过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