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连线不到24小时,乌欧收到好消息,特朗普再开口施压普京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阿拉斯加会还没开,火药味却已经飘在半个地球之外。8月12日,白宫突然宣布,特朗普将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举行闭门会谈,而乌克兰和欧盟将被“请”在门外。消息一出,基辅炸了锅,布鲁塞尔也没绷住。24小时之内,欧美乌紧急连线,泽连斯基火速喊话,德国、法国、英国轮番上阵,特朗普最终松口,说“好说好说,后续会让你们进来”。危机暂时止血,乌欧总算收到了一点“好消息”,但真正的问题还没解决。特朗普嘴上说得圆,心里算盘没停,下一步怎么谈,仍旧绕不过普京那张底线清单。
峰会未开先起火,泽连斯基怒批“外交背刺”
原计划是和普京谈和平,结果白宫先开了个“闭门会”。8月12日,美方确认:特朗普与普京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基地“一对一”会晤,明确排除乌克兰总统和欧盟代表参与。也就是说,谈乌克兰的事,不让乌克兰人到场。
泽连斯基听完直接炸裂,痛批这是“普京的外交胜利”,还搬出宪法第73条,强调任何涉及乌克兰领土的决定必须由人民公投决定,绕过基辅,等于“非法交易”。
欧洲这边的火气也不小。法德英三国开始担心,美俄要是私下谈妥,承认俄对乌东四州的控制,那整个欧洲安全框架都得重写一遍。还有经济隐患:一旦美俄能源“重修旧好”,欧洲对俄天然气和铀矿的依赖就成了特朗普手里的谈判筹码。气氛一触即发,欧盟当晚连夜协调,第二天就敲定了一场视频峰会,连人带话火速上线。
连线24小时,特朗普改口,乌欧暂时“被哄住”
8月13日,视频会议如期进行。参会阵容不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英首相斯塔默、法总统马克龙、德总理默茨,泽连斯基亲自坐镇。乌克兰明确表态:任何和平方案必须让乌克兰参与,尤其是不能搞什么“扎波罗热换顿巴斯”这种“土地置换”。欧洲各国也跟进发声:北约不能被架空,乌克兰不能被甩锅。
特朗普这边,态度倒是“柔和”了不少。他对外宣称:“这场会谈可以打10分”,并承诺后续推进美俄乌三方会谈。马克龙透露,特朗普已接受“领土谈判须乌克兰参与”,德国总理默茨也说,美方同意“若俄拒绝停火,欧美将联合加压”。
说白了,这场连线虽然没让特朗普改会议形式,但至少在“后续安排”上多了几句安抚话。乌欧虽然没被邀请入场,起码被允诺“会后登台”。可问题是,口头承诺能兑现多少?特朗普的风格大家都知道,前脚说“要谈和平”,后脚就可能说“我先看看普京的态度”。
普京放缓语调,特朗普继续施压,博弈节奏悄然变化
就在欧美乌视频会议的第二天,俄罗斯方面也有了动静。8月14日,普京召开战略会议,罕见表态称“特朗普为和平付出真诚努力”,还放出信号,愿意讨论战略武器控制议题。
看上去像是放低姿态,其实是“怀柔”策略:不谈领土,只谈技术;不碰红线,只拉交情。俄方代表团构成也值得玩味:外长拉夫罗夫负责外交正常化,包括恢复航线、重启使馆。防长别洛乌索夫管停火方案,目标是让乌东控制权“合法化”。财长西卢安诺夫主攻解除制裁、恢复能源出口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则是带着“北极开发”计划,试图吸引美资入局。
特朗普这边没闲着。8月13日,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放话:如果普京拒绝停火,“将面临严重后果”。虽然没说清楚是什么后果,但外界普遍猜测:可能是冻结俄海外资产,或者开启二级制裁。同时,他还抛出一个“25%会谈失败的概率”,为会后是否举行联合发布会留了后手。说白了,就是“成了我有功,谈崩我先跑”。
乌东战线再变,能源牌上桌,谈判桌下各藏杀招
就在各方口头交锋的时候,战场上又动了真格。俄军在阿拉斯加会前48小时拿下了波克罗夫斯克南部的多布罗皮利亚,一口气推进10公里,乌军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至此,俄方已实际控制乌东约70%领土。普京的底气来自哪?不只是军事,还有经济:7月数据显示,俄石油出口同比增长7%,其中60%通过印度、土耳其等渠道转运,成功规避欧美制裁。
美国当然不甘示弱。国会正推动一套“核弹级”制裁草案,拟对俄铀矿征收100%关税,对中印进口俄油加征500%关税。不过这招还没用,就被中国回怼为“非法单边制裁”。更现实的是,德国56座核电站中,有15%的铀来自俄罗斯,真断供,欧盟先扛不住。所以,说是谈判,其实是“边打边谈”;说是压力,其实是“谁先眨眼”。而眼下,没人敢先闭眼。
乌欧的“好消息”背后,是被动中的自救
虽然特朗普这次没把泽连斯基“请进会议室”,但也给了一点“安抚礼包”:会后可能举行三方峰会,还可能让部分欧洲国家“参与观察”。这对乌欧来说,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但根子上的问题没变:俄方要求乌东四州归属合法化,乌克兰宪法禁止任何领土让步;欧盟希望维持对俄制裁压力,特朗普却有意放松换能源合作。双方目标不一致,路径更不一样。
更大的风险在于,这场峰会如果只谈“技术性停火”,比如限制空袭、冻结无人机使用,那对战场没根本改变,对和平更谈不上突破。而一旦俄罗斯继续推进控制线,美俄达成“事实承认”,那么乌克兰和欧洲的处境会更加被动。
结语
阿拉斯加谈的不是和平,是各方底线的博弈。这场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表明了一个现实:和平不靠会议桌,而靠筹码。特朗普嘴上说要谈停火,心里盯的是能源和选票;普京嘴里谈合作,手上攥着乌东地图;乌克兰要的是边界完整,欧洲要的是机制稳定,但这两样,都不在美俄优先级里。
峰会最终谈不谈得成什么,看起来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能把自己的利益写进后续声明里,谁就不算输。而对乌克兰和欧盟来说,收到的“好消息”,只是一个时间缓冲,不代表赢得主动权。阿拉斯加的风很冷,谈判桌上不会有热茶。每一句话背后,都是算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