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财经头条 > 正文内容

现在马路边出现很多零食折扣店,你以为他们是靠零食赚钱吗?

14小时前今日财经头条1

  

1.9 元可乐背后的资本游戏:零食折扣店为何不靠卖零食赚钱?

  

小区门口新开的零食折扣店又在搞促销了:1.9 元一瓶的可乐、2.5 元一包的薯片堆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大爷大妈排起长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货架深处的散装饼干标价高达 48 元 / 公斤,随手抓一把就可能花费 35 元。这种强烈的价格反差背后,藏着一个颠覆常识的商业真相 —— 这些遍布街头的零食折扣店,其实根本不靠卖零食赚钱。当行业闭店率高达 62%,每新开三家店就有两家倒闭时,头部品牌却能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估值暴涨,其中的盈利逻辑值得深究。

  

加盟模式:一本万利的 开店生意

  

零食折扣店的扩张密码藏在加盟合同的细则里。赵一鸣零食官网显示,开一家 150 平方米的店铺,加盟商需要支付 3.8 万元加盟费、2 万元保证金,每月还要缴纳 800 元管理费,再加上装修、设备和首次进货等费用,综合投入高达 55 万至 60 万元。零食有鸣的加盟门槛与此类似,不含租金的情况下初始投资就需 53 万元起。对于总部而言,这些前期费用构成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仅加盟费一项,若全国有 1 万家门店,就能轻松入账数亿元。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模式的盈利分配结构。行业数据显示,零食折扣店的平均净利率仅为 8%-12%,头部品牌如万辰集团旗下门店净利率甚至低至 2.5%-2.75%,意味着每卖 40 元商品才能赚 1 元钱。但总部通过集中采购获得的成本优势却能创造可观利润:头部品牌坚果类产品采购价可比市场价低 30%,而中小门店的进货价反而比头部品牌高 50% 以上。这种 总部赚差价,门店赚吆喝 的模式,使得加盟商陷入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的怪圈,却为品牌方贡献了持续的现金流。

  

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冷酷的数字游戏。2021 年底国内量贩零食门店仅 2500 家,到 2023 年 10 月就暴增至 2.2 万家,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4.5 万家。这种扩张速度与门店实际盈利能力严重脱节,62% 的闭店率足以说明问题。但对品牌方而言,只要不断有新加盟商入局,就能通过收取加盟费和供应链费用维持盈利,形成 开店 - 关店 - 再开店 的循环套利机制。郑州某加盟商投入 50 万元两个月就关门的案例,恰恰印证了这种模式对加盟商的残酷性。

  

供应链:隐形的利润收割机器

  

零食折扣店的真正战场不在零售终端,而在供应链的控制权上。菜鸟与桔子花开、万辰集团等品牌的战略合作揭开了行业秘密:通过在华南、华东、华中布局 7 个零食仓,实现次日达、隔日达的高效物流服务,头部品牌能将物流成本压缩到极致。这种供应链优势不仅带来采购成本的降低,更构建了难以撼动的盈利护城河。

  

供应链的盈利模式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大规模采购形成的价格剪刀差,头部品牌凭借 1.4 万家门店的采购量,能从供应商处获得远低于市场价的进货价;二是供应链金融收益,通过延迟支付货款、收取供应商保证金等方式占用资金;三是数据增值服务,利用海量采购数据指导生产,甚至反向定制产品获取溢价。洽洽食品、三只松鼠等传统零食企业争相入驻零食量贩渠道,更凸显了这些折扣店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低价引流 + 高价宰客 的套路成为供应链盈利的补充手段。郑州某门店将 1.9 元可乐作为引流品,却把散装饼干标到 48 元 / 公斤,这种价格策略并非个例。消费者被低价吸引进店后,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购买高价商品,这种 漏斗效应 既能维持低价形象,又能提高客单价。但这种短视行为也导致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社交媒体上大量 折扣刺客 的吐槽,最终引发客流量锐减,加速了中小门店的倒闭。

  

资本运作:估值泡沫下的退出游戏

  

零食折扣店的终极盈利模式藏在资本的账本里。良品铺子对赵一鸣的投资堪称经典案例:2023 年 4 月出资 4500 万元获得 3% 股权,同年 10 月就以 1.05 亿元转让,6 个月净赚 6000 万元。这笔交易的关键不在于赵一鸣的实际盈利能力 —— 其净利率不足 3%,而在于门店数量增长带来的估值提升。这种 用亏损换规模,用规模套资本 的玩法,才是头部品牌真正的生存之道。

  

资本的助推让整个行业陷入非理性扩张。2023 年零食折扣店行业融资额突破 80 亿元大关,资本的涌入催生了 平均每天新增 20 家门店 的疯狂景象。零食很忙集团甚至计划投入 10 亿元用于市场开发,目标是 2024 年门店数量翻倍。这种扩张逻辑与互联网行业的 烧钱获客 如出一辙,都是通过快速做大规模推高估值,最终实现 IPO 或并购退出,至于单店是否盈利并不重要。

  

当资本退潮,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加盟市场。数据显示,热门地段商铺的转让周期已从三个月延长至 14 个月,部分店主甚至贴出 转让费 0 元 的告示仍无人问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揭示了行业的本质:对资本而言,零食折扣店只是制造估值泡沫的工具;对加盟商而言,却可能是血本无归的陷阱;而消费者眼中的 便宜,不过是这场资本游戏中的诱饵。

  

结语:折扣经济的异化与反思

  

零食折扣店的遍地开花,本质上是资本寻找新出口的表现。当传统零售业利润率持续走低,资本便创造出 折扣零售 的新概念,通过加盟模式快速变现、借助供应链控制利润、利用资本运作放大收益。在这个链条中,卖零食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环节,真正的利润来自金融操作而非商品交易。

  

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令人怀疑。62% 的闭店率不仅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透支了消费者对 折扣 概念的信任。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1.9 元可乐背后可能隐藏着 48 元 / 公斤的饼干刺客时,整个行业的信誉基础将彻底崩塌。良品铺子从投资到退出的 6 个月暴利,与加盟商 50 万元投入两个月关门的惨状,形成了尖锐对比,暴露出这种商业模式的伦理缺陷。

  

或许正如行业洗牌所揭示的,那些真正坚守 低价初心、拒绝套路的品牌才能存活下来。但在此之前,每个路过零食折扣店的消费者都该明白:当一瓶可乐的价格低到不合常理时,你可能已经成为了资本游戏中的付费玩家。零食折扣店的故事,不过是又一个 羊毛出在猪身上 的商业寓言在现实中的上演。现在马路边出现很多零食折扣店,你以为他们是靠零食赚钱吗?

相关文章

一夜关停,人去楼空!又一网红店不行了,有人投入50万,倍感煎熬

一夜关停,人去楼空!又一网红店不行了,有人投入50万,倍感煎熬

   网红店之所以只能被叫做网红店,是因为他们真的干不长,其实这种事也不少见,各地都掀起了“关店潮”。   ...

判了,无期!敛财3.8亿,伪装了7年的励志网红,最终还是露馅了

判了,无期!敛财3.8亿,伪装了7年的励志网红,最终还是露馅了

   编辑:画榆林    他曾声称,一根头发值6万,一张白纸能卖4万!...

仗打了1000多天,俄国人才反应过来:中俄不结盟,好处更多!

仗打了1000多天,俄国人才反应过来:中俄不结盟,好处更多!

   7月,乌克兰危机已满三年。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俄乌冲突不仅重塑了全球能源版图,也彻底改变了欧亚大陆大国之间的互动逻辑。所有人都在追问:俄罗斯在孤立与压...

警惕!前三天主力主力最大卖出这298股

警惕!前三天主力主力最大卖出这298股

   2025-8-23 15:05:01   ...

东吴证券给予重庆啤酒增持评级,2024年报点评:符合预期,期待改善

东吴证券给予重庆啤酒增持评级,2024年报点评:符合预期,期待改善

        东吴证券04月04日发布研报称,给予重庆啤酒(600132.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