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意特朗普想截胡,普京听完美方条件,没对中方透露一个字
大家好,我是吕璐,今天跟大家来聊聊特朗普从俄罗斯手中截胡中国生意的事儿。
日前,路透社披露,在8月的“普特会”中,美方多次向俄方抛出“能源协议诱饵”,一边承诺放松对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的制裁,一边提议俄罗斯放弃中国技术,采购美国设备,甚至抛出美企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重返萨哈林一号油气项目、美国购买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等“甜头”。
普京和特朗普
可见,特朗普表面是在“推动俄乌和谈”,实则还是想谈生意,用技术输出和放松制裁为筹码,既想“截胡”中国生意,抢占俄能源项目的市场份额A股上市公司,又想让俄罗斯“疏远中国”,削弱中俄关系。
要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已被切断大部分国际投资,特朗普开出的条件,看似是“雪中送炭”,实则是想让俄罗斯在能源技术上重新依赖美国,进而失去与中国合作的自主选择权。
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本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纽带。这个初始投资达 210 亿美元的项目,由俄能源巨头诺瓦泰克控股,中石油、中海油各持10%的股份,承载着俄罗斯“到2030年将液化天然气全球份额提升至20%”的战略雄心。
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
然而,自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切断冰级船舶获取渠道后,项目一度陷入困境,生产线被迫关闭。关键时刻,中企挺身而出,接过美企放弃的订单,为项目两条生产线提供核心电力燃气轮机。按照规划,项目第三条生产线的技术支持,也将由中方承担。
今年4月,项目恢复天然气加工并完成五批货物装载,背后离不开中俄在技术、供应链上的默契配合,这种合作并非短期利益捆绑,而是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长期战略协作,更是对美国制裁外溢效应的有力对冲。
面对美方的“面包诱惑”,普京没向中方透露一个字,这是否意味着俄方有所动摇?事实恰恰相反,普京没向中国透露并非“摇摆不定”,而是对美国博弈套路的精准预判,更是对中俄合作信任的高度自信。
普京
首先,普京深知美国的“承诺”向来充满变数,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曾以“制裁豁免”为诱饵拉拢他国,但转头就撕毁协议。此次提议放松制裁,大概率是特朗普为营造“外交政绩”、争取选民支持的短期手段,一旦局势变化,美方随时可能重启制裁,俄罗斯若放弃中国技术、依赖美国设备,无异于“引狼入室”。
其次,中俄能源合作早已超越单一项目层面,今年1到5月,中国自俄进口管道气同比增长29.4%,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实现满输,“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谈判稳步推进,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协作,绝非美国一个“技术订单”就能撼动。
更重要的是,普京清楚,中国提供的技术合作从不附加政治条件,而美国的“合作”本质上就是地缘捆绑。接受美国技术,意味着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北极战略上都要向美国妥协,这是俄罗斯绝不可能让步的底线。
特朗普
特朗普试图“截胡”中国生意的举动,本质上是霸权思维在能源领域的延续,认为凭借 “制裁-松绑”的双重手段,就能操控他国的合作选择。但普京的沉默已经给出答案,俄罗斯绝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与中国的战略互信,更不会落入美国“离间中俄”的陷阱。中国的生意特朗普想截胡,普京听完美方条件,没对中方透露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