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狂飙迎来涨停潮!是否接力CPO 成为A股新霸主?
本周五(9 月 5 日)固态电池板块迎来全线涨停潮,而此前一路狂飙的 CPO 板块却陷入巨震,资金的集中切换让市场不得不思考: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能不能接过 CPO 的 “接力棒”,成为 A 股新的炒作核心?
1、先看固态电池为啥突然爆发,这其实是短期催化和长期逻辑的共振。
技术上,最近龙头企业动作不断,先导智能有了全固态电池的整线解决方案,亿纬锂能 “龙泉二号” 电池下线,国轩高科打通了中试线,孚能科技还完成了硫化物电池送样,这些进展说明固态电池离量产越来越近了。政策上也给力,工信部之前拿60亿元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研发,2026年7月还要实施更严格的蓄电池安全标准,直接推高了市场对固态电池的需求预期。从长期看,固态电池的用处不止在电动车,人形机器人、无人机这些未来产品都需要它,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出货量能超600GWh,市场规模超2500 亿元;而且它还会带动锂、镍、锆等金属需求,中邮证券说2030年光碳酸锂需求就有114万吨 LCE,这些都让固态电池的潜力更突出。
2、再回顾CPO之前的上涨逻辑,它能成为 AI 行情的核心,关键是有刚性需求和产业壁垒。
AI训练需要大量数据中心,直接催生了800G、1.6T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全球某数据库巨头和阿联酋的400亿美元芯片订单,预计能拉动450万块高端光模块需求,差不多是2025年全球800G 模块的全年出货量,头部企业订单满、业绩涨。技术上,CPO通过共封装降低功耗和成本,从800G 升级到1.6T的速度很快,中际旭创、新易盛这些龙头因此有了更强的定价权,英伟达去年3月推出的1.6TCPO交换机还把数据中心功耗降了40%以上。政策上,“十四五” 数字经济规划要求2025 年数据中心算力密度提升50%,某头部厂商一季度800G产品出货量同比涨了300%,机构预测2029年400G+光模块市场年增速28%,2033年CPO规模达26亿美元,这些都支撑了它的估值。
不过最近CPO开始调整,9月4日中际旭创单日资金大幅流出A股上市公司,华工科技、新易盛也大跌,主要是前期获利资金在技术兑现后离场,这种 “预期兑现就调整” 的情况和2023年AI算力板块很像,也给资金转向固态电池留了空间。
3、接着看本轮牛市的规律,2025 年A股主线切换很清晰,都是围绕 “政策红利 - 技术突破 - 产业升级” 展开。
从AI算力(以 CPO 为代表)到高端制造再到新能源,每一轮主线都是先有政策指明方向,再有技术突破,最后业绩预期推高估值。而且科技成长板块特别看重 “技术代际差”,CPO能成主线,是因为解决了传统光模块的功耗问题;现在固态电池也是这样,比液态电池能量密度高30%还更安全,在新能源车、低空经济里有不可替代的需求。资金轮动也有 “高低切换” 的特点,CPO涨起来后市盈率相对较高,而固态电池设备板块市盈率相对低位,,这种估值差在牛市里很容易让资金转移,就像2023年资金从消费转向AI、今年从算力转向新能源一样。
4、固态电池成为新炒作核心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固态电池有潜力成为新主线,甚至和 CPO 形成双主线,但短期内想完全取代 CPO 很难。
一方面,固态电池有三个核心优势:政策支持持续,中央和地方都有规划;技术突破过了临界点,中试线良率高、设备订单多;资金也在从 CPO 往这转,和 2023 年 CPO 早期爆发时很像。
但另一方面,它也有挑战:宁德时代这些龙头要到 2030 年才规模化应用,短期业绩兑现不如 CPO;而且硫化物、氧化物等技术路线还没定,可能让市场有分歧,所以它的上涨会是阶段性的,没法像 CPO 那样单边涨。不过长期看,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比 CPO 广,能源革命赛道的容量也比单一算力硬件大,潜力更足。
对投资者来说:
1、短期可考虑关注固态电池的设备和材料环节,比如先导智能、利元亨已经进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供应链,订单能看到2026 年;赣锋锂业的硫化物电解质、五矿新能源的高镍正极已经批量交付,这些环节会先受益;
2、中期要盯两个关键点:2026 年一季度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结果,还有宁德时代的扩产进度,如果量产提前,估值还能涨。长期要注意产能过剩风险,现在固态电池规划产能59.3GWh,要是技术路线变了或者需求不够,可能重蹈 2023 年锂电材料企业的覆辙,所以要选有技术壁垒的龙头,比如在干法电极、等静压成型有专利的公司。
配置上,固态电池(低估值、长期空间)和 CPO(高确定性、短期业绩)可以考虑均衡布局,还可以关注人形机器人、数据中心储能这些交叉领域,它们既需要固态电池也需要 AI 算力,弹性可能更高。总之,别在情绪狂热时追高,趁调整布局,才能在轮动中抓住机会。固态电池狂飙迎来涨停潮!是否接力CPO 成为A股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