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乱套了!被美国和中国逼到没活路,跪求全球最大组织出手!
特朗普上台以后,这个世界全乱套了!
欧盟以前把中国当大金主,默克尔为代表的老一辈欧盟领导人都极力地平衡中美关系。
可现在呢?特朗普掀起关税大战,欧盟、中国、印度全都卷入其中。美国关税战争还引发了更为恶劣的连锁反应——让原本能好好做生意的国家,也“打”了起来。
最近,不少欧洲钢铁制造商开始敦促欧盟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他们特别强调,可“效仿美国”。
欧洲钢铁业现在日子确实不好过,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可计划2025年裁员1.1万人,并消减产能。
面对这种情况,欧洲人找了两个原因,一个表层原因,一个他们认为的深层原因。
表层原因是,中国钢铁低价进入美国市场,积压欧盟钢铁市场空间,美国对欧盟钢铁征收了50%的高额关税,导致欧盟钢铁产能过剩。
深层原因,他们认为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影响其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导致欧洲钢铁需求变少。
这两个理由,总结一条:都怪中国!
为此,他们不是让美国降低关税,而是限制中国钢铁进口。以法国为代表的11个国家提议,对超出配额的进口钢铁征收50%关税,目标是进口量减半。
分析人士指出“超出配额的进口钢铁”指的是中国钢铁。
自今年6月,中欧爆发贸易争端,这一轮一轮的制裁与反制裁看得人心惊肉跳。
回想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欧合作一路升级,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到2024年,中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
可以说,中欧都享受了彼此的发展红利。然而最近这几个月,中欧贸易争端异常激烈。
先是6月,欧盟对中国硬木胶合板征收最高62.4%的临时反倾销税,接着对中国硬木胶合板征收最高62.4%的临时反倾销税。
中国当然不会示弱,7月对欧盟不锈钢产品征收43%关税。而后又对欧盟白兰地征收最高34.9%关税,法国轩尼诗等品牌首当其冲
中国和欧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中欧之间其实没有根本矛盾,欧盟对中国的不满主要还是两个方面:
1,他们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虽然中国已经加快欧洲企业的稀土审核。
2,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和俄罗斯贸易往来,希望借钢铁进口限制,向中国施压。
中欧量大经济体在发展中存在摩擦非常正常,问题是,特朗普用贸易战来解决经济,政治,科技等所有层面的问题,并引发世界性关税大战,非常不可取。
纵观全球经济史,贸易战从未成为解决争端的良方,从钢铁到半导体,从农产品到汇率战场,每一次对抗都在印证:挥舞关税大棒换不来繁荣,只会留下裂痕与伤疤。以下三个经典案例,足以敲响历史的警钟。
1970年代美欧曾爆发“钢铁与黄油之战”,石油危机引发西方经济“滞胀”,当时石油危机让西方经济陷入“滞胀”,欧共体为了保证自己的农业能自主发展,就给农产品发补贴,同时提高关税。
美国则指控欧盟进行“不公平贸易”,双方在农产品和钢铁领域爆发关税拉锯战。钢铁业成为主战场,美国七家企业联合起诉西欧11国“倾销”,引爆反补贴制裁。
短期看,贸易逆差虽收窄,但美欧财政赤字同步攀升;长期看,农业补贴争端持续发酵,成为WTO框架下最难解的顽疾之一。
这件事儿说明,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结构性的矛盾,还是得坐下来好好协商解决。
1985–1995年,美日爆发过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半导体与汇率绞杀战”
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一度威胁到美国技术霸权,美国于是拿“301 条款” 逼着日元升值,还通过《广场协议》把战场扩大到了金融领域,把简单的贸易摩擦变成了全方位的打击。
这个半导体大战最终以日本出口竞争力遭重创收场,日本自此开始了“失去的二十年”经济停滞拉期;美国呢,虽然短期内缓解了逆差A股上市公司,但制造业外流之势无法逆转。
这次贸易战虽说是“狗咬狗”,但仍能给我们以启发,那就是“贸易+金融+汇率”确实可摧毁单一经济体,但是全球产业链崩塌,会造成更大损失。
最近惊心动魄的当属1980年代美苏“能源与技术冷战”。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苏联实施尖端技术封锁与能源设备禁运,将贸易武器化,再加上外交上孤立苏联,形成了多方面的打压。
最终苏联被迫调整能源战略却元气大伤,加速经济崩溃;美国虽然赢得冷战但全球阵营分化,对立更为严重。
这场冷战给人以深刻教训。如今,美国想要跟中国打“新冷战”,中国一直在回避,就是吸取历史教训。
中国一直提醒美国不要搞零和博弈,这是把世界拖入深渊。然而美国显然听不进去。
如今,当特朗普以以“232调查”对钢铝征税、以“301调查”打击中国科技,其套路与上述战役如出一辙:拒绝多边协商,用单边制裁来掩盖自己产业转型乏力的真相。
可历史早就证明了短视的保护主义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在这场关税大战中,中国是被动参战的一方。不论是对欧盟,还是美国,中国的态度一以贯之,不惹事,不怕事。欧盟真的该清醒清醒了,到底陷入关税混战,跟中国不对付好,还是跟中国互惠共赢好呢?全乱套了!被美国和中国逼到没活路,跪求全球最大组织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