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正酣 加速布局新兴产业) ,
证券时报记者刘俊伶?。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提升,为能源的绿色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6月5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了20。17亿千瓦,同比增长58%;风电光伏合计装机达到15。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了火电装机。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3。73亿千瓦,约占电力新增总装机的86%;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已经连续两年突破了3亿千瓦,在全球新增装机的占比超过了50%。
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于今年2月即完成对火电的超越。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合计装机量达到14。56亿千瓦,超过火电的14。48亿千瓦。回溯历史发现,在“十三五”末的2020年,我国风电光伏合计装机容量仅为5。35亿千瓦,不到火电(当时为12。45亿千瓦)的一半,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增幅超过186%。
按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速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自2023年7月开始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风电装机容量自2023年9月起亦保持在15%以上。
除装机容量外,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同样稳步提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达到5364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2。5%,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110亿千瓦时,大幅超出同期全社会用电增量(582亿千瓦时)。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装机容量、发电量、绿电绿证等方面取得持续进展,行业已进入市场化转型新阶段。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新规之下,项目收入由原来固定价格的保障性收入转向市场竞争性收入,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稳住收益下限,保障当前入市比例已较高的新能源运营商盈利能力。
我国绿电绿证交易活跃度亦大幅上升。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16亿个,环比增长23。94%,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10。43万个。日前,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宣布全面认可中国绿证,标志着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取得重大突破。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风能光伏相关个股共有121只,5月以来普遍上涨,平均涨幅达到4。36%,*ST金刚涨幅居首,达到70。5%,通灵股份、京运通、江苏新能紧随其后,分别达到36。88%、29。41%、23。48%。
从估值来看,部分风能光伏相关个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剔除负值后,75股滚动市盈率中位数为26。96倍,其中8股不足15倍,捷佳伟创、奥特维、阳光电源最低,分别为6。23倍、9。79倍、9。96倍,均为光伏设备板块个股。
从业绩上来看,上述121只个股中,36股今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股扭亏为盈,17股减亏,报喜比例约为46。28%。今年一季度风电相关细分领域表现较好,40股中有18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还有2股扭亏、2股减亏,报喜比例过半。广大特材、双一科技、大金重工等5只风电设备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
广大特材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1488。76%,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成绩。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季报业绩增长主要由于行业需求整体向好、公司内部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募投项目扭亏为盈三个方面的原因。
2023年以来,随着行业产能集中爆发,产业链价格进入回调周期,风电光伏企业利润出现下滑,部分光伏设备企业出现了一定的亏损。多家机构认为,进入2025年,行业通过自律已实现库存良性周转,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上述121股中,有48股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有望实现增长或扭亏,其中晶科能源、海力风电、新强联预测增幅居前,分别为999。15%、992。78%、627。47%。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
A股市场并购重组正酣,特别是并购重组新规发布后,上市公司对于并购重组的热情持续升温。随着首单并购重组新规过会的项目出炉,更多的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高度关注并购重组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动态,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迅速调整并购节奏及交易方案,以待合适时机。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表示,并购重组支持政策的陆续推出和市场的活跃程度上升,将促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促进并购市场“脱虚向实”,鼓励企业进行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产业并购,同时推动并购重组成为畅通A股退市渠道、完善市场生态的重要手段。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富乐德近日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可转债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获深交所重组委审议通过,这是5月16日并购重组新规发布后,A股首家过会的重组项目,也是去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以来,首单运用定向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之一的重组项目。富乐德表示,本次收购有助于上市公司整合集团内优质的半导体产业资源,推动优质半导体零部件材料制造业务的导入,可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助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类似富乐德,聚焦于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并购重组项目还有不少。
5月25日,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分别公告称,双方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该交易也有望成为并购重组新规公布后的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5月27日,友阿股份宣布,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后者主要聚焦于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友阿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实现战略转型,从传统百货零售业务拓展至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正在打开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的想象空间,更多的上市公司密切关注并购重组的政策动向和行业发展动态,在加强产业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方面寻找机会,不少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达了希望并购重组的意愿。红四方表示,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内延发展、外延扩张等方式积极推进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事项,强化主业和完善产业链。禾川科技则表示,并购重组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工具及手段,公司将积极对接资本市场,若有合适的并购标的,公司会适时推进并购。
部分公司叫停重组方案?。
在一些上市公司积极推进并购重组项目的同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叫停了原先的并购计划。5月份以来,已有包括邦彦技术、锦龙股份、艾森股份等在内的10余家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并购重组事项。
具体来看,交易各方未就交易条款达成一致、市场环境和标的公司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交易价格及支付方式存在分歧等,是导致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并购重组的谨慎态度与战略考量。
不过,在宣布并购重组终止的同时,也有多家公司表示,还将继续探索并购路径。如在决定终止对晶鑫材料收购后,宁波富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通过投资并购实现转型发展是公司当前重要战略,后续仍将继续围绕新材料、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寻求新的产业机会,努力打造企业“第二成长曲线”;又如终止并购重组的东湖高新表示,公司将以投资并购、经营指标及体制机制融合为发展目标,以投资并购促进经营业绩实现为主,广泛挖掘优质并购标的,建立精准筛选机制,结合公司战略,对潜在标的进行深度评估,确保并购项目契合公司发展需求,为公司战略扩张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建议,市场经营主体在并购重组中要把握三点原则,包括强化技术并购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生态协同的量化评估体系、完善投后管理的价值释放机制,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跃升动能,在全球产业再分工中构筑中国式并购的竞争优势。
更多优质典型案例将落地。
此轮并购重组的浪潮始于2024年9月份发布的“并购六条”,自此之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5月修订发布的并购重组新规,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支付工具、鼓励私募基金参与等方面作出优化,优质并购案例不断涌现,市场呈现多点开花的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间,A股市场新公告并购重组交易1076例,同比增长9。6%,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并购重组359例,同比增长12。9%;重大资产重组135例,同比增长114。3%。电子板块是新案例最多的行业,汽车、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力设备也均排在前列。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将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助力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资本市场整体活力,未来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将持续活跃,更多优质典型案例将落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正酣 加速布局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