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六条”以来新增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达200单及竞逐跨境业务新蓝海 券商推进国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市场呈现蓬勃生机。据统计,截至7月15日,随着福达合金、中化装备披露重组相关公告,“并购六条”发布后全市场新增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达200单。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的同时,支付方式多元化成为本轮并购重组的突出特征。
以科创板为例,今年以来新增披露并购交易54单,包含发股/可转债类16单,现金重大类6单,合计占比达到四成。其中,多家公司积极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方式实施并购。
业内人士认为,多元化支付工具的创新应用有效激活了相关参与主体的并购活力。当前,上市公司以高质量产业并购为主线,向新质生产力聚焦,一批标志性案例涌现,标志着并购市场活跃度再上新台阶,助力上市公司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灵活运用多种交易方式?。
平衡不同类型股东利益诉求。
可转债是一种兼具债权和股权特征的融资工具,持有者既可以获得债券的保底收益,又保留了在公司股价上涨时转股卖出的选项,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博弈机制。
思瑞浦是2023年11月定向可转债新规发布后首单落地项目。在此之后,科创板另有2单定向可转债交易正在推进。
其中,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70%股份的交易综合运用了股份、定向可转债和现金等多种工具,其中持股时间较短、持股成本较高的股东全部选择定向可转债,相当于取得了一定的“保底”对价;而持股时间较长、持股成本较低的投资者则选择“股份+现金”的组合方式。目前,该交易处于审核问询阶段。
阳光诺和收购朗研生命100%股权的交易,选择了发行股份和可转债两种方式。本次交易对方中包含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未设置现金退出安排,从而更好绑定标的核心团队。
记者关注到,在并购重组中,还有不少公司以定增募资畅通资金渠道,满足原股东现金退出需求。
根据相关规则,上市公司可以运用再融资资金作为收购的资金来源。实践中,公司一般在披露收购方案的同时或之后,披露再融资方案,并将收购股权作为募投项目。这一模式兼顾了标的公司原股东的现金退出需求和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
2024年11月,凌云光披露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JAI公司100%股权,交易作价1。03亿欧元。JAI公司在欧美等市场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与客户口碑,公司与JAI长期合作,也曾代理JAI业务,在业务布局上具有高度互补性。交易披露一个月后,公司便公告了不超7。85亿元的定增募资预案,资金拟全部用于支付交易款项。2025年1月,收购交易已顺利完成交割。
此外,并购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交易风险、优化资金安排,同时更好实现交易双方的利益绑定。对于交易对方,还可避免业绩不达标返还对价时税款难以退还的问题。实践中,上市公司一般在现金收购中,根据交易进展或标的公司业绩约定支付节点。
今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改发布,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正式落地,注册批文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为上市公司灵活安排支付节奏提供了更多空间。
圣湘生物收购中山未名海济100%股权,设置了境外市场常用的Earn-Out机制,即在8。075亿元估值基础上,根据标的公司2025年、2026年业绩达成情况调增估值,交易对价上限不超过12亿元。
引“活水”助力产业整合!
降低并购资金压力。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对于控股型并购,贷款占交易价款上限由60%提至80%,最长贷款期限由7年延至10年。科创板公司积极响应,落地了一系列案例。
1月,福昕软件披露,拟使用自筹资金4。75亿元,通过受让股份和增资获得通办信息51%的股份,实现对标的公司的控制;3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用于支付收购股权及增资或置换已支付的并购交易款项。
4月28日,中润光学发布公告,拟运用自有资金、并购贷款以及超募资金收购戴斯光电51%股权。
与此同时,引入并购基金已成为公司缓解资金压力、提升并购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富创精密联合多名投资人通过特殊目的实体出资,收购浙江镨芯控制权。浙江镨芯持有领先的气体传输零部件制造商Compart Systems Pte。 Ltd(简称“Compart”) 96。56%股权,通过投资Compart,富创精密有望实现垂直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研发与制造协同。
另一个代表性案例是仕佳光子,公司运用产业基金,“两步走”收购福可喜玛控制权。2025年2月,公司参股的河南泓淇光电子产业基金以现金方式购买福可喜玛53%股权,锁定交易标的。2025年7月,公司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预案,拟从泓淇光电以及其他4名股东受让福可喜玛82。38%股权,进一步完成并购交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并购六条”以来新增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达200单。
近期,证券行业跨境业务布局动作频频。中泰证券向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泰国际提供3。5亿港元担保以促进境外业务发展;继国泰君安国际后,哈富证券、招银国际陆续宣布获得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近年来,国际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券商提升业绩的重要一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速,券商将抓住机遇加速拓展跨境业务,头部券商聚焦业务广度与深度,而中小券商则将寻求差异化发展。
券商积极布局跨境业务。
为境外子公司提供担保;在港获批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券商境外业务发展按下加速键。
7月17日晚,中泰证券公告,为增强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泰国际的实力,促进境外业务发展,当日公司与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签署《担保合作协议》,以内保外贷方式向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申请为中泰国际获取境外银行借款开具保函,担保总额为3。5亿港元,担保期限为12个月。公司为中泰国际提供的担保余额为10亿港元(含本次担保)。
在谈及担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时,中泰证券称,中泰国际为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是公司海外业务平台,其通过下设附属公司开展具体业务。公司为中泰国际本次融资提供担保,可以降低中泰国际融资成本。
给子公司在境外获取商业银行贷款的授信进行担保,是券商为国际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常见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券商通过境外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有利于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盈利模式与市场增量空间,而为境外子公司的融资拓展渠道,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子公司资金实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海外业务布局。
香港加速推进国际虚拟资产中心建设,获取相关业务牌照成为中资券商开拓跨境业务版图的又一抓手。近日,东方财富旗下的哈富证券、招商银行全资附属机构招银国际相继宣布获批香港虚拟资产牌照。两家机构均拥有“透过综合账户安排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招银国际还有“作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介绍代理人”资质。就在6月,国泰海通香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升级所持证券交易牌照,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中资券商。
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表示,通过统一监管标准、明确功能边界与鼓励持牌合规,香港虚拟资产监管体系正由试点探索阶段迈向制度成熟与市场常态化阶段。中资券商虚拟资产交易牌照陆续获批,表明监管方对业务的许可和支持态度。
华西证券非银团队称,中资券商通过升级牌照,有望实现业务扩容,迎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国际业务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国际业务逐渐成为券商业绩的重要增长极。Wind数据显示,2024年,21家券商中15家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占营收总额的比例已超过30%,国际业务对券商提升业绩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仍是券商推进国际业务的“桥头堡”。例如,2024年,中金国际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19单,完成美的集团、毛戈平、茶百道、西锐飞机等项目,主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
东南亚资本市场成为券商国际业务增长新引擎。2024年,银河海外经纪业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市场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均超10%,公司还主导了近年来泰国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泰国信贷银行。
不过,在加速布局境外业务的同时,券商须重点关注展业合规性与经营风险。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认为,券商应平衡好“出海”市场容量和竞争格局、客户需求和资源禀赋,以实现国际业务的平稳增长。
多维度把握业务发展机遇。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七个方面28条措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出推动证券业国际化,鼓励优质券商依法开展跨境业务,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更好服务跨境业务需求。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未来将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一是在巩固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跨境一体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核心业务能力;三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国际化经营质效。
中信证券表示,将坚持香港、亚太、欧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香港业务的竞争力,推动全产品金融服务落地与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全球业务,加大对中国客户本地业务和本地客户中国业务的开拓力度。
国泰海通表示,今年将优化跨境一体化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重点提升交易服务能力、融资服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研究能力。
国君金控认为,在跨境业务布局方面,未来行业或将呈现“分层竞争”格局,头部券商将进一步强化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向区域覆盖广泛、业务全面的综合性券商迈进,而中小券商则可能优先聚焦特定市场,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竞逐跨境业务新蓝海 券商推进国际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