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下,又一类房子将被“打入冷宫”,懂行:手中这类房产别留恋
楼市进入调整周期,全国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到730多万套,商品房待售面积7.6亿㎡,空置率20%甚至更高,老龄化叠加少子化趋势…
为啥这么多悲观问题面前,大佬们依旧认为未来的住房需求旺盛呢?
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
根据中国经济网消息: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房屋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
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将进入这个阶段。一些老房子建设标准低、缺乏必要维护,安全隐患较大。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有很多老房子会步入危房。
而眼下,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新的规定,随着这项新规的落地,业内人士担忧,又一类房子将被“打入冷宫”,具体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房产又一新规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
经济大省江苏发布了一份《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里面明确提到了新建“改善型住宅”的一些最低标准。最值得关注的有两条:
① 除了靠江、靠湖或者城市规划特别允许的区域,住宅楼的高度原则上不能超过60米。小区容积率不能低于0.8,也不能高于1.8。
② 改善型住宅的层高不能低于3.1米;如果是三层以上的,不超过3.6米。如果装了地暖、新风或中央空调,层高不能低于3.15米。
虽然目前这只适用于江苏,但从其他省份土地出让时大幅调低容积率的动作来看,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大趋势。
而且,从这两个内容中也可以总结一点:以后新建住宅,层高要提高,但整栋楼的高度要大幅下降。
比如以前的小区容积率动不动就是2点几,甚至有的3点几。新规以后,再新建改善型住宅时,容积率最高就只能按照1.8米的标准来了,也就是11-12层以下建筑。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你在主城区看到的新建住宅,将都是低密的。
当然,降低住房容积率也不是现在才有,早在去年自然资源部就发过文,允许各地放宽远郊区住宅容积率不能超过1.0的限制。
紧接着,很多地方也借着“住房供应过剩”的契机,开始大幅调低住宅的容积率。
再加上之前的政策也提到:县城的新建住宅要以6层及以下为主。综合来看,以后大城市猛建高层住宅的现象会慢慢成为历史。
.02
为啥停建高层住宅
1.消防救援难度大
消防云梯一般只能达18层楼,一旦超过这个楼层,救援逃生的难度就很大。
2.居住舒适度低
高层住宅对设备设施的依赖度特别高,时间一长,设备老化、故障频发,一旦电梯坏了,上下楼就极其麻烦。这种不便只会随着楼龄增加而变得更常见。
3.未来拆迁难度极大
过去棚改年代,主要以多层楼住宅为主,拆低建高,有利可图。
但高层住宅本身楼层高、住户多,拆迁补偿成本惊人,几乎没有开发商愿意接手。所以除非涉及重大规划,否则高层住宅基本没有被拆迁的可能。
正因为这些缺陷,最近几年很多城市的高层住宅价格跌得比多层更厉害。同一地段,多层住宅可能跌15%,高层却可能跌超过30%。
.03
又一类房子将被“打入冷宫”
以前大家买房——不管是刚需还是改善,多数买的都是高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土地出让容积率高,开发商只能盖高楼,购房人也没太多选择。
而随着制度上引导建设低层住宅,以后新建的低楼层住宅会越来越多,到那时,人们选择低楼层住宅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毕竟低密住宅的居住舒适度更高。
想象一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地,以前住五六十户共享,以后只住十来户。如果总价差不多,你会选哪个?
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老的A股上市公司、高楼层住宅就只能被“打入冷宫”。
其实很多开发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看到各地新出让的土地容积率大幅下降,已经感到了未来的压力。
所以哪怕现在利润不高,不少房企也在加紧推盘卖房,就怕以后低密度住宅大量上市,自己的高层项目更没人要。
而对于手上持有多套高楼层住宅的家庭,建议理性看待市场趋势。
虽然眼下房价可能已经跌了不少,但是将来的趋势已经提前预判,不在高层住宅上了,所以建议别留恋,或许市场好了或能反弹些,但你要清楚,右向下的慢慢斜线的趋势大概率或注定了。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新规下,又一类房子将被“打入冷宫”,懂行:手中这类房产别留恋